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金州区中医院 116100
摘要:目的:通过对缺血中风发病患者的中医综合治疗随机对照试验,使缺血中风患者能够得到更加科学有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法:选择60例气虚血瘀证缺血中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依照《缺血中风诊疗常规》中的经验处方内服辩证的固定中成药基础汤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治疗、激光治疗、康复指导等综合性治疗。结果:两组在治疗第14d和第21d的比较差别、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方面、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方面以及血瘀证症候积分改变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中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比纯药物治疗能在治疗早期明显显示其疗效的优越性,运用中医综合治疗比起对照组能够更加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少患者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积分,并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缺血中风,综合治疗,气虚血瘀
1.缺血中风中医医药治疗方法综述
1.1 对缺血中风按证治疗 不论是急性型还是后遗症期、恢复期等,都按证治疗,如滋阴添精、开窍醒神、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温阳固脱、通腑泄热、豁痰化痰等。
1.2 按照证型进行治疗 一般而言将缺血中风按照统一规范分为7个证型进行辩证治疗,如痰热腑实、风痰火亢、气虚血癖、风痰癖阻、风火上扰、痰湿蒙神、阴虚风动,也可按中脏腑与中经络进行分类治疗。
1.3 以法为主治疗 根据缺血中风的临床主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益气活血法、如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法、芳香开窍法、通腑泄热法、活血化癖法、逐饮利水法、豁痰开窍法、补肾活血化痰法等等,这些治疗方法药方综合了传统方剂与经验处方。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选取某省中医院脑病中心缺血中风患者60中例,患者年龄为30~80岁。患者经中医诊断为气虚血瘀、经西医诊断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塞者。缺血中风病患的诊断标准与依据包括:《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等。患者排除有同侧病灶史且有后遗症者或非首次发病,合并严重造血系统、内分泌、心、肝、肾、精神病患者以及严重原发病,未按规定治疗、资料不全和无法判断疗效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2.2.2 治疗方法
(1)中医辨证治疗。通过Casio fs-3600 计算器将病患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辨证治疗的中成药包括复方北蔑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连续服用3周)和脑脉1号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连续服用3周);协定汤药(丹参20g、当归尾12g、首乌30g、黄芪45g、地龙干12g、怀牛膝18g、鸡血藤30g、川红花12g)每日服用1剂,连续服用3周;静脉注射盐酸川穹嗪(120mg)加250ml0.9%生理盐水或者250ml5%葡萄糖。
(2)非药物治疗。对缺血中风患者采用非药物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神经肌肉治疗、激光治疗与康复治疗。其中使用MNT-91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对患者的侧肢进行适当刺激引起肌肉的适度收缩,每日治疗1次,1次20分钟,5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综合使用KX.280-TB He-Ne激光多功能治疗仪与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仪对患者进行激光治疗,每日治疗1次,1次20分钟,5d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观察指标。在对缺血中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治疗临床试验的第14d和第21d记录并采集相关的观察指标,包括中医中风病证候评分、日常的生活能力评定标准、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以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21d的红细胞变形能力以及肝肾功能、血液生化、心电图、三大常规等安全性指标。
2.2.3 研究结果
本次两组临床试验缺血中风患者全部满足纳入与排除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相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积分、既往史积分、有无诱因、治疗前气虚血癖证证候积分、日常的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
(1)在治疗的第14d两组临床试验疗效结果为
3.结论
中风是我国的常见的“四高”急危重病,缺血中风占全部中风的70%左右,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缺血中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该着力研究预防和有效治疗缺血中风的综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曾桂珍.对中风病因病机的再认识.陕西中医函授,19%,(2):4-6
[2]刘志龙.中风病机探讨-665例中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5,15(3):16-19
[3]黄培新,刘茂才.专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丛书.神经科专病临床诊治(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7-408
论文作者:于鸿逸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患者论文; 中医论文; 两组论文; 积分论文; 疗效论文; 治疗方法论文; 综合治疗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