挑战美国地位 重塑大国形象——俄罗斯对中东战略的变化与俄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俄罗斯论文,美国论文,大国论文,化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苏联解体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失去了冷战时期与美国抗衡的实力。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俄罗斯虽然与美国有政治上的严重分歧和利益上的尖锐冲突,但也往往只能看着美国为所欲为,自己而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最近几年,由于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大幅上涨,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俄罗斯逐渐恢复了底气。随着经济的复苏、国力的增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越来越有主见,它恢复大国地位、重塑大国形象的雄心逐渐显现出来。
俄罗斯对中东战略有明显变化
最近一两年,俄罗斯的全球战略,尤其是俄罗斯对中东战略出现了明显变化,显现出极强的独立性和挑战性。
(一)俄罗斯在一些重大的中东问题上公开表明与美国的分歧
2006年3月,哈马斯通过选举上台,组建巴勒斯坦新政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哈马斯政府承认以色列、停止武装斗争、遵守巴勒斯坦此前与以色列达成的和平协议,否则将拒绝与哈马斯政府打交道。由于坚持强硬立场,哈马斯政府遭到美国等西方国家政治上的联合抵制和经济上的严厉制裁,在国际上处境相当孤立。而俄罗斯则认为哈马斯政府是巴勒斯坦人民经过民主程序选举出来的合法政府,于是不顾美国和以色列的强烈反对,邀请哈马斯政府领导人访问俄罗斯。此举引起了美、以两国的极大不满,以色列官员甚至扬言要邀请车臣反政府武装的领导人访问以色列,作为对俄罗斯的报复。当然,由于考虑到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以色列的威胁也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付诸实施,而俄罗斯直到现在仍与哈马斯保持接触。2007年2月,普京总统在访问中东前夕接受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哈马斯在巴勒斯坦大选中获胜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失败,单边主义无法解决中东问题。他认为,单方面解决中东问题是不可能的。俄罗斯希望美国采取加强合作的姿态,更多地倾听中东问题有关各方的意见。
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与美国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以使本国的利益最大化。首先,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一直在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其次,俄罗斯坚决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再者,在对伊朗进行制裁方面,俄罗斯也有很大程度的保留。正是由于考虑到俄罗斯的立场,联合国安理会第1737号和第1747号决议要比西方国家提出的草案温和得多。
早在2005年11月,俄罗斯与伊朗签署了由俄向伊朗出售29套“道尔—M1”型防空导弹系统的协议。此型防空导弹系统能同时发现和识别48个空中目标,追踪并打击两个在6000~20000米高度的目标,是世界上现役中低空防空导弹中数一数二的利器。俄罗斯与伊朗的这笔军火交易引起了美国密切关注和极大的担心,美国甚至向俄罗斯施压,要求取消这一军售协议。俄罗斯顶住美国的压力,于2006年底向伊朗交付了这些导弹,使伊朗抗击美国空中打击的能力大大增强。
2007年3月27日,俄罗斯外交部在其官方网站发表《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研究》,此文件对伊朗帮助维护阿富汗和中亚地区的稳定给予了肯定,批评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企图把世界拖入危机当中,呼吁国际社会不要贸然参与导致伊朗核问题升级的行动。文件指出,无论是将伊朗贴上“邪恶轴心国”的标签,还是鼓吹更迭伊朗政权,都将使局势进一步恶化。俄罗斯敦促美国避免伊朗核问题升级,因为这将导致一场“文明冲突”,并产生灾难性后果。俄罗斯认为,伊朗时任总统哈塔米2006年8月访问美国表明,美国可以通过对话与伊朗建立联系,用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
(二)俄罗斯公开批评美国对中东的政策,向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
普京总统在访问中东前夕接受阿拉伯“半岛”电视台采访时,批评美国对中东的政策,指出中东形势的变化表明美国对中东外交政策的失败。普京说,俄罗斯不喜欢、也不赞同美国的某些政策。
普京于2007年2月10日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言,对美国在全球事务中滥用武力、推行单边主义的政策进行严厉批评。普京批评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认为“单一权力中心,单一军事中心,单一决策中心。这是只有一个征服者,一个主权国家的世界”①。他说:“这与民主完全是两回事,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意见要顺从少数人的意见。……有人总在教我们什么是民主,可是教我们的人自己却不想学习什么是民主。”普京指出:“单边行动不仅没有解决冲突,反而让形势变得更加糟糕。”② 他还批评美国一再越出自己的边界,“几乎无节制”地在世界上滥用武力,他认为美国过度使用武力的倾向很危险,会刺激更多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导致一场军备竞赛。他说,只有在联合国安理会批准的情况下,才能动用武力。
由于普京出席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后马上要访问中东三国,因此观察家认为,普京的矛头所指更多是美国对中东的政策。他在访问中东三国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俄罗斯“并不是要与哪个国家争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但实际上,俄罗斯改变此前由美国主导中东秩序的意图显而易见。
(三)俄罗斯主动出击,扩大对中东的政治和经济影响
2007年2月11日,在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后,普京访问了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约旦。
冷战期间,中东曾经是美苏长期激烈争夺的地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淡出了中东地区。这次普京的中东之行是俄罗斯总统对中东地区的第一次访问,标志着俄罗斯在事隔多年后重新进入中东,意义非同一般。沙特、卡塔尔和约旦三国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传统盟友,沙特和卡塔尔还有多个美国军事基地,普京访问这三个国家还意味着俄罗斯的影响力已经进入美国的传统势力范围。
普京在访问期间,与沙特、卡塔尔和约旦领导人讨论了巴勒斯坦问题、伊拉克局势等地区和国际问题,三国领导人都肯定了俄罗斯在推动和平解决中东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提高了俄罗斯在中东的地位和政治影响力。值得注意的是,随同普京访问中东的还有一个由60名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组成的庞大经贸代表团。访问期间,俄罗斯与沙特和卡塔尔签订了一系列经贸、能源和信息领域的合作协议。俄罗斯将在2007年为沙特发射6颗通讯卫星,允许沙特在俄罗斯建立全资银行等。
对伊朗精神领袖哈梅内伊提出的建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的建议,尽管明知可操作性不强,但普京还是表示“对此很感兴趣”。普京在访问卡塔尔时承诺将派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总裁米勒参加2007年4月9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天然气出口国论坛年度例会,会议的一个主要议题便是讨论成立天然气输出国组织。成立该组织的消息在西方引起了恐慌。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在普京与卡塔尔埃米尔会晤后迅速发表声明说:“旨在将能源供应权据为己有、限制市场在价格形成方面发挥作用的所有提议,无论是新的还是旧的,都与供应者和消费者的长期利益相抵触。”最恐慌的莫过于欧洲,欧盟负责能源事务的专员安德里斯·皮耶巴尔格斯承认:“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谈判的具体内容令我们疯狂。”一旦所有天然气供应国联合起来,欧盟将陷入极端脆弱的境地。③
俄罗斯对中东战略进行调整的背景
俄罗斯调整其对中东战略有深刻的背景,其中既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因素。
(一)俄罗斯经济恢复,国力迅速增强,超级大国意识逐渐复兴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本国施行“休克疗法”,致使经济一蹶不振,甚至出现严重倒退。199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转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3%,2000年达10%,其后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2003~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一直维持在7%左右。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达26.621万亿卢布,按目前1美元兑换26.5卢布计算,已超过1万亿美元,人均约7000美元。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表示,俄罗斯经济已赶上并超过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标志着俄罗斯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在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俄罗斯经济完全有可能在今后两年内超过意、法、英三国,跃居世界前列。
随着经济的恢复发展,俄罗斯的出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外汇储备迅速增加。2003年,俄罗斯出口贸易额达1300亿美元,此后每年几乎都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最近几年国际油价大幅提升,使石油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外汇收入激增。2006年2月1日,普京总统举行年度记者招待会,宣布俄罗斯已提前偿还苏联时代所欠的外债,黄金外汇储备达30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吸引外资410亿美元。他表示,俄罗斯经济已由稳定进入发展的阶段,今后俄罗斯经济的发展任务是保持现有的高速度,主要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在十年内翻一番。
经济恢复、国力增强,提升了俄罗斯与美国叫板的底气,为俄罗斯调整其对中东战略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下降,俄罗斯不得不采取与西方合作、对美国退让的政策,但换来的却是受轻视和进一步的挤压。
美国在遭到九一一恐怖袭击后,俄罗斯很快伸出了同情与援助之手,并且支持美国的反恐斗争,但这一举动却被美国视为一种“当然的义务”,美国非但不领情,不给任何回报,还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如将北约东扩直到俄罗斯西部边境,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前苏联地区策动“颜色革命”。西方媒体大肆炒作俄罗斯与邻国的能源冲突、与伊朗的军事合作、俄罗斯对科索沃独立的抵制、在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被害案件,等等。另外,美国政府高官敌视俄罗斯的语言也加强了俄、美两国间的对立。美国国防部长盖茨最近称俄罗斯扩充军备,“不可预测”,是美国的潜在对手之一。2007年2月7日,盖茨在美国众议院讲话时说:除了打击全球的恐怖主义活动,还必须对付美国遇到的威胁。俄罗斯《独立报》称,美国实际上把俄罗斯归入了“邪恶轴心”国家之列。④
最使俄罗斯愤怒的是美国计划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对此,俄罗斯作出了强烈反应。普京说美国在东欧建立反导基地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明确表示,美国所谓在捷克、波兰部署反导防御系统是为了对付伊朗和朝鲜的说法“毫无根据”。俄罗斯前国防部长伊万诺夫说,即使要拦截来自伊朗的导弹,反导系统完全可以部署在离伊朗更近的伊拉克、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地,因为导弹在推进过程中即可拦截。
由于美军已在阿拉斯加的爱尔松空军基地、格里利堡空军基地,以及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了反导系统,封锁了俄罗斯东大门,若再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的西大门也将被美国封锁。而且,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局长亨利·奥柏林中将于2007年3月1日透露,美国打算在更靠近俄罗斯的外高加索地区部署反导雷达。这无疑是“逼向俄罗斯战略核力量喉咙的刀子”⑤。俄罗斯战略导弹部队与航天部队总司令索洛夫佐夫警告说,如果波兰和捷克同意部署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它们将面临被俄罗斯导弹瞄准的危险。俄罗斯武装力量总参谋长巴卢耶夫斯基曾威胁要单方面退出与美国签订的中导条约。
面对美国的紧逼,2007年2月7日,时任俄罗斯国防部长、现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的伊万诺夫宣布了一个耗资达5万亿卢布的军队建设计划,其中特别关注用于对付美军反导系统的战略核力量。另据塔斯社2007年2月26日报道,伊万诺夫已表示要建立本国的第五代导弹防御系统。他说,在2006年底“萨姆—400”导弹防御系统就已进入俄军的武器库,2007年它将进入战备值班状态。而新的第五代导弹防御系统将是全方位的,甚至包括太空武器系统。
2007年2月17日,独联体国家在亚美尼亚召开了导弹防御系统会议。俄罗斯《红星报》和《独立军事评论》报道称,俄罗斯拟在海外建数个导弹防御基地,除已经在白俄罗斯部署反导系统外,还将在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以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建反导基地,这被认为是应对美国的措施。在同年2月27日举行的俄罗斯政府军事工业委员会会议上,伊万诺夫给国防工业综合体布置了一项任务:研制同时具备防空、反导及太空防御能力的对空导弹系统。此外,俄罗斯已制定为期8年(2007~2015年)的国防现代化计划,预算近5万亿卢布,计划涉及各兵种,更换半数现有武器装备,从根本上改变俄军面貌,提升俄军作战能力。
(三)俄罗斯与美国争夺中东市场
能源出口、军火出口和技术出口是俄罗斯经济恢复的三大支柱。中东既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合作伙伴,又是俄罗斯军火和技术出口的广阔市场。
核技术出口是俄罗斯技术出口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早在1992年,俄罗斯即与伊朗就布什尔核电站的建设达成了协议,后来由于美国阻挠,该核电站的建设一直断断续续。俄罗斯之所以顶着美国的压力帮助伊朗建设布什尔核电站,有政治、战略和经济多方面的考虑。政治上,俄罗斯帮助伊朗兴建该核电站不仅密切了与伊朗的关系,而且增加了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的筹码。战略上,伊朗对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它将保障俄罗斯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还有助于俄罗斯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上,俄罗斯帮助伊朗修建布什尔核电站获利丰厚,该核电站的兴建使得因为苏联解体而濒临崩溃的俄罗斯核工业找到了一个大主顾,据称俄罗斯几乎所有与核能有关的工厂和研究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布什尔核电站工程的建设。该核电站造价为8亿美元,而且,伊朗还计划在2015年前再建造20个规模相当的核电站,总合同价值将达150亿~200亿美元。
在访问沙特期间,普京总统宣布还要与沙特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
中东地区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市场,军火出口是俄罗斯仅次于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外汇收入来源。军火工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俄罗斯军火出口额持续增长。2001年,俄罗斯军火出口额为37亿美元,2003年达56亿美元,2005年增至61亿美元,2007年预计可达75亿美元。⑥ 扩大在中东军火市场中的份额是俄罗斯对中东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随着伊朗影响力的增强和扩大,海湾国家的担忧与日俱增。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以后,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这两个伊朗宿敌被推翻,伊朗的战略地位得到空前加强,对什叶派社会和激进组织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日渐提升,引起了中东逊尼派的高度警惕。另外,伊朗核问题也有激化的趋势,战争的风险正在增加。中东国家虽然在美国与伊朗对抗中持中立态度,但它们十分担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因为伊朗明确表示,一旦遭到攻击,将会发动大规模的报复,包括打击美国的中东盟友。虽然美国承诺保证中东盟友的安全,但很多中东国家“害怕美国捣乱以后离开了,而我们必须收拾烂摊子。”因此,不少中东国家认为加强自身的防卫力量,才是实现抵御外部威胁、避免卷入军事冲突及随后出现动荡局势伤害的最可靠的途径。
这两年石油价格的上扬让中东国家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使它们有能力购买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2006年卡塔尔亚运会的豪华排场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国际油价在今后两三年内仍保持在目前的水平,仅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就能获得1000亿美元的收入,其中200亿美元会用于国防现代化。
在普京访问沙特期间,双方就俄罗斯向沙特出售武器一事达成协议,俄罗斯向沙特出售150辆T—90坦克,以及米格—17直升机。
英国《每日电讯报》2007年2月11日报道,在同年2月中旬于阿布扎比举行的武器交易会上,沙特的订单可能高达500亿美元,订单上包括战斗机、巡航导弹、直升机和坦克。阿联酋要花20亿美元装备一个快速反应旅,还要花60亿美元购买导弹防御系统、空中预警飞机等。《简氏防务周刊》的中东问题分析家蒂姆·里普利说:“如果把所有正在洽谈的生意算进去,海湾国家要购买的武器价值超过600亿美元。”⑦
俄罗斯对中东战略的发展趋势与俄美关系
2007年3月月7日,俄罗斯外交部网站上发表了《俄罗斯联邦政策研究》,它所阐明的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与普京总统不久前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发言的基调是一致的,它是俄罗斯外交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俄罗斯制定对中东战略的方向性、指导性文件。
(一)俄罗斯将继续采取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的相对独立的中东政策
由于俄、美两国在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今后两国在中东重大问题上会继续有冲突。俄罗斯将继续主张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主张用和平外交手段解决中东冲突和危机,反对使用武力。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有自己的战略和经济利益,但也不愿看到在俄罗斯南部边境出现一个有核武器的伊朗。今后,俄罗斯将坚持其有别于欧盟和美国的相对独立的中东政策,更加主动、积极地介入中东事务,扩大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向美国地位发起挑战,重塑大国形象,将是今后俄罗斯在中东乃至全球的重要战略目标。俄罗斯影响力的扩大,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将是一种约束与限制,就算短期内无法改变,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二)俄罗斯要求成为平等的合作伙伴
2007年2月14日,在结束访问约旦的新闻发布会上,普京总统表示,俄美关系中还有很多正面因素,希望今后俄美关系能发生变化,两国关系能在“平等基础”上向前发展。同年3月17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俄外交和国防政策理事会成立15周年会议上指出,俄罗斯不会与美国对峙,更不会重回冷战,但俄罗斯没有理由仅仅扮演一个被动从属的角色,俄罗斯要求在分析威胁、制定和采取对策等方面享有完全平等的权利。⑧ 今后,俄罗斯在中东事务上将会更加顽强地自我表现,而美国则必须更多地关注俄罗斯的立场和顾及俄罗斯的利益。
(三)既竞争又合作将是俄美关系的主旋律
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俄罗斯既不会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一味迁就、退让,但也会避免与美国发生对抗。俄罗斯媒体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想对抗也不容易,对抗对我们没有益处。目前,俄罗斯还没有强大到进行全球武力对抗的地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是俄罗斯的23倍,美国国防支出近6000亿美元,而我们只有300亿美元。”⑨ 而且,俄罗斯要实现其振兴经济、恢复大国地位的长远战略目标也需要与美国合作。而美国在全球反恐方面少不了俄罗斯的支持,在解决阿以冲突和处理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对俄罗斯也多有依赖。美国国防部长盖茨于2007年2月11日在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表示,美、俄两国应建立伙伴关系,以便更好地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全球挑战。
既竞争又合作,将是今后俄美关系的主旋律,也是双方理智与现实的选择。
注释:
① [英国]《观察家报》网站,2007年2月11日。
② 路透社慕尼黑2007年2月10日讯。
③ 参见[俄罗斯]《生意人报》,2007年3月19日。
④ 参见[俄罗斯]《独立报》,2007年2月12日。
⑤ [俄罗斯]《独立报》,2007年2月26日。
⑥ 新华社莫斯科2007年4月20日讯。
⑦ [英国]格辛·张伯伦:《海湾国家狂购军火为备战》,载[英国]《星期日电讯报》,2007年2月11日。
⑧ 参见新华社莫斯科2007年3月17日讯。
⑨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07年2月13日。
标签:沙特论文; 中东历史论文; 中东论文; 伊朗经济论文; 伊朗石油论文; 伊朗政治论文; 中东局势论文; 军火论文; 军事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