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在哪儿,我的身体在这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这儿论文,我的身体论文,我的理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创下了超出进口大片收入的记录,成为国内电影市场的一大奇观。这情景把国内的老艺术家、新实力派都“震”住了。30元一张的票卖得火火的,看来观众的确厉害,反过来想,姜文也厉害。
有人说这片子是写“文革”的,有人说是写坏孩子的……其实都不是。《阳》片究竟想说什么?我们特组了两篇评论,她们的观点颇具见解,很值得一读——
青春,真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体验,它是终生难逃的宿命,也许对于姜文来说,同时也是他对于整个世界的想像力的源泉。即使你的“家庭出身”不是“革命军人”,即使你不是从“My mother is a teacher”起步学英语的,同样都能经历青春、感受青春,《阳光灿烂的日子》突破了政治、意识形态甚至民族国度的巨大浮力,潜入人性之深海,理性的“结算”了一段精神现实。
回想起来,那时虽然“这个城市属于我们”,可是那一时代的主流精神并不属于我们。在改天换地的时代舞台中,我们只是楼上的旁观者和人群里的嬉戏者,就像影片开头欢送“三支两军”的场面,既不能像革命先辈那样昂首阔步进入历史正殿,亦无缘像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的哥哥姐姐们那样肩负革命重任。我们满怀英勇献身的理想,可是只有驰骋幻想的经验;渴望成为举世瞩目的英雄,但只能奢谈“革命和爱情”,真正属于我们的战斗从来就没有打响过。这种生活在其中却没有归属感的精神体验,与生命深处由来已久备受压抑的冲动相结合,赋予现实以梦幻的形态,而梦境却像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真实经历。这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流光溢彩的表现。影片的结构就是以青春时代精神现实为依据,由幻觉和真实交织而成。在影片中,建功立勋的理想坐标和个体生命的本原欲望是真实的存在,却幻化为荒诞而合乎情感的梦境;成为战争英雄是少年的幻想,而在大衣柜镜前模拟的阅兵式上、在锁舌弹起的瞬间、在斗殴出击胜利之际皆得到真实的体验。虽然已都是事过境迁的回忆,但都浸透了有所希冀与无可奈何的感觉。只有成年人才能运用间离的手段“把玩”自己青春时代所经历的生命危机,在灵动中寓有深沉,于执着中显出超脱。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对那一段理想与欲望交织、冲动与暴力相生的、情感史和心灵史深情而理智的“结算”。无论是对谁这都是永远能弥漫在自己的整个生活之中,甚至决定着自己的整个生活道路的东西,又是通向人性的本原、为人类共同关注的东西。你说,姜文他能不把这事办了再去拍那些以后让他成为世界名导演的片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