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论文_邵帅

邵帅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集中进入城市,使原有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节点,其规划、设计与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实际工程中,在城市旧城区,对既有交叉口合理改造,以提高既有交叉口通行能力,在城市新城区,通过上位规划定位,设计阶段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梳理分类、展宽设计、竖向设计,以增大交叉口通行能力,对整个城市的交通通行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就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平面交叉口设计,寻求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优化设计

1、引言

城市平面交叉口主要有十字形交叉、T形交叉、Y形交叉、X形交叉、环形交叉、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等形式。其中,环形交叉、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等交叉口受车辆行驶相互干扰范围较大等影响,在城市新城区中基本已不设置,Y形交叉、X形交叉口受车辆行驶视距影响,已较少设置。同时在旧城区中亦对以上提及交叉口逐步进行改造,故现新建及改造后成型的交叉口基本为十字形交叉口或T形交叉口。城市平面交叉口设计的核心是合理的梳理交叉口各方向交通流,减少车辆行驶相互干扰,并快速通过交叉口路段,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2、平面交叉口设计问题分析

2.1城市旧城区

①.城市旧城区交通,已通过多年运行,部分区域交通流向趋于稳定,通过大量的监测数据,可更为合理的对整个区域的交通组织方式进行梳理,但实际运行依然沿用原有交通组织方案,未能有效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②.随着城市旧城区的逐步改造,出现新的交通密集性区域,但交通组织方式未作相应调整,例如个别交叉口路段出现左转车流量大于直行车流量的情况,交叉口依然为直行车道数大于左转车道数,导致大量左转车辆停滞,或车辆违章行驶,在交叉口范围由直行车道强行并入左转车道,出现擦挂、追尾等交通事故,进一步降低车辆通行能力。

③.交叉口基本未进行拓宽设计,在车流量较大的情况下,造成严重的交通拥堵。

④.住宅小区及商业服务区出入口设置不合理,人为增加T形交叉口,增加车辆行驶相互干扰区域的面积,由于出入口车辆进出的停滞,导致正常路段车辆行驶的停滞。

⑤.雨水口的设置不合理,导致交叉口排水不畅,交叉口出现大量积水情况。

2.2城市新城区

①.上位规划时,不重视区域的交通流量分析,后期设计无相应的区域交通组织概念,具体到各个交叉口设计中,未根据不同的交通流量进行不同的交叉口设计。导致部分交叉口未充分利用,部分交叉口又特别拥堵。

②.交叉口拓宽方式过于简单,例如部分城市交叉口设计只对进口道进行右转拓宽,直行或左转车道未做相应增加,而常规右转车道又通常为“常绿”通道。交叉口拓宽未起到应有的作用,未能合理的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③.交叉口设计未充分考虑各专业间的配合,例如在平原城市交叉口竖向设计中,交叉口各个方向的设计纵坡均较缓,整体设计交叉口竖向亦较为缓和,道路雨水口设置的位置及大小是收集道路交叉口雨水的关键,如按常规设置雨水口方式,可能出现雨水口位置及大小设置不合理,导致交叉口排水不畅,又重复出现城市旧城区交叉口积水情况。又如,在城市中,存在大量的分离式立交,桥墩位置的设置将直接影响交叉口中车辆行驶的安全,不合理的布置将阻碍交叉口车辆的正常行驶或影响视距,增加交通安全隐患。

3.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

①.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交叉口的设计需要在大区域交通组织的前提下进行。无论是旧城区的交叉口改造还是新城区的交叉口新建,均必须以严谨的交通流量数据作为设计的基础。

城市旧城区,通过多年的交通运行,大量的监测数据能够显示交通需求量的要求。在大数据支撑的情况下,考虑对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路(如环线道路、长放射性道路)进行分离式立交改造,保证主线车流正常行驶,通过两侧辅道与被交道路进行交通转换。也可在交通量较大的城市主干路设置“绿波带”系统,保证主线交通流的顺畅。考虑在交叉口密集区域,对部分交叉口车辆左转限时或直接禁止左转,实施单向交通等方式,在大区域范围内实现各道路交通流的转换。

城市新城区,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必须以严谨的交通量预测为依据,准确的确定各方向交通流量,根据流量确定交叉口的拓宽方式、车道的分配数量。同时由于交通量需要的可变性,在设计中需预留后期改建的空间,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②.交叉口的拓宽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最直接的方式,如何更大的挖掘交叉口通行潜力是交叉口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渠化方式应根据相交道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量、交通管理条件等因素确定。

城市旧城区,由于用地条件的限制,部分交叉口不能进行交叉口拓宽改造,需要在现有红线内解决交叉口的增设车道问题。以成都市双桥路与经华北路交叉口为例,双桥路为城市次干路,标准车行道为3.0m(非机动车道)+4×3.5m(机动车道)+3.0m(非机动车道)=20m,主交通流向,经华北路为被交道路,次交通流向,交叉口需要在不突破20m车行道宽度情况下在双桥路增设一条左转车道。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在交叉口范围内,将交叉口进口道压缩为2.85m,出口道压缩为3.25m,受用地红线限制,将非机动车道压缩为2.5m,保证单向非机动车道数不应小于2条,宽度不应小于2.5m的规范要求,则可压缩出专用左转车道宽度2.8m。

改造后的双桥路--经华北路交叉口

同时在车流量较大的交叉口路段,还可以采用增设左转或直行等待区的方式,使左转或直行车辆超前候驶,加大交叉口通行能力。

增加左转或直行等待区

城市新城区规划均包含城市绿带或建筑推让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均建议少量占用,可极大的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传统设计方式采用单侧拓宽道路红线,以增加进、出口车道数量,拓宽方式过于简单。建议采用车道数控制、偏移道路中线,两侧拓宽的方式进行展宽。以双向6车道主干路为例进行说明,假定车行道宽度均为3.5m,交叉口车道宽度不进行压缩。通过交通流量分析,进口道需设置两条左转车道,两条直行车道,一条直行加右转车道,进口道车道数由3车道变为5车道,出口道车道数保持3车道不变。设计时,将道路中线向出口道偏移3.5m作为道路控制中线,将此控制中线向进口道方向偏移17.5m(5×3.5m)作为一侧道路车行道边线,向出口道方向偏移10.5m(3×3.5m)作为另一侧道路车行道边线。道路车行道总宽度由21m变为28m,占用其他性质用地7m,此拓宽方式将7m拓宽宽度对称的分布于道路两侧,保证交叉口景观性,同时对向交叉口采用同样的拓宽方式,行车轨迹无相互干扰,大幅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③.对旧城区已显示影响交叉口通行能力的交安设施和交通组织方式进行逐步排查、改造。例如合理对道路沿线出入口进行改建、合理布置公交站站点。并在新设计道路中注意避免同样的问题出现。

④.重视交叉口竖向设计,注意各专业间的充分配合。交叉口竖向设计主要解决交叉口范围内的排水问题及行车安全问题。交叉口竖向设计以道路纵断面设计作为前提设计条件,平原城市道路纵坡均较缓,应尽量避免设置 “凹形”交叉口,可将道路纵断面变坡点设置于道路交叉口范围以外,保证某一方向有利于交叉口排水,同时也便于施工。排水专业需将雨水口布置在交叉口最低点,可适当加密雨水口以快速收集交叉口范围内的雨水。山地城市,交叉口进口道纵坡应尽量控制在2.5%以内,在正常路段提高纵坡以克服高差,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行车安全。同时在交叉口范围内需注意城市绿化树种的选择、桥墩的布设,以避免干扰行车视距,影响行车安全。

4、结语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随着各个城市交通压力的逐步增大,“科学治堵”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城市道路交叉口作为道路交通转换的“咽喉”,对城市道路交通通行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城市交通的运行分析,可总结出一定的交叉口设计经验,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程度的挖掘交叉口通行能力。通过不断的总结、改进,能够使城市道路更加通畅,更高效的为市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S](CJJ 37-2012 2016年版)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CJJ 193-2012)

[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S](CJJ 152-2010)

[4]刘飞,黄庆龙,毛伟.对成都市新建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的思考[J] 四川建筑,2015

作者简介:邵帅(1985--),男,汉族,四川武胜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桥梁设计工作。

论文作者:邵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优化设计论文_邵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