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发展现代农业_农业论文

国外如何发展现代农业_农业论文

看国外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代农业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展现代农业是历史趋势,也是世界潮流。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由于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也不相同。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规模化、机械化、高科技模式;以色列、日本、韩国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这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规模化、机械化、高科技模式 美国农业资源丰富,地多人少,农场规模较大。一般认为,美国是从二战前后到1970年代完成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又可细分为三个时期:

农业机械化时期。1930年代,拖拉机耕地已在美国普及。到1959年,美国的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业作物的耕、播、收割、脱粒、清洗已百分之百机械化。此后,为适应家庭农场多样化和规模化发展的市场需求,又不断推出了小型多功能的多品种农机和大功率、高度自动化的大型农机。

农业化学化时期。二战之后,为提高农业产出,美国农业的化肥施用量剧增。同时,为改善土壤的酸碱度和长期施用化肥的不利影响,美国还逐年增大了土壤改良剂的用量。从1960年起,除草剂的使用迅速增加,现已超过杀虫剂。

农业良种化时期。1970年代,美国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质要求,培育出许多杂交品种,并开始利用遗传生物工程方法、核辐射技术和航天育种技术,改造优化种子的遗传基因,使农产品产量与品质大幅度提高。还培育出了许多畜禽良种,并实行工厂化、规模化饲养。

在经历以上三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之后,美国农业并没有就此止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相继出现了“精准农业”和“基因农业”。特别是许多特大农场走向了“计算机集成自适应生产”,即将市场、生产参数、资金、劳动力信息等集成在一起,选定最佳种植方案,在生长过程中根据当地不同地块小气候的变化,进行自适应喷水、施肥、喷药等,农业生产更趋向工厂化、自动化,使美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 从1950年代开始,欧洲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目标,加快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以法国和荷兰为例。

法国是欧洲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农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是中小农场,其中耕作面积在80公顷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81%。在这样的基础上,法国主要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和一体化实现了农业的现代化。

法国农业生产专业化有三种类型:区域专业化、农场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区域专业化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农业资源,把不同的农作物和畜禽集中到最适应的地区,形成专业化的农业生产基地;农场专业化是一个农场以专门生产一种农产品为主;作业专业化是将农场的耕种、收获、运输和供应等,交给农场外的专业企业完成,使农场从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在农业一体化方面,有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形式。纵向一体化就是农业资本和工商业资本相结合,形成集产、供、销于一体的综合企业,其经营范围很广,组织领导者大都为一些大公司或集团;横向一体化是组织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其组织形式远比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企业集团松散。由于农业合作社灵活有效,加上自愿组织、退社自由,因而深受法国农民欢迎。与此同时,法国凭借发达的工业基础,积极促进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进程,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荷兰的设施农业是欧洲现代农业的一个典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荷兰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特点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使农业本身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由农产品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自1960年代起,荷兰政府以节约土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为目标调整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使农业生产向产业化、集约化和机械化发展。其中设施农业是荷兰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居世界领先地位。温室产品完全按照工业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管理和销售,因此也被称之为“工厂化农业”。目前荷兰温室面积占全世界温室面积的1/4,主要种植鲜花和蔬菜,具有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水平高,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规范有序的市场经营等特点。荷兰还是世界上四大蔬菜种子出口国之一。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荷兰的家庭农场规模一般较小,但农业合作组织类型很多,大体上分为信用合作社、供应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销售合作社、服务合作社等,为社员(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对提高荷兰农业的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 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由于人多地少,农业资源极度匮乏,土地高度紧张,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大量的资本投入来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日本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采用了全盘合作化的土地节约模式,由农协联合分散农户进行劳动集约经营,其农协的作用闻名世界。1947年日本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农协重组,大力推进旨在迅速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水利化、化学化、良种化等措施,使日本农业装备水平大为提高,新经营体制得到确立。1961年日本制定的《农业基本法》,进一步体现了日本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在目标设定上,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和缩小工农收入差别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在路径选择上,期望通过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加上大力推进以机械化为主体的农业技术革命,以形成规模不断扩大的独立经营农户,来最终实现上述目标。日本政府对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大量的财政支持。到1970年代初期,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两大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水稻在内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在90%以上,以机械化为中心的水利化、良种化和栽培技术也达到较高水平,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两倍,农户家庭收入与城镇职工家庭收入基本持平。但与此同时,出现了食品自给率不断下降、财政补贴负担过重、政府干预过度等问题。对此,日本国会于1999年7月通过新的农业基本法,以确保食品稳定供给、发挥农业多功能性、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开始了新一轮的农业现代化进程。

以色列耕地少,自然条件恶劣,50%的国土降雨少于150毫米。但由于实行了正确的战略,以色列农业获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在1950年代,以色列80%的粮食靠进口。面对这种形势,以色列政府以大量投资支持农业发展,通过全国垦荒和兴修水利,提高机械化程度,实现了农业大起步。特别是从1960年代开始,以色列积极探索科技发展农业的道路,以滴灌技术推动农业革命。以色列政府对推广滴灌技术给予了大力扶持,使农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沙漠改造突飞猛进,可耕地持续增加,农业面貌基本改观。以色列农业的迅速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分不开的,除节水灌溉技术在世界领先外,以色列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化学化、电子化水平也都比较高。

近年来,以色列将先进的电子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方面,发明了一种安装有计算机和自动装置的拖拉机。这种拖拉机能完成从耕地、种植到收割的全套田间作业,并以最经济的办法保持燃料消耗和操作速度,既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又提高了经济效益。根据国际市场和本国自然条件,以色列1970年代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花卉、蔬菜、水果等出口创汇的农产品,用高科技、现代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农业效益,形成了高投入、高科技、高产出的农业产业特色,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农业管理体系。目前以色列粮食已基本实现自给,水果、蔬菜和花卉还出口到欧美等国。高效的农业产业体系是以色列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生产组织方面,以色列至今有并驾齐驱的三种形式:公有制集体农庄、合作社、个体农户,创造的效益分别占以色列农业总产值的32%、46%和22%,共同创造了以色列的高效农业,政府对它们一视同仁。市场竞争促使以色列的传统农业向农业产业体系转化。农户根据所签订的产销合同安排种植计划,负责种植。种植之外的加工、采购、贮藏、购销等繁琐的农业服务由区域合作组织承担。农产品销售依靠专业内销、外销组织,它们均是独立核算的企业。以色列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负责70%以上的农产品收购、加工和批发。农产品外销组织在1957年成立,在国外设办事处,推销产品,反馈市场信息,负责2万农户的农产品出口,收取5%的手续费,年底农户参与其利润分成。

当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以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农业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农业科技自身的新突破和新变化,同样迫切需要我们紧跟农业科技的最新发展,不断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更大程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导向和支撑作用。为适应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必须以强化创新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突破口,既要注重农业科技自身水平的提高,也要重点解决农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关键性的科技问题。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  ;  ;  

国外如何发展现代农业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