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跨世纪思考_业绩评价论文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跨世纪思考_业绩评价论文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跨世纪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营业绩论文,跨世纪论文,评价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传统的财务评价系统明显不适应信息时代的业绩评价

(一)责任会计系统的不适应。标准成本制度和责任会计系统是传统制造业类企业控制成本、评价业绩的主要方法。传统的责任会计系统过分侧重于对降低成本、提高产量两方面作出要求,并不反映和强调当今世界性竞争的最主要的产品质量、交货效率、售后服务、顾客满意程度、职工工作积极性等方面的因素。短期内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一定效益,但可能会对长远利益带来负面影响,最终会妨碍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业绩评价系统的不适应。传统的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只包括财务方面的业绩,不包括非财务业绩,因而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资源和实力。传统的财务评价系统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过分地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 助长了公司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得公司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盈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以致于企业在短期业绩方面投资过多,在长期的价值创造方面投资过少。对于今天和明天为创造未来财务价值而采取的行动,财务评价方法不能提供充分的行动导向。因为我们知道,使用历史成本的会计计量要结合不同的计量单位。会计计量可以被修正以显示当期的事项将怎样影响未来的现金流量,然而,在实务上,这种修正可能是个难题。

2、传统财务评价方法所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 这对工业时代的公司来说是足够的,因为以投资提高公司的长期能力及改善与顾客的关系对这些公司能否获得成功来说并不重要。然而,信息时代的公司要投资于顾客、供应商、雇员、工艺、技术和革新,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完成创造未来价值的行程,对于指导和评价这一行程来说,传统财务评价方法捉襟见肘。

3、在使未来的增长得以实现的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资本方面, 传统财务评价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一方面信息时代要求企业拥有无形资产价值和实力提高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历史成本财会模式雷打不动和单一财务指标评价有形经营业绩的按步就班。

4、 传统财务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直接计价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生产力以及雇员的培训这类的非财务计量应该在业绩计量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传统的财务评价系统的局限性还主要表现在:重结果“秋后算帐”,轻过程“评价适时评估”;重局部“分部业绩”,轻整体“组合效益”等方面。传统的财务评价系统的这些局限性使其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的管理要求。

(三)业绩评价和企业估值的不协调。即使在财务业绩指标方面,传统财务评价系统也是建立在按照帐面价值衡量投资者投入价值的基础上的。它既忽略了企业资产价值随时间变化的货币时间价值,也忽略了所有者权益的机会成本。

而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NOPAT )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的经济增加值(EVA)指标, 虽然反映从经营利润中扣除按权益的经济价值计算的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股东从经营活动中得到的增值收益,但是如果一个公司真正为其投资者创造了利润,那么该公司的期末利润必须超过以期初资本的市场价值计算的资本成本,而不是仅仅超过以公司期初资产的经济价值为基础计算的资本成本。因为投资者投资到该公司的资本的实际价值(可变现价值)是当时的市场价值,而不是经济价值。

因此,人们又提出了修正的经济增加值(REVA)指标,以资产的市场价值为基础对企业经营业绩进行衡量。利润指标和EVA 指标采用的是经营评价法,这种方法仅仅关注企业当期的经营情况,没有反映出市场对公司整个未来经营收益预测的修正。REVA指标采用的是交易评估法,它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整个未来经营收益预测的修正。REVA指标认为,公司用于创造利润的资本价值总额既不是公司资产的帐面价值,也不是公司资产的经济价值,而是其市场价值。

从企业所有者角度看,业绩评价和企业估值有密切联系,在资本市场有效率的条件下,企业价值成为评价的核心。即评价体系的指标最终是价值相关的;价值相关反映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盈利性(用货币指标计量);二是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健康性指标);三是盈利能力的增长潜力(价值驱动因素等)。即价值在本质上是依据历史和当前的表现来预见未来;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在于对盈利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潜力给出估计依据,并给出当前盈利性的侧面验证。

二、非财务性业绩评价必将受到普遍关注

非财务业绩计量为管理者改善企业评价和经营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非财务评价系统还有以下重要优点:(1)过程适时跟踪评价。 非财务评价系统的运用,是以管理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网络化为基础的。在这种条件下,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连续地对所要控制的项目进行跟踪监视,使这些问题能够及时解决。而在传统方法下,业绩报告通常是定期编制,其时效性受到一定程度限制。(2)企业整体角度评价。 信息时代的集成管理使得一些非财务性的业绩评价方法立足于企业整体角度而不是各个分部角度来进行评价,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整体组合效应。(3)注重未来预期评价。 非财务评价体系比传统财务评价体系更有预期性,更加注重未来趋势。(4)直接而非间接评价。 非财务的指标直接地计量一个企业在创造股东财富活动中的业绩,像制造和提供优质货物和劳务以及为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类活动中的业绩,非财务计量能更好地完成业绩计量的诊断(经营审计)职能。(5 )便于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因为非财务计量法直接地计量生产活动,所以,他们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向。(6)易于分清责任,使控制更为有效。 该系统责任易于设置,因而控制功能可更有效地发挥。(7 )与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非财务计量所要反映的正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非财务计量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该计量指标上的进步可以直接导致企业战略上的成功。

非财务计量与评价系统的缺点在于:首先,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使非财务计量指标上的改进和利润之间的相关性较难把握,并且管理人员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很难立刻显示出成果来,因而不易贯彻实施;其次,非财务计量指标之间的关联勾稽关系较弱,有些指标之间甚至是互斥的,容易引起部门之间的冲突,管理当局很难权衡决策;另外,过分注重非财务业绩,企业很可能因为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

事实上,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表现的表象、结果和有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内因、过程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对企业整体长远的盛衰成败关系极大,是本质的东西。信息时代的高科技环境,使得工业时代望尘莫及的非财务评价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因此,理想的选择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

要用非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首先就需要将这些非财务因素量化。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所选择的计量指标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该因素的内在特性。如果有的非财务因素是多层面的,那么就需要用多个计量指标来对其进行综合反映。从国内外目前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非财务指标主要出自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交货效率和可信赖程度、敏感性与应变能力、员工积极性、创新能力和技术领导定位、顾客满意程度,等等。

非财务评价系统实施的关键在于非财务业绩标准的制定。传统业绩评价系统所设定的各项标准有一定的凝固性,而信息时代的企业则强调不断改进。在非财务评价系统中,应使标准的制定与不断改进的要求相一致。目前,国外较普遍采用的有两种做法。一是将学习曲线加以定量化。学习曲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随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产量加倍时,累计产量的平均加工时间存在一个固定的下降率(一般为15% ~40%),从而使得单位产品加工时间呈现一条下降的曲线。 这条曲线可以用来进行长期产量预测。将学习曲线定量化后,以其作为标准。由于该标准是动态的,就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改进。二是以最佳企业的最佳业绩作为标准,称之为标杆瞄准(Benchmarking)。标杆瞄准的发展给公司经理们一套可以用于任何评估标准的方法,既可以用于财务评估标准又可以用于非财务评估标准,但以非财务标准为主。它有一种转变管理层思维模式和视角的作用。这种从外部入手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了解一些以前认为不可能的重大改进。

三、业绩评价革命的来临和改革的框架性思考

在业绩评估标准的发展和演进中,信息技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硬件价格大幅度下降和软件及数据库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特别是互联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司可以从更多的来源获得信息,并向更多的人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快、更经济地生产、传播、分析和储存信息。这在几年前是无法设想的。

近年来,许多企业已经在重新考虑该如何评估本公司的业绩。他们认识到新的公司战略和竞争环境需要新的业绩评估系统,目前他们正致力于为自己的公司制定和发展这些新的业绩评估系统。其核心是在确定公司战略、评价经营业绩时,同等对待或更为重视质量、市场份额和其它非财务性评估标准,而不是当财务标准与非财务标准产生矛盾时,总是以财务指标为准。一些公司决定把客户满意度、质量、市场份额和人力资源纳入公司的正式评估系统。这一变化的动因在于他们认识到公司战略是以为客户服务为核心的,而公司现在的以财务数据为主的评估系统不符合公司的战略要求。在一些企业新的目标排列表中,每股收益由第一位降至最后一位,而客户满意度、现金流量、制造效率和创新则排在了前面。一些公司开始努力制订客户满意度的评估标准。公司管理层发展新的评估标准的兴趣来源于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公司战略。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以质量为中心的战略必然会转变为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战略。客户满意度评价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理所当然应成为质量评估标准发展的下一步。公司将开始通过从客户那里直接收集数据以更直接地评估客户保有率、市场份额、客户眼里的商品和服务价值等来评价自己的经营业绩。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是当今世界企业界和会计界的一个重大课题。人们普遍认为,传统的单一财务评价体系,是信息技术手段落后的工业时代的产物和必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已变得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发达和高科技信息技术使得非财务指标评价、过程适时评价、无形业绩评价、顾客导向评价等成为可能和必要。风靡美国的“综合平衡记分卡”业绩评价,已经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企业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固然有种种原因,但长期以来以单纯财务指标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系统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因为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导向作用。如果在企业经营、公司上市中完全看财务指标,就免不了产生短期行为和弄虚作假。在信息时代,会计的信息系统功能融入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过分强调单独的会计信息系统功能而忽视会计的控制评价功能,不仅容易引发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会削弱企业的管理控制,难以使会计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

事实上,无论是财务评价还是非财务评价,我国目前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和行之有效的业绩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及其数量的选定、指标权重与评价标准的设定也还都是问题。我国已有的评价系统及指标也还多是多头评价且不区分评价主体(所有者、债权人、政府、管理者、客户等);对企业的评价和对企业管理者评价不分;客观公正的评价和主观激励的考核不分;出资人的外部评价和管理者的内部评价不分;当事人和中介机构评价不分。

关于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改革原则,一是可考虑分别构建业绩评价“概念与框架”和业绩评价“系统和指标”。前者作为准则规范指导所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评价,会计界可以将其纳入管理会计准则。后者作为执行和操作系统,在标准模型的指引下,因企业和企业的不同战略以及不同发展阶段而异。二是建立以标杆瞄准为龙头,以预算和资本成本为依托的评价标准设定原则。三是作出业绩评价理论和实践上的四个区分:(1)对评价主体加以区分。 将企业所有者进行的业绩评价和管理者进行的业绩评价相区分,并把这种企业管理评价和债权人的资信评价、政府对企业的评价等非企业管理评价相区分。(2 )对评价客体加以区分。分别对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管理者经营业绩以及企业价值进行评价,并分别这三者的相同点和相异点。(3 )对评价和考核加以区分。把带有主观色彩的考核从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中独立出去,考核和激励挂钩,评价和监督挂钩(稽察特派员制度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4)对所有者的外部评价与管理者的内部评价加以区分, 分别纳入企业所有者的外部资本控制体系(外部控制或资本控制)和企业管理者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或管理控制)。四是构建由财务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客户评价指标、研究开发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员工评价指标等要素组成的体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结果静态评价和过程适时动态评价相结合、有形业绩和无形业绩评价相结合、所有者利益和市场顾客导向相结合等四个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

我们曾经提出了资本管理的概念,并把企业控制分为企业所有者的外部资本控制和企业管理者的内部管理控制,即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或资本控制与管理控制;同时确定了企业所有者的外部资本控制的理论框架及其四个组成部分:资本目标确立、资本结构控制、资本关系处理、经营业绩评价。经营业绩评价是这个理论框架的重要构件,重点研究实践和实施问题。我们也注意到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的创新,经营业绩评价在企业控制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和相当的分量。美国的卡普兰和诺顿甚至把他们的综合记分卡业绩评价系统就作为管理系统。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的管理主体控制将逐步向管理客体自我控制和管理主体导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标签:;  ;  ;  ;  ;  ;  ;  ;  ;  ;  

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的跨世纪思考_业绩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