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府“放养”企业逼迫其自我成长论文

德国政府“放养”企业逼迫其自我成长论文

德国政府“放养”企业逼迫其自我成长

在许多人心目中,“德国制造”代表着结实、耐用与精美,是高质量的保证。然而,德国作为一个国家,迄今存在还不到150年。德国为何能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凭什么能诞生众多“隐形冠军”企业?

首先,德国政府给中小型企业更多自由空间。德国政府不会对企业发号施令,要求它们去投资某个项目,而只会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些研发条件。政府对中小型企业的“放养”,其实是在逼迫企业自己成长,使它们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依靠自身实力存活下来。其次,德国是个小国,缺乏自然资源,几乎所有重要的工业原材料都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德国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使自己取得发展,变得更强大,才能在世界上立足。第三,德国的劳动力成本很高,因此德国只能在高科技领域进行投资,确保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再以较高价格将产品卖出去,才能维持自身较高的经济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四,德国社会普遍看重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很多年轻人在高中毕业之后,不会直接上大学,而是先去参加手工培训,培训结束后再选专业上大学。德国社会对手工业从业人员也给予充分尊重与认可。第五,德国向来注重制造业人才的培养,其“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为制造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高质量人才。学生交替在学校和企业学习。第六,德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是家族企业,企业对员工有责任感,员工对企业也有归属感。企业与员工的双向认同,赋予企业继续向前迈进的动力,使它们在各自细分行业处于绝对的领军地位,成为“隐形冠军”。

(摘自:《解放日报》2019年4月16日)

标签:;  

德国政府“放养”企业逼迫其自我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