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_交通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_交通论文

城市公共交通持续发展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持续发展论文,公共交通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1]。城市交通的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供需矛盾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交通环境问题趋于明显,交通运输对能源的依赖和消耗进一步增加,城市交通发展模式陷入了拥挤——缓和——再拥挤的恶性循环。鉴于此,有必要依据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新认识城市交通发展的深层次特征与规律,探寻实现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恰当规模、速度与方式。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实施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2]。城市交通发展的持续性强调在推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在交通路网扩张的同时,注意对交通系统的监督,尤其是交通需求的管理和交通行为的修正;交通系统供给在满足近期运输需求的同时,又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长期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而城市公交占道率低、载客率高,可大幅度提高城市客运的综合效益和城市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城市结构的优化和新土地利用的开发;同时,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用地、运输成本、运输效率、燃料消耗等方面比其他城市交通方式具有更大优势。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公共交通[3]。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目前城市公交发展的政策核心。但由于其公益性强,自然竞争力弱,不变资本比例高,发展依然缓慢且步履维艰,公交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严峻挑战。本文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优先前提下公交持续发展的方向、指导原则及对策等方面作初步探讨。

2 城市公交发展现状

2.1 结构单一

城市公交客运方式一般包括常规交通方式,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以及城市高速铁路、地铁和轻轨等快速轨道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公交结构极其单一,除极小数城市有地铁(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和有轨电车(如哈尔滨、长春、大连和鞍山)外,绝大多数城市居民出行都依靠公共汽车、自行车和步行。单一结构组成的平面公交体系使大多数城市居民平均出行时间在50分钟以上。

2.2 公交出行速度下降,服务水平低下

50年代我国城市公共汽电车的出行速度为25km/h,60年代徘徊在20km/h左右,90年代已下降至10-13km/h,个别城市在高峰期甚至只有5km/h左右。出行速度下降直接影响公交车辆的准点率,公交需求的时效性得不到保证。于是部分公交乘客开始转向自行车、步行等其他交通方式,公交吸引力弱化。1995年全国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比例仅占出行总量的17.2%和10.1%。公交吸引力缺乏导致的公交出行比例减少直接造成道路利用效率进一步下降,交通拥挤、道路阻塞等城市交通问题加剧,公交运营效率明显降低。

目前,我国城市平均2700人才有一辆公共汽电车,超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平均每辆公交车服务4000人,车厢内高峰时间每平方米要站立9-13人;(而国外每千人就有一辆公交车辆,车厢内高峰时间每平方米载客仅6人。)同时,我国城市公交线路网密度低,车辆运行不均衡,乘客候车时间长,换乘次数多,步行距离大等都成为我国城市公交服务水平低下的主要表现。

2.3 公交线路及站点布设不合理

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公交线路及站点布置过分集中,这样不仅人为地造成车流和客流的拥挤,而且不利换乘,从而严重削弱了道路通行能力。如西安的东西五路,上海的中山环路及北京的地铁等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4 城市公交企业经营状况不佳,技术设备落后

长期以来,城市公交一直服从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大局,不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从而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福利性,公交企业长期依靠财政补贴艰难度日,在极度困难中维持运营。虽然各公交企业也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但无力改变亏损局面。公交发展的持续性受到严峻考验。

我国公交车辆不是用公共交通专用车辆底盘改装而成的,大量车辆运行都在60-80万km,车辆使用率高、损耗快、老化程度严重,不少车辆经常“带病”作业,由于得不到及时维修,营运途中抛锚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公交的服务质量。

2.5 公交发展政策缺乏系统性

以“公交优先发展”为核心的公交发展政策早在七十年代就被提出来,但由于对公交的地位、发展规律及自身特点缺乏理性认识,从而使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交通建设投资、交通税收、交通需求管理、建立全方位的公交发展政策体系等方面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从而使公交发展政策的可操作性降低,具体落实遇到很大阻力。

3 持续发展方向

持续发展不仅注重发展效率,更考虑发展的资源环境效应;不仅强调发展对当代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影响,还考虑动态上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城市公交要实现其发展的持续性,必须走大运量、低消耗、高效益、方便快捷的发展方向,确立以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为主导,以快速客运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小公共汽车、出租车及个体交通为补充的多层次、立体公交发展战略[4]。

3.1 大力扶持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交通

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交通在我国目前城市公交中居主导地位,成为城市大众化的主要交通方式。近年来,由于城市交通问题的不断加剧,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交通的方便、快捷、高效、舒适等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其发展陷入了困境。因此要实现城市公交发展的持续性,必须首先大力扶持地面常规汽电车客运交通,加快其发展进程。

3.2 加快城市客运快速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客运快速轨道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它速度高、运量大、耗能低、污染少、准时、准点,是解决大城市、特大城市客运交通及实施可持续交通最有效措施[5]。而我国在这方面起步晚、建设速度缓慢,远不能满足持续交通的需求。为此,必须提高对其地位、作用及必要性的认识,从相应法规、政策的制订、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修定及建设资金的筹措等方面加快其建设步伐。

3.3 协调公共交通与个体交通、小汽车间的平衡发展

对交通需求严格管理,对交通行为修正是实施城市交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采取适当措施限制能耗高、运效低、安全系数小的小汽车及个体交通发展;扶持公共交通,增加车辆,完善线网,合理布局,加强管理,以满足城市居民多层次的出行需求,营造公共交通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4 指导原则

公交发展的持续性是实施整个城市交通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它应遵循以下原则:

4.1 优先性

优先性包括政策优先、规划优先、交通通道优先和社会效益优先四个方面[6]。政策优先,即城市公交作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服务”、“福利”、“公益”的性质、其持续发展必须首先得到国家政策保护。规划优先是指政府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首先考虑公共交通规划,并给予充分的重视。交通通道优先是指利用开辟公交专用道,十字路口优先疏导公交车放行等方式保证公共交通更具吸引力。社会效益优先是指公共交通要以最佳社会效益为宗旨,以便捷、舒适、安全为目的,首先服从城市生产、生活大局。

4.2 经营市场化

城市公交走向市场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发展的持续性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打破政府独家经营,促进公交投资多元化,增强公交竞争力,以市场化的要求规范公交运营,以最终实现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

4.3 管理科学化

科学管理是城市公交适应城市交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城市公交的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我国城市目前公交管理水平低下,科学管理亟待加强。

5 对策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按照城市交通持续性的本质特征及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自身特点和持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城市公交的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5.1 建立城市公交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体系

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体系的建立要本着“公交优先”的原则,在深入认识城市公交的地位、发展规律及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公交发展先进经验,结合具体城市实际的基础上,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交通财政、交通投资、交通发展战略目标选择、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税收、公交票价改革等方面构筑全方位的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政策调控体系。从而便于具体措施的落实和政策执行状况及实施效果的评估与监督,使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有实实在在的政策依据和有力保证。

5.2 提高公交规划质量,加强规划实施

公共交通规划包括公交线路系统规划,公共汽电车运输系统规划,地铁、轻轨、单轨、索道运输系统规划,及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处理等。规划的制订必须根据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变化规律、城市未来经济发展战略,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城市布局及规模,确定公交线路网络及站点布设、各种交通方式衔接的公交枢纽及节点,公交体系的合理结构等,力求在满足城市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上,努力减少居民出行时间及换乘次数,尽可能作到“便捷”、“安全”、“舒适”。

实施公共交通规划是城市公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公交发展政策调控体系的具体落实,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另一方面要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其得以保障和加强。

5.3 强化城市公交的科学管理

科学管理是提高城市公交运营效益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公交而言,其包括公交系统的内部管理、交通组织管理及信息化管理。强化内部管理可以从减员增效、健全竞争性公交营运机制等方面突破。交通组织管理应以公交优先中的通道优先为核心,如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及公交优先通行标志,在交叉口信号灯设置公交优先通行指令,在主要十字路口及集中换乘点设置公交专用站场或枢纽等。信息化管理指采用计算机网络、自动化控制、通讯等高科技手段和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公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5.4 增强公交营运的市场竞争力

打破政府独家经营,逐步实现公交投资的社会化,公交发展的产业化,公交经营的市场化是城市公交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增强城市公交的竞争力则是适应上述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它不仅要求相应政策法规的保障,更需要城市公交的决策者和经营者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下公交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充分认识公交的独特优势,大力吸引全社会来支持城市公交发展,从而使公交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得以加强,为城市公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由此可见,城市公交要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优先发展公交交通是前提,科学化、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是保障,公交规划的实施是核心,经营市场化是方向,科学管理是手段。

标签:;  ;  ;  

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构想_交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