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 陈思 陈霏霏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644000)
【摘要】 目的:应用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及高危人群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我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分值≥10分及跌倒(坠床)高危人群,采用红色“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标示悬挂在患者床头卡上、绿色“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佩戴在病人腕带上并制定标准化防跌倒(坠床)护理流程,实施全面护理干预。通过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有醒目的警示和提醒作用,有效避免患者发生跌倒(坠床)事件。
【关键词】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237-02
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并伴有意识障碍及感觉、运动、认知障碍等。而保障患者安全,共同协调护患关系,又是护理管理和临床护理的重中之重。住院患者,尤其是年龄7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更高[1]。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家属带来肉体、精神上的痛苦及经济上的损失,也使医疗和护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2]。为了减少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医务人员识别高风险患者,对工作中不安全因素采取预防措施,我科自2014年6月起应用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病区编制床位124张。科室建立安全管理小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患者年龄≥70岁的126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进行防跌倒(坠床)护理干预措施,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患者年龄≥70岁的122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以年龄、既往史、意识状态、感官、身体状况、使用药物、排泄、自理能力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1.2 研究方法
科室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2名高年资护士担任安全质量控制委员,责任护士担任核心成员,负责临床患者的安全宣教。护理部及科内组织培训患者跌倒(坠床)管理制度,包括目的、定义、标准、应急预案、预防措施、处理流程等。
1.2.1《患者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表》的内容包括:1、危险因素评估: 赋予年龄、既往史、意识状态、感官、身体状况、使用药物、排泄、自理能力相应分值,总评分0~9分为低危险性,10~20分为中危险性,21~33分为高危险性。2、高危人群:疼痛、意识不清、孕妇、70岁以上、14岁以下、行动不便。
1.2.2警示标示使用方法 根据危险因素评估分值≥10分及跌倒(坠床)高危人群,采用红色“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标示悬挂在患者床头卡上、绿色警示标示佩戴在患者腕带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患者教育 告知患者悬挂红色“安全警示:防跌倒/坠床”标示及佩戴绿色“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的重要意义并取得配合;介绍“预防跌倒十知道”等宣传材料。
1.2.4动态评估 入院时评估;转科、手术当天、病情变化时、入院一月后再评估;病危病重3天评估一次;分值大于21分每周至少评估一次。
1.2.5护理质量控制 科室安全管理小组每周对存在跌倒(坠床)风险的环节进行安全监察,并进行效果评价,建立奖惩制度。对佩戴标示不到位、交接班不严格、防跌倒(坠床)措施不完善的环节进行分析、讨论、制定措施,并持续整改。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0处理,应用百分比、标准差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见表
两组患者应用警示标示前后跌倒(坠床)发生率的比较
组别数 例数 跌倒(坠床)数 百分比
观察组 122 1 0.08
对照组 126 4 3.17
注:P<0.05
3.讨论
3.1 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的应用使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神经内科疾病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收治的患者老年人占较大的比例,疾病特点成为老年人跌倒(坠床)的高危因素[3]。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交流接触的机会最多,加之护理人员的紧缺、工作的繁忙、操作的重复性,因而发生护理差错的几率大。正确使用护理警示标示,就是将不安全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而采取的的一种管理方法。医院采用特殊制作的具有针对性、目的性、科学性的警示标示牌,使全员皆知,起到提醒作用[4]。这样不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还提高了患者的知晓度和满意度,从而达到保证患者安全的目的。
3.2 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的应用有利于建立护患风险共同承担的意识。防跌倒(坠床)预防措施及护理需要护士充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 护士应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对存在的跌倒(坠床)风险进行告知,对存在高危跌倒(坠床)风险的患者与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避免发生医疗纠纷[5]。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示的应用,让护士及家属对防跌倒(坠床)措施的认识达成共识,加强了护患交流,有利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落实。这样有效地规范了护理行为,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同时加强了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护理差错及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临床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小梅,王小华,高红香.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5):1851-1853.
[2] 向代群,宋锦平,周倩.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流程的建立于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9(18):3563-3564.
[3] 陈静.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13,11(2):293-294.
[4] 赵海鸣,孙元美,黄和平,等.护理警示标牌的设计与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8(12):55-56.
[5] 鲍美娟,董宁,张林.护士对医院跌倒预防相关环境安全管理的认知现状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8):2041-2043.
论文作者:伍燕,陈思,陈霏霏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患者论文; 发生率论文; 护士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预防措施论文; 家属论文; 意识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