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架构塑造内容生态?
——基于对新闻网站石板网(Slate)的个案分析
□文│吴 昆
[摘 要] 从设计学的视角出发,基于数字媒体的技术可供性框架,结合与赫芬顿邮报、政治新闻网(Politico)等同类网站的比较,对美国代表性的新闻网站石板网(Slate)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尝试探索数字新闻网站的设计架构对其内容生态所具有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数字新闻行业所采用的设计架构塑造了一种守旧而自相矛盾的内容生态,数字媒介的技术可供性并未给美国新闻业带来突破性的生态创新,美国的数字新闻行业正在“传统媒体化”。
[关键词] 设计架构 内容生态 新闻网站 技术可供性
新闻生态的数字化是整个新闻行业正在经历的大趋势,这一趋势带来的不只是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变,更是整个新闻观念体系和行业生态的演进,甚至对新闻理论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1]在观察数字新闻行业的现状与规律时,技术对内容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视角。一方面,技术改写了传统新闻业包括新闻内容、从业者技能、新闻机构的组织等诸多核心概念的内涵,使一种新的新闻生产和理解模式成为可能;[2]另一方面,数字技术广泛而深刻地介入新闻业,也带来了生产失序、算法劫持、资本操纵等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于新闻业的价值的怀疑和反思。[3]
不过,在关于数字技术与新闻生态之间关系的研究中,有一个视角经常受到忽视,那就是新闻产品与新闻平台的设计架构。事实上,设计往往是技术对文化施加影响的重要中介,技术的可供性必须要通过视觉性和功能性的设计才能转化为使新的文化成为可能的物质基础。简而言之,设计的实践为一种新的信息生态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架构,而新的文化生态赖以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具体的特征,都要在这个架构的支撑下存在。[4]长期以来,在新闻传播学界,对于设计作为一种力量在新闻业中的应用的研究,多局限于具体的新闻产品层面,而较少上升到机构乃至生态层面,而且总体上学理性不强。[5]而在设计学界,专门关注新闻产品和新闻网站设计的研究微乎其微,设计学领域的学者提出过的一些关于新闻网站设计的设想〔如五位韩国学者曾提出通过设计一种名叫“新闻魔方”(NewsCube)的社交类新闻网站以降低媒介偏见〕,[6]最终也没能成为主流的行业实践。这一现状既决定了本项研究得以开展的必要性,也为研究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指导方针:以新闻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文化规律为基础,去探讨设计的语言嵌入新闻业生态、激发数字技术可供性潜能的方式。
具体来说,本文主要使用技术可供性的分析框架,以具有行业代表性的新闻网站石板网Slate为个案,分别从结构设计、视觉设计和使用设计三个维度,来探索设计架构(design infrastructure)与其建构的新闻生态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深入探讨前沿技术视野下数字新闻媒体平台发展的趋势。
一、分析框架和研究设计
本文主要采用技术可供性的分析框架,这一框架为理解技术自身的属性和它所塑造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视角。所谓技术可供性,指的是特定的技术由于某些内在的属性,而拥有左右人的认知、态度、情感乃至行为的特殊效应,这种效应并不只是功能性的,而很有可能是生态性的。在设计学领域,可供性理论在空间规划和设计方面有深远的影响;[7]在传播学领域,媒介环境学派从技术变迁的角度对当代文化做出很多批评,[8]以及国内学者对数字传媒产业的规划,[9]都是基于技术可供性的视角。
对于数字媒介技术的可供性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这些观点大多较为近似。例如,南加州大学的安德鲁·什洛克(Andrew Schrock)就认为移动互联网媒体具有四大可供性:便携性(port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在地性(locatability)和多媒体性(multimediality);而伊利诺伊大学的帕帕卡里斯(Zizi Papacharissi)则认为数字媒体最重要的技术可供性为持续性(persistence)、可复制性(replicability)、规模性(scalability)和可检索性(researchability)。[10]这一概念化的过程,旨在为人们对媒介生态的技术视角分析提供框架。对于本项研究来说,这一框架也是颇具启发性的。一方面,设计的实践必须要服膺技术所设定的物质条件,因此技术的可供性往往直接决定了设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作为技术和文化的联结点,主流设计理念必须兼容技术限定和文化发展两方面的因素,因此设计者对技术可供性的准确理解,也就成为技术的话语顺利进入文化生态的渠道。
石板网在结构上仍遵循着典型的第一代门户新闻网站的设计风格,大体包含三个层级:网站主页面,频道分页面以及具体的新闻页面。当然,与第一代门户网站相比,在每一个层级上并列的内容门类数量大大减少,比如,整个网站只包括新闻与政治、文化、科技、商业和社会(human interest)共五个二级频道。但这不能改变石板网仍然是一个在文化上高度倚赖编辑权力(editorial power)、依据传统的专业价值判断确定编辑方针的新闻机构这一事实。如果将石板网和另一个老牌的数字新闻机构美国在线(AOL)做对比,会发现后者尽管历史更加悠久,但在结构设计上反而采用了更加前沿的、用户需求导向的信息流式设计。
本项研究所选择的代表性个案是美国新闻网站石板网(slate.com)。之所以选择石板网为个案,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从设计学的角度看,该网站的架构在主流数字新闻机构中具有典型性,这一结论是在笔者对国内外多个主流新闻网站的比较中得出的。第二,该网站诞生于1996年,迄今已有23年的历史,属于数字新闻媒体中的“老牌”机构,这使得其运营理念更加成熟稳定,故而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了较充分的合理性。第三,该网站在美国主流数字新闻机构中以独树一帜的尖锐风格著称,甚至使“Slate Pitches”(字面意思是“石板网的选题”)成为新闻行业的一句流行语,这也就使本项研究具有了一种新闻生态上的价值。
本文是一项解释性的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使用设计学的知识来观察和剖析特定美国新闻机构的主流生态的成因,从而对数字新闻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理解路径。
二、从设计架构到机构生态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低碳经济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并且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各个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不甘落后,已经做出了相关的政策调整和出台有关的法律制度。相关企业在积极寻求自身长久发展利益的同时,应该不断探索低碳营销的方法。而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更加需要建立低碳消费的观念,促进整个社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在企业、消费者、国家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努力下,低碳营销模式就能取代之前的营销模式,逐渐成为21世纪营销模式的中流砥柱。
武术对外教材语种单一,制约了武术国际传播的影响力。语言是沟通交流的主要工具,武术的国际传播中,解决语言沟通障碍是关键问题。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来自意大利、克罗地亚、立陶宛等国的留学生表示,在自己的国家很难找到武术的外语教材,现存较少的教材也都以英语为主,因此,对于大众武术习练者来说,自学武术基本上不可能,语言阻碍了大众武术走向国际。由此,相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出版更多语种的武术教材,让更多的国际友人接触到武术,扩大武术国际传播的受众群体。
1. 结构设计:有序的认知
总而言之,石板网在视觉设计上体现出了主流数字新闻平台的一种典型性,这种设计语言追求信息的可视化和无序感,同时暗示自由化的立场,进而与其在结构设计中制造的认知秩序发生了矛盾。这种矛盾将会对石板网的新闻生态产生直接的影响。
“知网杯”信息资源发现大赛首办于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四届,旨在用丰富多样的比赛形式激发大学生对信息检索、数据分析的兴趣,推广高效、科学的信息检索方法,提升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技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素养教育。
具体来说,结合对现有的技术可供性理论的理解,本项研究将数字新闻媒体的设计实践区分为结构、视觉和使用三个维度,并在这一体系下,对代表性的新闻网站进行深入分析,来解释设计实践对新闻网站生态的影响。
健身实践能力是指学生为完成设定的体育锻炼任务,联系实际采取的有意参与、强化练习、比赛运用和持续健身的决策能力,伴随着动机、态度及价值观取向等活动,是自主健身的实现载体。
具体到石板网的一级和二级页面的内部结构上,也能看到该网站在设计上的保守性。这一保守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单一网页内信息量庞大,除当日编辑团队选择突出的8-10条热点新闻外,还包括20条实时信息、商业资助内容以及焦点人物的新闻专题,这种设计结构可以较为清晰地折射出石板网内容生产部门清晰的条块划分和编辑权限层级。第二,石板网对于在一级和二级页面上索引的新闻,往往配以一张图片和一条标题,但除头条外,绝大多数新闻不配短导语,这与时常被学界研究的赫芬顿邮报(HuffPost)形成差异(见图1),后者十分重视对推特(Twitter)风格的短导语的提炼和设计(尽管往往有强烈的诱导性),这样的设计思路更多体现出石板网追求客观性的姿态,而不及其他同类网站更重视受众的阅读体验。第三,在PC端上,石板网的页面总体上采用了三栏(three-column)模式,这与传统报纸的版面十分相近(图2比较了石板网的页面和《华尔街日报》的头版页面),而没有采用很多数字新闻网站更青睐的两栏模式,这种设计自然可以扩大页面信息量,但也营造了一种传统精英媒体的文化仪式感。
通过对石板网的设计架构的分析,我们可以从结构设计、视觉设计和使用设计三个维度上,对该新闻网站的机构升天进行系统性的剖析,并藉此探索理解数字新闻网站的新路径。
图1 Slate(左)和赫芬顿邮报(右)页面结构比较
图2 石板网(左)与《华尔街日报》(右)版面结构比较
总体上,石板网的移动端的使用体验要好于PC端,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流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和厂商的制式要求迫使网站必须采用单栏信息流的设计,这大大地缓解了网站视觉上的无序感可能给读者带来的阅读困难。因此,不妨将石板网在移动端上所体现出的“规范”视为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可供性对其风格和生态的一种规训:多少带有霸权性色彩的信息接受终端“强制”新闻网站服膺一种风格,以确保整个行业而非某一个机构的发展需求得到满足。
2. 视觉设计:无序的自由
总体而言,石板网并没有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视觉风格,它的网站在视觉设计上与赫芬顿邮报、嗡嗡喂(BuzzFeed)等主流数字新闻机构并无明显的不同。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掌握和熟悉相关技能知识为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为:
首先,新闻图片在整个网站的视觉体系里居于支配性的地位,超过一半的新闻标题都会有不同尺寸的配图。从数量上看,事件性的图片(即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摄影)与概念性的图片(专门为特定新闻选题设计的图片)所占比例大致相当,这直接体现了石板网直白的视觉化编辑方针:将所有新闻做一定程度的可视化的处理。笔者同时对赫芬顿邮报、政治新闻网和嗡嗡喂的图片使用策略做了比较,发现这几个代表性的数字新闻机构差别不大,只有政治新闻网由于有鲜明的时政新闻定位,因此概念性图片比例较低。
其次,在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上,可以清晰地感觉到石板网在刻意制造一种无序感。不同的视觉元素尺寸不一、色彩各异、构图不均衡,与文字的位置关系也较为随意,这一点与同类新闻网站形成了显著的差异(见图3)。在设计的语言里,类似的风格选择通常被用来指称或表达与自由、个性、年轻化有关的概念,这与石板网在内容生产领域重视对反常性、叛逆性选题的挖掘有关。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分析出该网站在文化理念上的一种内在分裂性:一方面,石板网期望维系甚至重建传统严肃媒体的秩序感;另一方面,又渴望通过多种方式去吸引文化趣味更加碎片化(当然也更加有商业价值)的年轻读者的青睐。这种矛盾性其实在美国不少与老牌传统媒体有深度合作(石板网的母公司同时拥有《华盛顿邮报》)的数字新闻机构中都能看到。
第二步:图4中,第一个波峰对应瞳孔,右边波峰依次对应虹膜、角膜及光斑。用第一个波谷处的灰度值作为阈值分割的阈值T。
图3 石板网的视觉设计风格
最后,在主色调上,石板网以黑色和黄色元素居多,这两种颜色搭配通常能够制造不那么刺眼的醒目感,是平面设计中常用的色彩搭配。相比之下,赫芬顿邮报的暗绿色和政治新闻网的暗红色显得更加持重。醒目的主色调在各种信息平台的设计中,通常有自由派的政治表达的含义;在一些案例中,这种设计语言往往也象征着对主流价值体系的批评立场。[13]从同行评价和主流舆论中,可以明确地发现石板网暗合这一设计思路的文化取向。比如,皮尤中心在2014年所做的调查显示,石板网和《纽约客》杂志几乎是美国所有新闻媒体中最为自由化的,超过《纽约时报》和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而其他同类机构如嗡嗡喂和政治新闻网则更加中性。[14]
网站的结构在总体上是结构化的设计思维的体现,是设计者对技术和文化进行理解之后的一种(主要是功能性的)实践。[11]因此,新闻网站的结构也体现着设计者对当下主导性技术可供性和主流新闻文化的理解。
3. 使用设计:广告与干扰
尽管使用设计(usage-centered design)超出了单纯的设计语言范畴,但作为一种与用户行为有着密切关联的文化产品,信息类网站的一切设计实践都必须对“使用”有充分的考量。[15]从这个角度来看,石板网网站其实并不能算是“用户友好”。
总体而言,石板网的结构设计体现出了该机构对编辑权力和新闻阅读的文化仪式感的固化,这种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在数字化浪潮中对精英主义的认知秩序的延续。[12]通过与报纸版面和第一代门户新闻网站相似的结构设计,石板网尝试在新闻内容与读者之间建立一种有距离的接受关系——这或许也是石板网经常被其他数字新闻机构视为“异类”的原因。
此外,通过比较几个同类网站在单一新闻页面上的阅读体验,可以明确发现石板网新闻内容中插入的提示元素很多,包括带边框的提示性文字,以及密集而鲜艳(红色)的下划线等(见图4)。事实上,在设计学领域,这类元素的干扰性往往超过其提示性,往往会令有效信息的传递效应出现衰减。相比之下,政治新闻网的新闻页面几乎没有这类元素,而赫芬顿邮报对这类元素的使用要更加稀少和审慎。事实上,石板网在数字新闻行业内常因“标新立异”而受争议,这种争议里既有对其操作各类尖锐选题的勇气的认可,也包含着对其新闻内容形式大于意义,甚至刻意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非专业性的批评。
图4 石板网新闻页面的干扰性元素
从设计的角度看,石板网的新闻客户端也较少考虑使用者的便利性,其界面以几乎完全的信息流的形式呈现,且新闻标题在字体和颜色上往往与底图形成过于鲜明的对比,制造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石板网客户端的新闻页面内嵌入广告的数量极多,如在2019年8月23日的一条不足1000词的报道中竟插入了11个图片或视频广告,这自然也给读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干扰。
经分析不难发现,石板网网站的设计与“以使用为中心”的标准相去甚远,而对阅读的干扰性元素太多是十分重要的原因。这种设计思路反映了石板网以注意力经济为逻辑内核的文化生态,并指向了其对广告收入过度依赖的生存状况。这种传统的产业模式和数字化内容生产方式结合,也指向了整个数字技术行业的技术生态和传统的资本增殖体系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结论:被“设计”出来的新闻生态
前文从设计的视角,通过对石板网及一些同类新闻网站的深入分析,大致勾勒出数字媒介的技术可供性藉由设计的语言对新闻机构生态加以影响的方式。研究发现,新闻网站的设计架构对网站的风格定位和使用方式有显著的塑造力。一方面,设计的语言为网站赋予了一种性格、一系列标签,和其在整个新闻行业中的一个文化定位,这就造成了不同数字新闻机构之间鲜明的文化差异,从而丰富了数字新闻生态的光谱。另一方面,从石板网网站充满内在矛盾的设计话语中也能看到所谓“新兴”的美国数字新闻平台与传统的、守旧的、自由主义倾向的新闻文化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通过对设计语言的分析可以大体上得出这个结论:美国的数字新闻平台正在“传统媒体化”,而不是美国的传统媒体正在“数字化”;而数字媒介的技术可供性也并不像很多人设想得那样能够带来突破性的生态创新。
中,苏楠先答应下来。要是真在上海当律师,我完全可以帮你找到。我有个同学,恰好在上海律师协会工作。她有太多的疑问,最当务之急的是,既是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还要去找?她知道杨小水不会解答她的疑问,只好等着回去问李峤汝。
如果把目光放至更大的社会语境,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比如赫芬顿邮报在2018年终止其最具特色的博客自媒体撰稿平台的运行,并以由编辑主导的封闭内容产品取代;而嗡嗡喂、商业内线(Business Insider)、科技喧嚣(TechCrunch)等同类新闻机构也日渐陷入盈利困难的泥淖。事实上,即使在其“新媒体色彩”最浓烈的时期,这些机构也自始至终以一种传统媒体的替代品而非挑战者的姿态存在。因此,所谓的数字新闻生态其实是被“设计”出来的产物,它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技术的发展必须依托资本和主流文化价值体系的保守性。
从石板网在网站设计上体现出的内在分裂,也可以大致理解美国数字新闻行业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来自传统媒体时代的顽固的精英主义文化,无法真正与数字技术所倡导的大众化的力量协调一致,在无法放弃数字媒体带来的技术红利的情况下,美国的数字新闻机构或将长期处于自我分裂和自相矛盾之中。
参考文献:
[1]常江.价值重建:新闻业的结构转型与数字新闻生产理论建构[J].编辑之友,2019(3)
[2]J.Pavlik, 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journalism[J].Journalism Studies,2010,1(2)
[3]S.Steensen, Online journalism and the promises of new technology[J]. Journalism Studies, 2011,12(3)
[4]S.L.Star and K. Ruhleder, Steps toward an ecology of infrastructure: design and access for large information space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1996,7(1)
[5]高冰.“VR+新闻”时代数字报的设计理念与说服效果[J].出版广角,2019(15)
[6]S. Park, et al., NewsCube 2.0: an exploratory design of a social news website for media bias mitigation[J].Workshop on Social Recommender Systems, 2011
[7]刘建军,等.可供性视域下的大学生活服务系统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18(6)
[8]A. Kaun and F. Stiernstedt, Facebok time: technological and institutional affordances for media memories[J].New Media &Society, 2014, 16 (7)
[9]陈昌凤,仇筠茜.技术可供性视角下优质IP的媒介逻辑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2018(4)
[10]Z.Papacharissi,Affective Public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11]W.Zhao, et al.Cultural dimensions of website design and content[J].Prometheus: Critical Studies in Innovation, 2003,21(1)
[12]常江.原子化未来:技术变迁对报纸编辑室文化的重塑[J].编辑之友,2018(10)
[13]J.Milestone.Design as power: Paul Virilio and the governmentality of design expertise[J].Culture, Theory and Critique,2007,48(2)
[14]A.Blake, Ranking the media from liberal to conservative, based on their audiences[J].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14,2014,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news/the-fix/wp/2014/10/21/lets-rank-the-media-from-liberal-to-conservative-based-ontheir-audiences/?noredirect=on
[15]X.Zhou.Usage-centered design for government websites: a practical analysis to Canada government website[EB/OL]. IEEE,May 21-22, 2009,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5169601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标签:设计架构论文; 内容生态论文; 新闻网站论文; 技术可供性论文;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