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甡, 孙姝兰, 张丽萍[1]2004年在《玉米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对生物垃圾再利用的研究。为了充分利用玉米芯这一生物资源,从玉米芯(corn-cob)中分离出水提水溶性多糖CCA。用氯磺酸-吡啶法对CCA进行硫酸化修饰,得到CCASL。用离子色谱法测定CCASL中SO4-2含量达13%。文献报道,一些天然多糖硫酸酯如肝素、褐藻糖胶均具有抗凝血活性,燕麦木聚糖经硫酸化修饰后也具有抗凝血活
万甡[2]2003年在《玉米芯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玉米芯(corn-cob)中提取出酸提水溶性粗多糖,经G.C.分析表明其单糖组成为Glc、Xyl、Gal,摩尔比为17.05:3.27:1.00。水溶性粗多糖用乙醇分级法分离出CCA、CCB、CCC叁种组分。CCC经酶法和Sevage法联合脱蛋白后,经Sepharose CL—6B柱层析收集、纯化,最终得级分CCCP。CCCP经Sepharose CL—6B柱层析和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检验,成单一狭窄对称峰。纯度鉴定表明,CCCP在分子量大小和极性上都较为均一。 CCCP为灰白色粉末,经G.C.分析表明单糖组成为Glc、Xyl、Gal,摩尔比为4.40:2.65:1.00。 CCCP结构分析采用了淀粉酶解,纤维素酶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I.R.分析,G.C.分析,甲基化分析等方法。甲基化产物经酸水解、还原、乙酰化后用G.C.—M.S.联机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CCCP为少分枝结构;主链由Xyl构成,吡喃型Xyl以1→3连接,(1→3)Xyl在4—O处有分枝;支链由GIc、Gal构成,其中Glc主要以α—(1→4),β—(1→4)键型为主,且(1→4)Glc在6—O处有分枝,此外Glc还存在1→3、1→6键型;Gal主要以1→3键型存在,在6→O处有分枝,还有1→6键型;平均每10个糖残基有1个分枝;末端残基为Xyl、Glc、Gal。
王鑫, 高爽, 谢静南, 谢褚依依[3]2016年在《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甜玉米芯多糖》文中指出以甜玉米芯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甜玉米芯多糖。对影响分离甜玉米芯多糖的主要因素:异丙醇体积分数、硫酸铵用量和超声时间进行单因素研究,以多糖回收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曲面设计分析,建立二次回归模型,优化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双水相体系分离甜玉米芯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异丙醇体积分数36%、硫酸铵浓度0.25 g/m L、超声处理时间25 min。在最佳的优化条件下,甜玉米芯多糖回收率为98.98%。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甜玉米芯多糖具有较好的脱蛋白和脱色效果,可用于甜玉米芯多糖的分离纯化。
孙姝兰, 万甡, 刘丹, 吴明江, 张丽萍[4]2006年在《玉米芯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凝血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从玉米芯中提取到水提水溶性粗多糖,通过乙醇分级、冻融、凝胶过滤层析,生物测定导向等手段,分离到一种能延长体外凝血时间,而且具有外源抗凝血功能的多糖CCⅢ.CCⅢ对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无显着影响,但可显着延长体外抗凝血时间(PT).将CCⅢ纯化,经糖组成分析、甲基化、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GC-MS分析,确定该多糖结构为:β-(1→4)Glc,(1→3)Xyl构成主链,Glc在6-O处有分枝.平均每10个糖残基有1个分枝,支链由β-(1→3)Xyl,(1→3)Glc构成.
陈晓楠, 权晓琴, 金邦荃, 周焙, 胡珏[5]2015年在《玉米芯果胶多糖纯化及组分鉴定》文中认为为提高玉米芯经济利用价值,采用DEAE-Cellulose52柱层析法纯化粗制玉米芯果胶多糖,并解析其糖成分.研究表明,适宜的阴离子柱层析条件为6 m L-4%-1.5 m L/min-4∶2(Vd H2O∶VNa Cl),得率可提高一倍以上,且产品为高纯度玉米芯果胶多糖.其多糖成分由D-半乳糖醛酸(D-Galacturonic acid,D-Gal A)、木糖(Xylose,Xyl)和鼠李糖(Rhamnose,Rha)构成,其中D-Gal A达到49.23%,为主要成分;叁糖含量合计为61.66%,为杂多糖.玉米芯果胶多糖可应用于食品工业,也可开发出新型功能食品.
赵二劳, 杨洁, 高子怡, 赵叁虎[6]2018年在《玉米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玉米多糖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植物多糖。对近几年我国玉米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行综述,并展望玉米多糖的研究方向,为玉米多糖深入研究及玉米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万甡, 刘东波, 张丽萍, 王述声, 张宏[7]2005年在《玉米芯酸提水溶性多糖CCCP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玉米芯用PH=3的HCl煮提得到酸提水溶性粗多糖.该粗多糖组成为Glc,Xyl,Gal,经乙醇分级和SepharoseCL6B柱层析纯化,得到多糖CCCP.经SephadexA25柱层析、比旋光度测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方法鉴定CCCP为均一多糖.经唾液淀粉酶解、纤维素酶解、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甲基化分析及IR,GC和GC/MS等方法分析表明:CCCP为少分枝结构;主链由吡喃型(1→3)Xyl构成,在O(4)处有分枝;支链主要由(1→4)Glc构成,在O(6)处有分枝,支链还存在1→3,1→6键型连接的Glc,Gal;末端基为Xyl,Glc,Gal.
张佳[8]2011年在《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炎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木聚糖属于半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广泛存在的多糖之一,几乎所有的植物中都有木聚糖的存在。木聚糖本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其硫酸酯衍生物因具有更好的水溶性和更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榉木木聚糖硫酸酯具有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凝等生物活性,尤其是抗炎活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且已有榉木木聚糖硫酸酯为主成分的抗炎药-—木聚硫钠(pentosan polysulfate sodium, PPS)上市。PPS是由毗喃木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形成木糖主链,其侧链羟基均被硫酸基取代的一种多糖,具有抗间质性膀胱炎和抗骨关节炎的作用。但榉木木材来源有限价格昂贵,有报道称廉价易得的玉米芯中也含有大量的木聚糖。基于此,本课题以玉米芯为原料碱法提取木聚糖,选择合适的酯化体系,磺化修饰制备木聚糖硫酸酯;筛选出较高活性产物的制备方法,分析结构特征,并初步验证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抗炎活性。本课题取得的研究结果和结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玉米芯木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及分离鉴定通过对提取条件的摸索,确定了碱法提取玉米芯木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前先在沸水中处理,然后以15倍体积的浓度15%的NaOH溶液,在80℃条件下提取2h。根据在水中溶解性能的不同,木聚糖分水溶性木聚糖和水不溶性木聚糖,分别采用水沉法和醇沉法分离得到这两种多糖,二者比例约为2.4:1。紫外全波长扫描显示,水不溶性木聚糖中蛋白质和果胶色素等杂质较少,反复用蒸馏水洗即能除去;水溶性木聚糖含较多杂质,确定了用木瓜蛋白酶-Sevage法去除水溶性玉米芯木聚糖中的蛋白效果较好。薄层层析和气象色谱证实,水不溶性玉米芯木聚糖单糖组成中几乎只含有木糖和阿拉伯糖,水溶性玉米芯木聚糖单糖组分较复杂,除木糖和阿拉伯糖外,还有葡萄糖和半乳糖;此外,由GC图谱推测水不溶性玉米芯木聚糖木糖和阿拉伯糖比例约为4:1。2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制备和活性筛选从以氯磺酸/甲酰胺、氯磺酸/吡啶、叁氧化硫吡啶复合物/吡啶、叁氧化硫吡啶复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搭配组成的四种酯化体系对玉米芯木聚糖进行酯化反应,比较各体系对玉米芯木聚糖的反应性能,并结合酯化产物产率和硫酸根取代度结果确定了最适于水不溶性玉米芯木聚糖的酯化体系为叁氧化硫吡啶复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体系。为研究木聚糖硫酸根取代度与活性间的关系,分别用1、3、5倍于木聚糖的叁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与木聚糖进行反应,制备叁种酯化产物,测得其硫酸根取代度分别为0.354、0.887、0.370,以MTT法检测这叁种酯化产物对大鼠巨噬细胞活力影响,规律为:硫酸基取代越高者对巨噬细胞活力抑制作用越强,且药品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久,效果越好。3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研究通过对酯化反应主要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了制备高活性木聚糖硫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木聚糖与5倍质量的叁氧化硫吡啶复合物在70℃条件下反应6h以上,在此条件下酯化产物经离子柱和凝胶柱层析得到较纯净的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测得其旋光度值为-73.2°,硫酸根取代度为1.571,分子量为26.424kDa。利用紫外扫描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1H-NMR、13C-NMR)分析结果,辅以旋光度值和气相色谱结果可以大体确定水不溶性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分子结构。UV结果显示,产物中确有硫酸基团,且不含核酸、蛋白等杂质;IR结果进一步证明了分子结构中含有硫酸基团取代的木聚糖,对NMR图谱进行分析,结合文献可大体对其进行信号归属。4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抗炎活性水不溶性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在多种急慢性炎症模型中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抗炎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其中25 mg/kg、50 mg/kg、100 mg/kg的给药剂量对鼠耳肿胀模型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抑制率分别为(44.793±0.079)%、(51.407±0.324)%、(57.466±0.292)%。各给药剂量对血管通透性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的伊文思蓝渗出浓度(2.678±0.053)μg/mL相比,各剂量组对应值(2.441±0.051)μg/mL、(2.382±0.044)μg/mL、(1.890±0.041)μg/mL均显着降低。100mg/kg的给药剂量对肉芽肿的抑制率为(37.463±9.757)%,25mg/kg和50mg/kg的给药剂量对抑制肉芽肿生成作用不明显。叁个剂量组的TNF-α含量分别为(401.72±63.61)pg/mL、(191.79±47.67)pg/mL、(148.67±30.00) pg/mL,与模型组的对应值(838.67±93.34)pg/mL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叁个剂量组的IL-1β含量分别为(58.68±31.34)pg/mL、(53.08±26.78) pg/mL、(35.48±12.40) pg/mL,仅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对应值(71.48±12.81)pg/mL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叁个剂量组的NO含量分别为(31.64±0.57)μmol/L、(30.13±0.76)μmol/L、(26.92±1.70)μmol/L,与模型组对应值(32.77±0.75)μmol/L相比,仅高剂量组有显着降低NO的作用。炎症组织HE染色现象也直观说明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可以通过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症细胞渗出两方面抑制炎症反应。
胡妍[9]2015年在《玉米芯可溶性糖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玉米在世界上的种植面积位居第叁,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玉米芯是玉米脱粒后的穗轴。目前对玉米粒研究很多,但是很少研究玉米芯的营养成分。本课题对挤压处理后的玉米芯可溶性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酸碱处理和挤压处理对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处理及碱处理后玉米芯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提高,经挤压技术处理后,玉米芯中可溶性糖含量极显着增高。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未处理组玉米芯中提取可溶性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2.5h,料液比1:40,提取温度100℃。该条件下,玉米芯可溶性糖的得率为18.84g/100 g。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挤压技术处理后玉米芯中提取可溶性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为:物料水分含量75%,挤压温度160℃,挤压转速150 r/min。该条件下,玉米芯可溶性糖的得率为52.04g/100 g。分别研究了酶法、聚酰胺树脂法和叁氯乙酸法对玉米芯可溶性糖中蛋白质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酶法优于其他方法,蛋白质脱除率为62.26%。采用大孔树脂AB-8对玉米芯可溶性糖分别进行静态和动态脱色处理,静态脱色方法研究了树脂用量、脱色时间及脱色温度对可溶性糖脱色效果。研究表明,动态脱色效果较好于静态脱色,流速为15mL/min下所得可溶性糖脱色率为74.33%,糖保留率为68.78%。对玉米芯可溶性糖分别进行清除DPPH·自由基实验、总抗氧化能力检测以及清除ABTS+·自由基实验,结果表明叁个实验玉米芯可溶性糖抗氧化能力均能达到同等浓度Vc清除效果的一半以上。
索好飞[10]2007年在《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白灵菇(Pleurotus ferulae Lenzi.)属于真菌门(En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又名阿魏蘑、阿魏菇、阿魏侧耳,白灵菇为掌状阿魏菇的商品名,以其形状近似灵芝,全身为纯白色故称白灵菇,它是一种野生名贵食(药)用菌.近年来随着栽培量的增大,原来以棉子壳为主料栽培的模式由于原材料价格的升高造成生产成本越来越高,严重制约了白灵菇生产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寻找合适的替代培养料,筛选适宜的培养料配方和与之相适应品种,是白灵菇生产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试验以四个不同的掌状鲜食白灵菇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白灵菇在不同配比棉籽壳、玉米芯和木糖渣培养基对其生长发育、产量、商品性状及品质的影响,从中选出适宜于白灵菇生长的配方和适宜生长于掺有木糖渣培养基的白灵菇品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4个品种在6个不同配比培养料上的菌丝生长状况的研究,证明不同培养料配比对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存在极其显着的影响。以棉籽壳培养基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健壮;随着木糖渣添加量的增加,菌丝长速逐步减慢,每个梯度间存在极显着差异。菌丝生长速度越慢,菌袋污染率越高。2.通过对4品种在6个培养料配方对现蕾期的研究,证明不同品种和不同的培养料配比对白灵菇现蕾时间影响显着。以白灵2号现蕾最早,平均为68天,白灵4号现蕾最晚,平均为85天;白灵菇在纯棉籽壳培养基上现蕾最早,随着添加木糖渣量的增大,现蕾时间逐渐推迟;棉籽壳添加30%木糖渣与纯棉籽壳现蕾时间仅差4天。3.通过对4个品种在6个培养料配方上产量的研究,证明随着木糖渣添加量的增加产量逐渐下降;但白灵2号在上木糖渣30%棉籽壳55%配方上总产量和A级菇产量基本与棉籽壳89%,麸皮10%配方基本相同,所以选择白灵2号,以30%的木糖渣替代棉籽壳在生产上是可行的。4.通过对4个白灵菇品种在6个培养料配方上生产的子实体性状的研究,证明培养料配方对白灵菇商品品质具有显着的影响。证明生物学效率高的组合其子实体商品品质也较好,A级菇产量高;各个组合B级、C级菇产量差异不显着。通过对4个品种在4个培养料配方上产出的白灵菇多糖和氨基酸含量的研究,证明,不同品种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营养成分含量和比例有显着的影响。玉米芯配方多糖含量高于棉籽壳配方;但氨基酸含量则是以棉籽壳培养基较高;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例在各个配方的子实体基本相同。
参考文献:
[1]. 玉米芯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C]. 万甡, 孙姝兰, 张丽萍. 第八届全国复合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论文集. 2004
[2]. 玉米芯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研究[D]. 万甡. 东北师范大学. 2003
[3]. 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分离甜玉米芯多糖[J]. 王鑫, 高爽, 谢静南, 谢褚依依.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4]. 玉米芯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和抗凝血活性研究[J]. 孙姝兰, 万甡, 刘丹, 吴明江, 张丽萍. 分子科学学报. 2006
[5]. 玉米芯果胶多糖纯化及组分鉴定[J]. 陈晓楠, 权晓琴, 金邦荃, 周焙, 胡珏.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5
[6]. 玉米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展[J]. 赵二劳, 杨洁, 高子怡, 赵叁虎. 粮食与油脂. 2018
[7]. 玉米芯酸提水溶性多糖CCCP的分离纯化和结构研究[J]. 万甡, 刘东波, 张丽萍, 王述声, 张宏. 分子科学学报. 2005
[8]. 玉米芯木聚糖硫酸酯的制备及其抗炎活性研究[D]. 张佳. 山东大学. 2011
[9]. 玉米芯可溶性糖提取工艺及应用研究[D]. 胡妍. 天津科技大学. 2015
[10]. 不同培养料对白灵菇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索好飞. 甘肃农业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