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3;11”事件后的澳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事件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澳大利亚和美国1940年3月6日建交。1951年9月1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签订《 澳新美安全条约》(ANZUS),1952年4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与美国结盟是澳大利亚对美 关系的基础,也是其对外战略的支柱。虽然《澳新美安全条约》因80年代新西兰的禁核 政策而名存实亡,但澳美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同盟关系。1996年霍华德出任澳大利亚 总理后,澳美关系更加密切。霍华德提出“霍华德主义”,在全球维和行动中,将自己 看成是美国的副手,要利用同美欧关系密切的优势,在本地区发挥领导作用。在1998年 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上,澳大利亚支持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在科索沃问题 上,澳大利亚支持北约对南联盟动武。2000年,美澳签署关于加强国防装备与国防工业 合作的“原则声明”,澳政府对美国拟发展国家导弹防御计划表示“理解”。
“9·11事件”后,特别是印尼巴厘岛爆炸案以后,澳大利亚认为,要在远离西方文化 的亚洲加强自身安全、避免恐怖主义威胁,必须将自己更紧密地同美国绑在一起。澳美 之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增强,两国间军事合作也日益密切。美国希望加强澳大利亚在亚 太的战略作用,澳大利亚则想借美国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
一、“9·11事件”后澳美关系进一步深化
“9·11事件”发生后,澳大利亚在伊拉克等重大国际问题上始终与美国站在一边。在 “反恐”大旗下,澳美关系从“最好朋友”发展到“志愿同盟”,(注:“澳大利亚寻 求美国保护伞”,《人民日报》,2003年3月10日。)并逐步从军事同盟向政治、战略、 经济等广泛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方向发展。
(一)首次启用《澳新美安全条约》。“9·11事件”后,澳大利亚第一次启用《澳新美 安全条约》,(注:“Advanc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Australia's Foreign and
Trade Policy White Paper 2003”,http://www.dfat.gov.au/ani/dfatwhite-paper.
pdf)并声称对美国的攻击就是对澳大利亚的攻击。在阿富汗战场上,澳大利亚参加联军 ,协助美国推翻了支持本·拉丹及其“基地”组织的塔利班政权。在伊拉克战场上,澳 美军队再度共同作战。在美国为数不多的“志愿同盟”中,澳大利亚是“铁杆”之一。 2000多名澳大利亚空军、海军和特种部队参加了战区情报搜集、轰炸目标确认、空中打 击、海上扫雷和地面突击等多项任务,为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出了一臂之力。
(二)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澳大利亚政府2003年2月26日公布题为《澳大利亚国家安 全》的国防白皮书修正案。该修正案强调,在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发展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的威胁下,澳大利亚有必要加入美国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今年7月7日,澳国防 部长罗伯特·希尔与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共同签署了导弹防御系统谅解备忘录。这 标志着澳大利亚成为第一个被正式纳入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国盟国。根据这份备忘录,澳 大利亚和美国将在未来25年紧密合作,重点加强导弹防御领域的共同开发和研究。设在 澳大利亚北部的“松峡”卫星中继站将承担为美国提供导弹预警服务的任务,该基地是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在海外的一个核心基地。(注:刘新华、秦仪:“略论澳大利亚的地 缘战略地位和美澳军事同盟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3年第3期,第79页 。)澳大利亚将从与美国的科研合作中得到更多的预警、太空跟踪、高速电脑和卫星通 讯等方面的技术,从而在国防技术上保持领先。
(三)协调地区安全战略。“9·11事件”后,澳大利亚加快其安全战略调整,在反恐、 防扩散等问题上进一步紧随美国步伐。美国在“9·11事件”后提出“先发制人”战略 ,欧洲许多国家,包括美国的盟国英国对此反应都较为谨慎,很多亚洲国家也坚决反对 。但澳大利亚却在2002年6月第一个宣布,支持美国“先发制人”的新反恐政策,并支 持美国对伊拉克进行打击。澳国防部长希尔还表示,澳大利亚不仅将派更多部队参与美 国的军事行动,还很可能在澳大利亚以外部署武装部队;澳大利亚的安全“职责”不局 限于亚太地区,澳大利亚将经常参与联合军事部署,尤其是和美国部队的联合行动,以 提高有效作战能力。(注:“澳大利亚率先支持美‘先发制人’”,《人民日报》,200 2年6月24日。)印尼巴厘岛爆炸案发生后,霍华德进一步提出,放弃原来只专注于保护 本土和周边地域的军事战略,要在亚洲“先发制人”,对海外恐怖目标实施“先发制人 ”打击。他还建议将“先发制人”原则写入联合国宪章。(注:胡宁:“澳美关系与亚 太地区安全”,《当代亚太》,2004年第1期,第14页。)美国为加强对马六甲海峡的控 制,以反恐为由提出“区域海事安全倡议”。澳大利亚议会外交、国防委员会则发表《 澳大利亚海上战略》报告,强调加强海岸防卫和海上防控能力,应对恐怖主义及跨国犯 罪。
(四)签署自贸协议。“9·11事件”后,澳美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但与安全和政治关 系相比,两国经贸关系严重滞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制约了澳大利亚对美扩大出 口。澳政府以政促经,积极推动与美国签署自贸协定,充实同盟内涵,提升澳大利亚在 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今年8月3日,澳大利亚与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法案。这是美 国自1988年与加拿大签署自贸协议以来,首次同又一个发达国家签署此类协议。(注: “开放当中有保留,美澳签署自贸协议”,《人民日报》,2004年2月10日。)根据协议 ,双方将取消从对方进口的大部分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的关税。澳大利亚出口到美国的 农产品中有66%将免除关税,美国将分阶段逐步增加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和奶制品。美 国出口到澳大利亚的价值4亿美元的农产品将免除关税,美国的电信、电脑、能源、旅 游等行业将在澳大利亚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布什称该协定将通过经济伙伴关系强化两 国在安全和政治领域的盟友关系,是两国盟国关系史上的里程碑。(注:“布什称澳美 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关系的里程碑”,http://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
archive04/0804fta.htm)澳美自贸协定预计将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
(五)在《京都议定书》等国际问题上遥相呼应。为使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 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通过了《京 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到2012年间,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1990年 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这一协议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的第一步”,也是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律文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 体排放国,理应带头承担应有的责任,但美国对签署该议定书却持消极态度。在国际社 会的压力下,克林顿政府曾于1998年11月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布什政府又在2001 年3月宣布拒绝执行。今年10月俄罗斯批准议定书后,美国仍然拒绝这一条约。澳大利 亚和美国成了仅剩的两个不愿参与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国际行动的发达国家。但澳大 利亚仍铁心追随美国,表示只有在美国加入时,澳大利亚才会批准议定书。
二、“9·11事件”后澳美加强合作的背景
1996年7月,美国和澳大利亚发表“澳美21世纪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声明,决定通过美 军在澳大利亚的前沿部署巩固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有效应对未来的地区和全球 性挑战。“9·11事件”后,澳大利亚和美国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有各自战略上的考 虑。
(一)美国希望澳大利亚成为其全球机动作战的前沿。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和印度洋地 区占据着重要的战略位置。澳东部是太平洋各岛国;北面紧邻东亚近海的岛屿链(日本 —台湾—菲律宾—印尼)和美国在中西太平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关岛;西北面越过印尼 的群岛,从海上可直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等交通要道,在陆地则可到欧亚大陆的中 南半岛;西接印度洋,而且是美国在印度洋最重要的海空基地迪戈加西亚的最大后勤基 地,并可直航到南非的好望角;南部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冷战时期,澳大利亚与美国 建立军事同盟关系,与日本一道成为支撑美国向西太地区“进发”的“南锚”和“北锚 ”。冷战后,澳大利亚在美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曾有所弱化。但随着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 移,澳大利亚的军事地位再次凸显,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同盟之一。
一方面,“9·11事件”后,美国将反恐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中之重,并将中东和南亚 作为反恐主战场。而近年来,伊斯兰极端组织在东南亚的恐怖活动日益猖獗,印尼等国 成为伊斯兰祈祷团等恐怖组织的活动中心,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美国 希望通过与澳大利亚的军事同盟,使美澳兵力能够在与印尼等国较近的地区集结待命, 有效震慑和打击恐怖势力。另一方面,美国重新确认澳大利亚军事战略地位,想凭借其 地理优势,弥补美军撤出菲律宾后在东南亚地区出现的战略基地群空白,使澳大利亚成 为美军实施“全球机动作战”的重要前沿“出发阵地”,进而构筑由日本、关岛和澳大 利亚组成的西太地区机动作战体系。
(二)澳大利亚欲借美国提升国际地位。澳大利亚加强澳美军事同盟,有出于安全的考 虑,希望把自己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之下。近年来,澳大利亚对地区安全环境的担忧增多 ,认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因素对澳大利亚国家安全的威胁 上升,以本土防御为主导的安全战略不能保护自身安全,前沿防御成为现实需要。澳大 利亚地广人稀,实力有限,强化澳美军事同盟,可以威慑潜在敌人,为澳大利亚提供更 大的安全保护。但另一方面,澳大利亚也有借机发挥大国作用的打算。1999年,霍华德 就曾表示,澳大利亚要充当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副警长”,发挥澳大利亚在本地区作为 中等大国的作用。近年来澳大利亚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有所上升,其国内生产总值 在亚太地区仅次于美、日、中3国,因而希望谋求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地位。澳大 利亚主导的东帝汶维和以及干预所罗门的军事行动取得成功,参加伊拉克战争受到美国 称赞,进一步刺激了其在地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的念头。霍华德今年大选期间再次提出“ 先发制人”的打击策略,除竞选考虑之外,也是想促使澳大利亚向地区性军事大国迈进 ,使其在地区事务甚至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澳美现有合作机制
由于在加强同盟关系上互有需要,澳美近年来不断采取实质性步骤,充实和扩大双方 在同盟框架下的各领域合作机制。两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机制和内容。
(一)高层互访与接触。澳美两国保持着较为密切的高层互访与接触。1996年11月,美 国总统克林顿在出席马尼拉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访澳。1997年6月和1999年7月,澳 总理霍华德两次访美。布什当选美国总统后,霍华德访美更加频繁。2002年6月,霍华 德在美国参众两院发表演讲,称澳大利亚是美国的最好朋友。2003年5月,布什刚宣布 结束在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霍华德就开始了他的美国、联合国、英国和海湾之行。 霍华德不仅与布什敲定了自贸协议的时间表,同有关领导人讨论了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 ,还到海湾慰问前线将士,成为伊战后走访海湾的第一位“志愿同盟”国家领导人。霍 华德称,澳美关系发展到了“历史最高点”。(注:“澳总理连访数国”,《人民日报 》,2003年5月12日。)2003年10月22日,布什访澳,赞扬霍华德为“铁人”,并称澳大 利亚对维护区域安全负有“特殊责任”。今年6月,霍华德再次访美,一方面协调两国 在伊拉克和反恐问题上的政策,另一方面进一步游说美国批准自贸协定。
(二)共同防御机制。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3国1951年签订《澳新美安全条约》,结 为军事同盟。3国建立该同盟,名义上是为防范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但真实意图更多是 为了对付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和扩张”,具有浓厚的冷战色彩。条约的主要内容是:缔 约国将通过持续有效的自主与互动方式确保和发展单独及集体军事力量;缔约国中任何 一国的领土完整、政治独立和安全受到威胁时,三方将共同进行协商;缔约国中任何一 国受武装攻击时,三方将视为受到同样威胁,并将在不违反各自宪法程序的前提下采取 共同行动。(注:Background Note:Australia,October 2004,http://www.state.gov/r /pa/ei/bgn/2698.htm#foreign)根据条约,3国成立澳新美理事会作为协商机构。美国 国务卿和澳新两国外长及军方代表定期开会,磋商条约有关事务。20世纪50和60年代, 澳大利亚先后追随美军参加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70和80年代,条约转向防止苏联南 下扩张和渗透。80年代中期,新西兰工党政府奉行反核政策,禁止美国核舰访问新西兰 。美国随后中止与新西兰的防务合作与高层往来,把新西兰从盟国降为友好国家。澳新 美理事会也随之被澳美部长级磋商(AUSMIN)取代。
(三)联合军事演习。1997年3月,澳美两国在澳大利亚举行美军自二战以来在澳集结人 数最多的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两国还计划此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同等规模演习。1999年, 双方又决定增加联合军事演习的次数,演习的规模也继续扩大。2001年5月,两国在澳 大利亚昆士兰州罗克汉普顿附近举行名为“协同作战”的军事演习,共有27000名美军 士兵和澳突击队员参加,演习包括两栖进攻、实弹演习以及海空部队协同作战。2003年 朝核问题再次突出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国又在澳大利亚珊瑚海举行了拦截载有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船只的联合军事演习。(注:胡宁:“澳美关系与亚太地区安全”,《当代 亚太》,2004年第1期,第13页。)在2004年7月举行的澳美年度部长级磋商期间,澳大 利亚同意双方共同对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浅水湾(Shoalwater Bay)、北方领土的布雷德 肖(Bradshaw)和德拉米尔(Delamere)训练场进行全面升级,建立美澳联合训练中心,以 提高两国协同作战能力。该中心将于2007年双方举行代号为“辟邪长剑”(Talisman
Saber)的联合军事演习时投入使用。(注:“Remarks at U.S.-Australian
Ministerial Press Conference”,July 7,2004,http://www.state.gov/secretary/rm /34198.htm)
(四)军工军贸合作。2000年,澳大利亚与美国签署了《在国防装备和工业方面加强合 作的原则协议》。该协议使澳大利亚获得分享美国国防高科技的特殊地位,以前只有英 国有此“殊荣”。澳大利亚在军舰和潜艇的战斗系统、电子战系统和空对空导弹系统等 方面大大提高与美国协同作战的能力。在武器采购方面,以前澳大利亚一直采取兼顾欧 美双方的政策,但从2001年起,澳却决定全部从美国购买潜艇用武器装备。(注:刘新 华、秦仪:“略论澳大利亚的地缘战略地位和美澳军事同盟关系”,《世界经济与政治 论坛》,2003年第3期,第80页。)为具备“先发制人”的实力,澳大利亚开始大规模提 高军备水平。从目前情况看,澳政府把目光放在导弹防御系统、“靳达利”超视距雷达 、防空驱逐舰、“宙斯盾”级武器系统、SM—2型导弹、M1A1型主战坦克和联合攻击战 斗机等武器系统上,欲对澳大利亚进行陆、海、空立体“包装”。澳大利亚为实现这些 目标,将进一步加强同美国的相关合作。最近澳大利亚又同美国签署新协议,根据协议 今后美国军方研发的最新武器系统和通讯设备都将在澳大利亚进行性能测试。澳政府国 防顾问认为,澳美武器试验协议的签署,已经使澳大利亚成为了美国在全世界最具优先 权的武器试验场。(注:“澳美达成新协议,澳大利亚成为美军武器试验场”,2004年1 1月7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11-07/26/503220.shtml)
近年来,澳大利亚通过购买美军装备、支持美反恐军事行动、参加与美联合军事演习 等,不断加强与美军协同作战和共享后勤保障的能力。美澳军事同盟已升级成为美澳外 交事务中最重要的部分,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美国几个月前提出“10—30—30”新军事战略,即美军必须能在10天内部署到全球任 何地点;在30天内击垮敌军;而在接下来的30天内,美军必须重新集结做好准备奔赴另 一个地区执行另一次军事行动。根据该战略,美国近期调整的重点在欧亚两大洲。在靠 近亚洲的太平洋海域,美国要形成两个“岛链”,澳大利亚则是其中重要一环。(注: “美军忙着大调整”,《人民日报》,2004年7月9日。)霍华德成功连任后,澳执政联 盟也宣布,霍华德将在新任期内落实澳大利亚参与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承诺。有分析人 士指出,霍华德势必会将有争议的澳美同盟的发展方向变成既定事实,使后任难以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