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的特色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的特色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图书馆论文,趋势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社会即将迈入21世纪的大门。在这世纪之交,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思考着如何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与中国其它各行各业一样,图书馆也必须回答这个问题。现在,可以自信地认为,中国图书馆人已经拥有了一把开启新世纪之门的“钥匙”——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

发端与形成:图书馆特色化背景分析

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获得了丰厚的知识财富。为着对历史的记忆和对未来承先启后的责任,图书馆便应运而生。图书馆从诞生之日起,就同科学技术结下了渊源之情,被归入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而成为一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中国,作为开发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Refcrcnce Service)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在以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龙头的带动下,许多科研部门、生产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也分别建立起规模不等、功能各异的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机构。截止1996年,类似这样的机构达到3.3万家,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从理论到实际应用,从科研到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图书馆系统加快科技新成就的文献传递速度,以便科研部门及早参考、借鉴。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既可避免重复劳动,又可加快科研进程,早出成果,早日应用于生产。中国的图书馆界充分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纷纷开展了“进行中的科研项目情报服务”(ORI-On going Rcscarch Information)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图书馆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十分明显地体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之中。

科学地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唯一因素,因为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影响着社会的变革。例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经济体制等,因此,我们在讨论图书馆是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的同时,还必须承认图书馆是社会的图书馆,它与经济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图书馆表现出了为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提供参与服务的恭敬姿态。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在为经济建设服务上,已初步形成了大、中、小型馆广泛开展的局面。中国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大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图书馆藏书、设备、服务手段相对不足和落后。为解决这类问题,中国图书馆界基本形成了联合、协作的图书馆文献服务网络,小型馆可以借助于大、中型馆的文献资源,提高服务水平和效果,不发达地区可以借助于相对发达地区文献资源以及设备,来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大中型馆也主动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更高层次的服务工作。中国湖北省图书馆系统,根据本省所处的经济地理位置,为实现呼应“浦东”,建设“三峡”,振兴湖北经济的发展战略,组织编撰了《长江经济带文献开发丛书》,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参考数据。全国各县市级图书馆,针对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编印了各种种植、养殖等技术方面的小册子,发到农民手中,为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发展农村经济做出了较大成绩。中国的上海、深圳等地,在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上,更是大显身手。他们成立了“剪报中心”、“代您阅报中心”开展服务工作效果明显,仅上海的“代您阅报中心”,成立几个月就承接了来自国内外的项目300多个,在经济建设中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性。

作为国家的投资的对象,中国图书馆长期以来就以其自身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竭尽全力,其社会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社会各层面的变化,例如科学技术专业化,经济发展规模化,产业结构集约化,公众教育社区化以及特殊经济和产业的区域化等,分工越来越细,把图书馆与社会之间原有的距离越拉越大,迫使中国的图书馆界不得不在文献收藏、服务方式等方面作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中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后,图书馆人更加充分感受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图书馆所产生的强烈震撼与冲击。

面对这种挑战与冲击,中国大部分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显得思想准备不足,应对措施不力,致使服务阵地大片被蚕食,服务对象“另觅他枝”,借阅率滑坡,到馆率锐减,读者队伍严重萎缩。

同人类社会中所有的事物一样,图书馆也没有凝固不变的模式。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迫切要求图书馆与之适应,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经济学说告诉我们,市场经济要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在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作用下,把资源配置到较好的环节。同理,图书馆自身和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源都要受价值规律和竞争机制的作用,图书馆如果不能把保存和加工好的文献资源提供给社会利用并产生效益,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社会需求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否则它就失去了生命力。在这种压力下,中国图书馆人开始思索如何用一种全新的而不传统的、先进的而不落后的、有特色的而不是普通的方式,来充分展示图书馆资源服务优势,特别是在各图书馆经费不很充足的情况下,集中人力、财力,瞄准本地区的服务对象,针对性收藏文献,开展服务工作,不失为一条光明之路。正其时,特色图书馆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恰恰符合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它以需求为导向建设特色馆藏并提供特色服务,将文献资源与区域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对应配置,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需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的赞同和认可。因此,特色图书馆刚一出现,中国的图书馆人便敏锐地意识到,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图书馆特色服务,必将形成一个以特色图书馆大量出现为标志的中国图书馆特色化趋势。事实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理论与实践:图书馆特色化现状分析

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某一事物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莫过于社会对该事物的强烈需求。早在1986年,北京市东城区的服装业很发达,该区共有各类服装厂25家,其产值和从业人员均占全区的四分之一,是该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服装业普遍存在信息不通、资料甚少、设计人员水平较低等问题。该区图书馆抓住本区“服装业”这个特点,在大量搜集服装业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于1990年成立了“北京服装资料馆”。该资料馆围绕服装业的发展,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工作,组织不同类型的讲座,组织服装设计比赛,设计实物大赛,组织会员骨干利用服装资料为陷入困境的厂家提供设计服务;组织成立自己的业余时装模特队,参与订货会,展评会表演等等,特色服务进入有组织有计划的轨道。特别是北京第11届亚运会服务人员的服装,有一半是该馆组织人员设计的,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种“馆中之馆”所做的工作,比起该区图书馆过去所做的工作来,显然具有了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们有特殊文献收藏,有特定的服务对象,有特别的服务策略和手段,达到了一般图书馆所不能及的目的。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图书馆的雏形,从它成立之日起,就孕育着图书馆特色化趋势的必然。

此外,北京的民俗馆、包装资料馆、旅游、室内装饰馆等,上海的影视文献图书馆、国防教育资料中心、视听馆、法律馆、上海作家电脑库、医药馆、海上图书馆、旅游文化博览部等,广东的剪报服务中心、时装图书馆、陶瓷馆、电脑图书馆等,江苏盲人图书馆、电脑图书馆、科技信息俱乐部等,湖北的广告资料馆、教授馆、作家馆、残疾人图书馆、饮食图书馆、柑桔图书馆、蚕桑图书馆、啤酒图书馆等,江西的庐山旅游图书馆等,都是比较成功的特色化建设实例。

目前,中国各类型、各系统图书馆均十分注重特色文献藏书体系的建立和设置别开生面的特色服务部门。据对中国2600多所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的不完全统计,有目的收集并已具备一定规模、带显著地方特色文献收藏的馆约占总数的80%以上;已设立特色专藏部门和图书、资料室并印发有关信息小报、组织信息发布会等活动的馆占总数的60%左右;正式以学科(领域)、类目名称命名和对外服务并得到社会全面认同的特色馆(室)、特色中心约超过总数的10%。上海的特色馆(室)在公共图书馆中普及率达100%,平均每馆有2至3项特色服务项目。

从区域分布上看,特色图书馆在上海、北京、湖北、广东、江苏已大量涌现且发展势头看好,浙江、湖南、江西、山东、辽宁、陕西等省正得到逐步发展。许多名人,如孙中山、毛泽东、鲁迅、石景宜、邵逸夫、金庸、曹禺、叶君健等的专藏馆(室),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另外,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时装图书馆、漫画图书馆等等,亦格外引人注目。

在同一时期,在中国不同地区,图书馆界不约而同地出现类似现象,使得我们有理由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趋势”——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而且,我们相信,特色图书馆在中国的大量涌现目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而非技术问题。

——特色馆藏,是特色图书馆的基础工作。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藏书以综合性为主,而特色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则以某一学科领域及相关文献的收藏为显著特点。尽管有些公共图书馆的馆藏上关于某一方面的文献资料也比较齐全,但那些主要是文献体裁特点。如中国首都图书馆建立的“北京地方文献部”,收藏了许多北京市的地方文献,记录了北京市的人文景观风貌等,但从内容上看,并不具有某一学科的系统性。从另一方面讲,中国现有的2615个公共图书馆中,中、小型图书馆占90%以上,在目前图书馆普遍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图书馆藏书与其面面俱到,不如集中财力,围绕某一学科领域系统搜集文献资料,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同时,也有利于文献资料合理布局,各个城市、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优势、地理优势、人才优势,开展文献收藏工作,为特别服务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文献资料的搜集上,中国有些地方的图书馆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问题,一方面经费不足,另一方面,在同一地区(省、市)文献收藏严重重复,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文献资料收藏的特色化,对于一个地区,特别是对中、小型图书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可操作性。中国北京包装资料馆,是目前国内收集包装文献资料最齐的特色馆。他们把有限的经费用于专门收藏与包装有关的国内外图书报刊、科技论文报告、政府的政策与法规、法令、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样本及实物样品等文献资料。还有中国湖北钟祥“家禽特色图书馆”,湖北汉川“淡水养殖特色图书馆”等为参与该地经济建设奠定了一定的服务基础。针对性收藏文献,是特色图书馆的生命。

——特色服务。文献收藏是文献开发利用的基础。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必须是在有所“藏”的情况下来开展。然而,在中国已开展了特色服务的图书馆和已建立的特色图书馆(室)中的服务工作,却有着许多特别之处。首先是许多特色图书馆配有一批懂专业、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专门人才。其二,在服务方式和手段上灵活、新颖。例如中国上海虹口区曲阳“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卢湾区“书画资料图书馆”、杨浦区“平凉路街医药图书馆”等,他们的服务工作就有别于一般公共图书馆。他们传播的不仅仅是图书形式的文献资料,而常常是实物用品等形式的知识载体,服务时间上没有上下班,工作人员往往参与其中。再如中国湖北黄石市“服装特色图书馆”,尽管他们传递的是文献资料,但送到服装专业人员手中的,往往是经过深加工的二次或三次文献,大量节约了服装专业人员上新项目、新款式的时间。他们于1994年编撰的《1949-1992服装文献书目索引》一书,填补我国服装文献检索工具的空白。这时特色图书馆的服务,已成为参与本市服装业发展的竞争者。特别是在服务方式上,他们参与举办“黄石国际服装节”,举办服装生产厂家企业形象设计“服装新款新样创意活动”等受到服装业的极大赞扬。其三,服务对象准。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和特色图书馆服务工作,都有着十分准确的服务对象。从理论上讲,每一个配称图书馆的地方,都有以人为对象的读者,但特色图书馆和图书馆的特色服务却不一样,它的对象除了人以外,还可能是一个企业或公司,甚至是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经济环境、地理优势或劣势等。例如中国甘肃省图书馆“区域资料文献馆(室)”,以本区干旱面积大,经济不发达的劣势为对象,围绕国家提出的“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的发展战略,组织专门人员,利用特殊的馆藏文献,编写了《甘肃省物产资料汇编》,《河西地区物产资料汇编》等约50万字的资料,为政府部门决策,为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规划设计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依据,使本区的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再如中国湖北汉川县,是国家商品渔业基地之一,内陆淡水养殖改革试验区;蕲春县是中国的医圣李时珍的故乡,中草药资源十分丰富;保康县是省计委批准的木耳香菌商品生产基地;家禽在钟祥有广阔的市场;柑桔是鄂西重要的农副产品等,由于这些优势的存在,这些地区都成立了以本区经济、物产优势为服务对象的“特色图书馆”,而且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特色图书馆实际上已成为这些地方的产业结构的一部分,使人们对图书馆的工作刮目相看。

——特定政策。中国的图书馆特色服务和特色图书馆的兴起,除了图书馆人顺应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还得益于中国政府职能部门的决策、扶植和支持,使得图书馆的特色化自由发行为逐步变成自觉行为,由行业行为逐步变成“政府行为”。在中国省级公共图书馆最早发源地的湖北省,又一次早于全国把引导图书馆的特色化纳入了文化发展政策。1993年以来,湖北省文化厅单独或会同其它省级部门与黄石市、荆沙市、荆门市、仙桃市、钟祥市、蕲春县、汉川县、堡康县、宜昌县、罗田县、东西湖区等11个市、县、区的政策签订协议,共同筹建“特色图书馆”。协议书包括馆名、馆舍、人员编制、经费、文献收藏水平、服务内容与效果、特色馆建成时间等。协议还专门强调,经费由当地政府与省文化厅共同负担,以地方为主。建成期限一般为3至5年,到时文化厅将进行检查验收。同时要求文献收藏必须达到研究级水平,服务要有效果和效益。湖北省文化厅还得到省财政专款支持,保证了“特色图书馆工程”顺利实施。作为政府行为,省文化厅还向各文献收藏单位发函商请支援相关文献,得到省内外各类图书馆的大力支持。有的馆表示要倾其所有,保证特色馆的文献收藏。充分表明建立特色馆的行为在中国已得到广泛的响应和认同。由于是政府行为,湖北省文化厅在酝酿特色图书馆之初,就将宏观上合理布局全省特色图书馆,合理布局全省文献资源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以考虑。正如《湖北省特色图书馆工作座谈会纪要》所指出的,创办特色图书馆,就是要合理调整全省文献资源布局,优化藏书结构,尽量减少和避免文献收藏重复浪费,尽量在各地区都设有符合经济发展的特色图书馆。这些特定的政策,为特色图书馆的形成提供了保障,从而也从根本上保证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成为可能。

——特色理论。按照哲学的观点讲,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从全国这几年的实践行为来看,已经到了应该上升为理论指导实践的阶段了。中国图书馆的仁人志士已经敏锐地观察到市场经济大潮下的图书馆已别无选择,走特色化之路是必然的趋势,因此,纷纷撰文,或论述,或评说,或争议,或探讨,在特色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上,逐步形成共识。1989年前后,在全国研究级文献资源大型调查基础上,行家们普遍认为应加强各类型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并提出了若干特色文献中心的布局构想。上海《图书馆杂志》于1990年发起了“关于图书馆开展特色服务的讨论”。从1994年开始,文化部图书馆司杜克司长作序的《特色图书馆丛书》,由湖北科技出版社陆续出版并向全国发行。1996年,由中国文化部图书馆司、湖北省文化厅、《图书情报论坛》杂志编辑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特色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征文,共收到征文90多篇,将特色图书馆理论研究推向高潮。同年,在文化部图书馆司直接指导下,湖北省文化厅组织建立了特色图书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特色图书馆”理论研究课题组,并着手撰写《特色图书馆导论》一书,充分表明中国图书馆界对此项工程的关注。

思考与认识:图书馆特色化趋势分析

展望21世纪,发展经济将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主要目标。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不仅是中国的事情,也是世界的事情。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位置是明显的,不可忽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特色图书馆的兴起和卓有成效的服务,将是一项具有国际意义的工作。

1.作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对全球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图书馆特色化在中国虽然仅仅是一个开端,但它对图书馆的传统意义上的文献收藏内容与服务方式进行了根本性的更新与变革,因而也促使图书馆在藏与用这两大基本矛盾方面寻求质的突破。“最主要的是保证质量和适合当地的需要与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必将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写下光辉的篇章。

2.由于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建设和服务项目绝大部分构筑在(或植根于)原有相对综合、普及的图书馆基础之上,构筑在(或植根于)原有相对综合、普及的图书馆基础之上(并且很大程度上还依托于原图书馆),那么,它的形成和发展将是对各种图书馆现有特征与功能的强化和升华。中国图书馆特色化的过程亦必然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过程。

3.研究和探讨图书馆的特色化,就不能不考虑它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图书馆政策的影响和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促使国家及地方当局支持并积极参与特色图书馆的发展;从宏观上对该国(地区)的图书馆建设重新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布局;在人力、资金和物资方面为特色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有力的支持;将特色图书馆的建设纳入文化、信息、扫盲和教育的长期战略的体系之中并使之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4.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建立若干各具特色的图书馆是可行的。特别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把有限的财务集中起来,围绕某一专门领域采集文献,并发挥其作用,将远远超过某些拘泥于传统、尽管投资很大但文献资源分散的大型综合图书馆。在这一点上,中国特色图书馆的实践成果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尽管政府投入是有限的,但特色图书馆的服务是无限的。

5.特色图书馆的出现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许多地区图书馆既承受着巨大的客观压力,又面对广大公众读者的主观需求。客观压力表现在一是藏书结构不合理,有的藏书,许多馆都有,而没有的藏书,许多图书馆都没有。二是服务方式被动,拒借率高。三是服务手段落后,文献信息的传播以书本式为主,文献开发深度不够,现代化服务手段差 。而读者的主观需求往往超出图书馆的能力,他们往往需要的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系统资料,而且要求提供的服务以知识单元为主要内容。在这种情形下,特色图书馆便应运而生,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6.建立特色图书馆是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建设及文献资源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信息网络化必将对文献资源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但要使一个地区的文献资源建设尽快由自然发展状态变为宏观指导下的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与缺漏,其实践运作远没有理论提出来的那么便捷。特色图书馆的建立,从一定意义讲,能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符合中国国情的特色图书馆将以风格突出、容量巨大的特色文献数据库和协调布局构成网状、信息“路面”便于记忆为基础特征。

7.图书馆与所处社会的、读者的环境之间那种相互依存关系始终在调整中,而特色化图书馆应该会使上述关系被调整得更具适应性、更理想化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图书馆的读者除了具体的人以外,组成社会的各个层面领域,加经济的、科技的、资源的、自然环境的等等,也将是图书馆直接面对,必须涉猎的重要服务对象。此种对象为图书馆作用于社会,形成图书馆特色化趋势提供了广泛基础。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亦必将赢得众多服务层面的认同。

8.图书馆的特色化要求以先进的信息处理和传播手段为其读者和用户提供优良服务,这就对特色图书馆的硬件与软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迫使特色图书馆必须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培养造就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业务人才。拥有两者,特色图书馆才有可能真正实现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

9.由于特色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其特色馆藏与特色服务,因此它为社会提供的卓有成效的服务必将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它倾注极大的热情。这就有可能为今后特色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许多合作办馆的机遇,如政府和社会团体的赞助,企业和个人的捐赠等等。从而为特色图书馆提供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总之,中国图书馆的特色化趋势,是建立在中国现有国情之上的,可以断言,她将有很强的生命力。

结束语

中国是国际图联(IFLA)发起国之一,如果中国图书馆特色化趋势能给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内容的话,那将是我们应尽的职责。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会在不远的将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许多门类齐全,文献资源丰富,服务方式多样,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图书馆服务体系,为中国经济繁荣、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

标签:;  ;  ;  ;  ;  ;  

中国图书馆的特色趋势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