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_亲子成长论文

认识自己&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_亲子成长论文

认识我自己——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家庭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的认识是从认识自身开始的,孩子从一出生也就开始了自我认识,先是用舌头品尝四肢,接着用四肢“品尝”世界。如果说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已渐趋完善,那么幼儿对自身的认识则处于其认识的最初始、最低级阶段,它应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对自己身体器官的认识,二是对自我情感、个性和能力的认识。

孩子自我认识的第一阶段是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实验证明,婴儿对人脸最感兴趣,因为人脸有生动活泼的五官,表情丰富。教孩子认识五官,有助于发展孩子各种感官的感受性,这是培养观察力的基础。父母可和孩子玩一些感官游戏,例如,指指摸摸,贴鼻子,听听是什么,闻气味等等。认识感官是为了发展感知觉,所以应重点训练孩子各种感知觉的灵敏性。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许多父母为孩子吃手而大伤脑筋,其实,婴儿吃手,是个可喜的现象,它表明婴儿的味觉系统已开始发育。当然如果因此而鼓励孩子吃手,那也不好,因为吃手是一种不良习惯,应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制止孩子吃手。

孩子的任何一种活动都离不开四肢,所以对四肢的认识更重要。应经常和孩子玩玩手指游戏,如玩食指“逗逗飞”,稍大一点玩手影游戏,画手指画,用手指表示数字,念五指名称游戏歌等等,这些游戏一方面可增加孩子对手的认识,另一方面可发展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促使孩子手巧心灵。对四肢的认识应把重点放在对其功能的认识上,如手能干什么?脚能干什么等。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其自理能力。

对自己的认识还应包括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识。现在的孩子一般从2、3岁就开始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性别,并对此很感兴趣。父母不应避讳孩子的性器官,应简单明了地告诉孩子男孩与女孩的不同,帮助孩子安享自己与生具来的性别角色,这对孩子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谈论男孩不如女孩或女孩不如男孩之类的话题。

孩子自我认识的第二阶段就是对自我情感、能力和个性的认识。幼小的孩子很少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对情感的评价标准和认同也主要来自成人的态度。大多数父母容易犯的错误是允许孩子笑,却不允许孩子哭闹。明智的父母应允许孩子用哭来宣泄他的失望、悲伤和痛苦等情绪。允许他打被子或玩具熊来宣泄他的不满和愤怒。但破坏性的、威胁性的宣泄是被禁止的。孩子的情绪和情感是相当不稳定的,父母应培养孩子积极的情感如爱、同情、感激等,同时也不应压仰孩子的消极情感如悲痛、愤怒等,成年后的精神忧郁症与儿童期的过分压抑密切相关。消极的情感需要疏导,转移,甚至宣泄,切莫忘了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另外,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也经常是需要的。

中国传统以谦虚为美德,孰不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自尊、自信也是一种美德。孩子的自信来源于对自我能力的认识和肯定,在家庭中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独立解决学习问题,并给予适当鼓励、表扬,这都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

良好的个性表现之一就是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标志和条件。由此看来,“认识我自己”对幼儿来讲还真是件绝不能等闲视之的小事哩!

标签:;  ;  ;  ;  

认识自己&幼儿家庭科学教育(二)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