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理工大学临床医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心房钠尿肽(ANP)和内皮素(ET)水平进行研究,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将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55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肺动脉压≥2.0kPa患者纳入研究组,40例<2.0kPa患者纳入对照组,均接受ANP、ET测定,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通过测定,研究组患者的ANP、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心房BNP、ET和肺动脉压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HD伴PH患者的ANP、ET水平明显增高,和肺动脉压密切相关,在PH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钠尿肽;内皮素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6-0055-01
CHD是临床常见的先天畸形病症,就是在胚胎发育阶段心脏、心血管发育不良或存在障碍导致异常性解剖结构。该病症患者一继发PH,增加死亡几率。当前,临床对CHD伴PH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和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对55例CHD患者的ANP、ET水平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心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诊治的55例CHD伴PH患者纳入研究中,均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确诊,符合相关诊断标准[1]。排除其他先天畸形、血液系疾病、特发性PH、心脏瓣膜病变及其他心脏病变等患者。患者对研究知情并配合;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肺动脉压水平分组,15例≥2.0kPa纳入研究组,包括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6~13岁,平均(8.4±1.1)岁,法络四联症10例,房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1例;40例<2.0kPa纳入对照组,包括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年龄5~15岁,平均(9.1±0.8)岁,法络四联症16例,房间隔缺损13例,室间隔缺损9例,例动脉导管未闭合2例。两组基本信息、病情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采集2组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2mL,取血样后在室温下静静置10min,并在4℃恒温下以3500r/min离心处理,持续10min,取上清液,放入-20℃冰箱待检。采用免疫荧光分析法测定ANP,试剂盒由自雅培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ET,试剂盒由上海酶联生物科技公司提供;均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统计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呈正态分布,组间以t检验,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ANP、ET水平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血意义。
2.结果
2.1两组ANP及ET水平比较
通过测定,研究组患者的ANP、E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CHD因心脏结构缺损或障碍部位会有大量血液自左往右分流,致肺循环血流量、灌注量增加,并使血管阻力增高,在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0kPa为PH。当前,临床研究表明[2],CHD伴PH发病机制主要和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及肺部血流动力学异常有关,而肺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ET、ANP均在PH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ANP是一种由心房合成、分泌的活性多肽。研究表明,其主要由心房肌细胞产生,有利尿、降血压、舒张血管等生理作用。ET是一种血管收缩因子,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其引起PH机理就是直接收缩血管, 并和其他血管因子发挥协同效应。另外,ET具有很强的促平滑肌细胞增生作用,会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致肺循环阻力增大。研究报道,在应用ET后会促进ANP产生,再经负反馈作用抑制ET。从本研究结果看,CHD伴PH患者的ANP、ET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H患者(P<0.05);且ANP、ET和肺动脉压存在相关性(P<0.05)。
综上而言,CHD伴PH患者的ANP、ET水平会显著增高,且两者和肺动脉压有相关性,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何梅先,魏盟.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16:344-348.
[2]叶钜亨,谢颖,李军,等.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BNP、VEGF及TGF-β_1水平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2018,29(09):1203-1205.
论文作者:于晓曼,李祎楠,徐帆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肺动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管论文; 水平论文; 相关性论文; 内皮论文; 心房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3月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