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探究论文_杨泽宇,李海欣,吴志雄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204)

【摘要】目的 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76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将其分为A组(38例)与B组(38例)。A组患者根据其疾病情况予以保守治疗法,B组予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4个月后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为(4.08±1.21)分、(6.11±1.20)分、(9.23±0.51)分;B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4个月后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为(4.12±1.32)分、(8.28±1.05)分、(9.37±0.42)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四个月后的数据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A组治疗后的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医疗影像学表现可以有效的呈现疾病情况,对选择治疗方法上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临床特点;临床疗法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4-0058-01

前言

骨质疏松性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通常由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引发,是骨质疏松症病情发展的严重后果。由于该症具有愈合速度慢、病情冗长、外科治疗难度大,易出现二次骨折,甚至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等特点,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1]。因此为了探究治疗该症的有效方法,本文做出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中筛选出76例,并将其分为A、B两组,两组均有38例。A组是以肌源性疼痛、关节源性疼痛为主的亚急性期骨折腰痛的患者,脊柱结构的受损不严重,因此该组采用保守治疗,该组男患者有18例,女患者有20例;年龄在65—78岁之间,平均(70.15±3.55)岁;致伤原因:交通因素13例、搬提重物致伤14例、跌落致伤11例。B组是由不稳定性骨折、陈旧性骨折患者与亚急性期骨折腰痛症状严重的单个椎体骨折患者,以及压缩明显单个椎体急性期骨折患者组成,因此该组采用手术治疗,该组男患者有19例,女患者有19例;年龄在66—80岁之间,平均(71.08±3.74)岁;致伤原因:交通因素12例、搬提重物致伤13例、跌落致伤13例。对比两组患者第一般资料发现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临床特点

两组患者出现以下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①腰背疼痛:36例患者常表现出脊椎疼痛,并且疼痛沿骨折部位神经放射至腹前区或坐骨神经等。②腰背后凸畸形:29例患者呈脊柱矢状面失平衡并出现疼痛,通常经卧床及自服止痛药物治疗后疼痛减轻,但疼痛呈现加重趋势。③呼吸功能下降:28例患者日常出现久咳不止、胸闷气短、肺活量减少等现象;④医疗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显示脊柱骨折的患者骨皮质退化变、薄骨小梁消失、骨骼间隙增大,引发骨骼原本结构模糊不清。CT检查显示患者的骨小梁密度、结构均出现变化。

1.3治疗方法

A组患者予以保守治疗:依降钙素注射液(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38) 成人以依降钙素计,1周肌肉注射1次,1次20单位;口服阿仑膦酸钠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637),每日早餐前至少30分钟空腹用200ml温开水送服,10mg/次,1次/d;同时配合腰背肌锻炼等物理性治疗。

B组患者予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光机的透视指引下确定椎弓根、病椎方向与椎弓根位置,随后根据已确定的方向进行穿刺,穿刺针推行至椎体前适宜的位置,明确好角度(椎体上终板压缩破裂者,穿刺针尾应当沿着头侧倾斜10度至15度,其余平行于冠状面),注入骨水泥,拔出。

1.4观察指标

本文通过Prolo脊柱功能评分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与治疗4个月后的疾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其中,Prolo脊柱功能评分表的项目包含有劳动状况、功能状态以及持久的感觉异常,总分值为2-10分,总分越低则脊柱功能损害程度越深。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 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4个月则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下表:

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Prolo脊柱功能评分 (,分)

3.讨论

本文中的A组患者脊柱结构的受损程度较轻,且椎体受压后出现压缩的程度较小,因此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恢复脊柱功能,A组患者口服的阿仑膦酸钠为骨吸收抑制剂,与骨内羟基磷灰石有强亲和力,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而发挥抗骨吸收作用,从而增加脊椎的骨量[2]。依降钙素注射液则可抑制各种骨吸收促进因子引起的骨内钙游离;物理性锻炼则可令患者借助外力,纠正脊椎位移,促进骨骼生长。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Prolo脊柱功能评分为(6.11±1.20)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08±1.21)分,且P<0.05。对于严重单个椎体亚急性期骨折、陈旧性椎体骨折等记住结构受损程度深,并且骨质结构不稳定的B组患者,则更适合手术治疗,且首选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显著恢复骨折椎体的力学性质,还可加强屈伸刚度,增加脊椎稳定性,使患者脊椎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避免二次骨折。此外,骨折线的微动对椎体内的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引起疼痛,也能经此治疗方法得到有效的抑制,产生良好的止痛效果。相较于A组的内服药物与物理锻炼,A组的手术治疗可直达病灶,通过物理性的医疗干预对脊柱的异变情况进行恢复、矫正,因此治疗后短时间内,B组的恢复效果要好于A组。本研究结果中B组治疗后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为(8.28±1.05)分,显著高于A组的(6.11±1.20)分,且P<0.05。但经治疗4个月后,A组与B组患者的Prolo脊柱功能评分之间则转变为无明显差异,且P>0.05。

综上所述,不同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要根据其症状表现特点与医学影像表现来施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帮助患者利用合理的医疗资源进行治疗,避免过度治疗或治疗不充分。

参考文献

[1]李政,何燕飞,汪晓宁,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12-13.

[2]吴兴林,欧阳训彦,简月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08):54.

论文作者:杨泽宇,李海欣,吴志雄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与临床疗法探究论文_杨泽宇,李海欣,吴志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