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中国经济论文,旅游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机无限看“朝阳”
旅游业被人誉为永不衰败的“朝阳产业”。在中国,旅游业正如冉冉升起的朝阳,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
1978年,随着中国向世界逐渐敞开大门,一批批外国人踏进了这块展露生机的土地,一个新兴的产业——国际旅游业也随之悄悄的萌生。18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终于迎来了中国旅游业的辉煌:我国在连续两年旅游创汇位居世界前10名之后,1996年国际旅游创汇首次突破100 亿美元大关。比1978年增长38.8倍,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超过5000万人次,达到5112.75万人次。
1978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仅排在世界第41位,但仅两年的工夫,就实现了第一步大跨跃。1980年排位提升到了第31位,之后又是急速的几大步:1986年上升到第20位,1992年上升到第17位,1994年上升到第10位,95年和96年均排在第9位,1996年国际旅游创汇首次达到102亿美元,在此之前只有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英国、奥地利、德国、香港8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15个主要客源国(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新加坡、蒙古、菲律宾、英国、泰国、德国、加拿大、印尼、澳大利亚、法国)来华旅游人数均超过十几万人。
在此同时,国内旅游直线上升,达到6.39亿人次,旅游收入1638亿人民币,超过了国际旅游创汇。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有22个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及资源优势,把旅游业作为本地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植发展,形成了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发展趋势。
北京、海南等地将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1996年两地的旅游总收入均超过本地国民生产总额的10%,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广东是我国旅游外汇收入第一大户,1993年省委把旅游业列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云南、陕西、江苏、湖南、湖北、黑龙江、安徽、贵州等省决定加快发展旅游业,将其作为当地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海、福建、辽宁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实施外向牵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河南、甘肃提出将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优先发展的产业来办。山西、河北、四川、天津、江西等省市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和龙头产业。
走进新生活的风景线
对国内消费者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后人们最向往的消费目标之一是:“走天下”。“走天下”(旅游)将成为中国居民的一个消费热点。美国《幸福》杂志也曾提出90年代消费者集中追求5个目标:时间、 质量、健康、环境、家庭。能同时满足这5 个目标的最佳消费领域就是旅游活动。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表明,1996年全世界进行国际旅游的人次数达到5.92亿,国际旅游收入4231亿美元。对许多人来说,出门看世界已不再是一种奢望。而对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而言,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旅游的进行有赖于三个方面发展:一是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即“有钱”。除了满足日常的生活必需外,可以拿出更多的钱用于满足精神和丰富自我的文化消费。二是休闲时间增多,即“有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的劳动时间逐步缩短,各种假期日益增多, 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休息和享受生活。 目前德国人一年有104天的周末,12天的公众假期,外加29天的带薪假期;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的公众假期和带薪假期也都达到了1个多月。 三是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一到周末人们便驾车倾巢外出,市中心空空荡荡,而乡村的小旅馆则热闹非凡。人们利用旅游度假调整身心,另一方面也对自己进行“充电”,以投入到新的紧张工作中去。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是仅次于食品和住房的消费者优先选择的第三大消费项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在初步富裕起来以后,旅游选择可能暂时还达不到如此显要的位置,但需要将其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上加以考虑则是确定无疑的。旅游消费,层次很多,可以花几万元长距离、高档次旅游,也可以花几十元、上百元短距离低消费旅游。各种消费阶层都可以参与旅游活动,旅游消费是经常不断、重复产生,今年去了西安,明年还想去桂林;还有度假旅游,年年可能都去;同时,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文明、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需求。
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旅游业从无到有,依靠自身强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各界、各行各业的支持,如今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体系和产业规模,对经济和社会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已普遍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归根结蒂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产业,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因而,有很多相关产业可以借助于旅游市场的持续繁荣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比如,与旅游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运输业特别是民航业,由于我国国际国内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年也迎来了快速稳定发展的黄金时期。民航飞机从80年代前期的200多架发展到1996年底的近900架,国际国内航线超过800条,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提高。文物古迹、风景园林、 风情民俗等,也由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被赋予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仅故宫博物院一年的门票收入就达1.5亿元人民币, 八达岭长城一年的门票收入达到7000多万元。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保险业等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带动和促进着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房地产业、对外贸易、餐饮业、文化娱乐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能够富民、繁荣社会的产业,开发一个景区,富了一个村、一个县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据测算,全国通过发展旅游业而脱贫致富的村庄超过1万个,脱贫人口超过300万人。河北平山县的西柏坡村,1991年人均收入只有246元,1994年超过2000元, 其中旅游服务收入就有638元。湖南省的南岳景区,1995年旅游业综合收入达3.1亿元,占当地经济总量的65%。旅游业特别是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也使一大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江苏省苏州市所属的吴县市、吴江市和昆山市,充分利用湖光水色旅游资源,建立新的旅游度假带,吸引本地区及上海市民进行度假游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珠海、番禺、增城、花县、东莞、南海等地方,旅游景点的开发力度较大,也是以日益庞大的国内旅游者为主要客源基础的。在这些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较高的地方,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产业,符合“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
旅游业还有一个突出的功能,就是直接和间接地提供大量劳动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的研究报告显示,1996年,全世界旅游就业者达2.5亿,未来10年,将增加1.3亿个新就业机会,也就是,目前每9个就业中有1个旅游就业,而到2006年,全世界旅游行业每2.4 秒钟将创造一个新的就业机会。在我国,围绕旅游点而发展起来的餐饮业、旅馆业、照相业、运输业及购物摊点比比皆是。人们通过开展各种为旅游者服务的活动,找到了就业机会,有了生财之道。河北省承德市做过调查,全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吃“旅游饭”的。1996年,全国国际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111.6万人, 若按世界旅游组织“旅游业每直接增加一个从业人员,就能为社会提供5人就业机会”推算, 间接从业人员就有560万人。
旅游业,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