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角色游戏及其评价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角色论文,评价论文,方式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什么是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超市、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一般角色游戏有两个基本特点,其一是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都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联。其二是想象活动的参与是角色游戏的支柱,角色游戏过程其实就是创造性想象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游戏角色的假想(以人代人),如扮演妈妈、老师、司机、医生等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运用各种材料,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等表现自己对这些角色的理解、认识与体验;二是对游戏材料的假想(以物代物),幼儿常常会用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如用纸条当“面条”,当“头发”,用冰棒棍当“筷子”,当“笔”等;三是对游戏情景的假想(情景转移),幼儿常常通过一个或几个动作和想象,将游戏情景进行扩充、浓缩或转移,如玩娃娃家,妈妈一摸孩子额头,“呀!发烧了,赶快去医院吧。”结果抱着孩子在户外走一圈回来了,说打针了,孩子病就好了。 根据角色游戏的基本内涵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角色游戏是一个既反映现实生活又充满创造性想象的游戏过程,如何不断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角色游戏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是教师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实践证明,重视和组织好角色游戏的评价是提高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关键因素。 二、评价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一)评价有助于保证游戏目标的实现 一般情况,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他们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各年龄段角色游戏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内容和复杂程度有所不同。例如: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刚开始玩时教师可以说无从下手,因为幼儿不会选择扮演角色,没有角色意识,自己玩自己喜欢的玩具,这时教师通过带他们有目的地看中班哥哥、姐姐扮演爸爸妈妈玩《娃娃家》的游戏,教师再通过评价使幼儿知道了怎样当好爸爸妈妈,在下一次游戏中大多数幼儿很快进入了角色游戏。教师就是这样通过有效地评价达到实现角色游戏目的。 (二)评价有助于教师的游戏指导 在游戏评价前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利用资料。例如,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玩到别人家“拜访”这一环节时,教师发现幼儿对来拜访的客人漠不关心,没有合作,没有任何表示,这样阻碍了游戏的发展。这时,教师用录音机录下了一段中班幼儿娃娃家串门拜访的对话:敲门声当当当(来访者),是谁呀(主人),我是客人(来访者),请进(主人),谢谢(来访者),请坐、请喝水,给你做饭(主人)。小班幼儿在听到这样的录音之后,就知道如何去拜访别人,接待来访客人。教师通过收集、分析、利用资料,通过有效的评价达到了指导游戏的目的。 (三)游戏评价对深化游戏主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组织游戏过程中,有时出现游戏主题无法再深入下去的情况,这时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评价手段,才能推动游戏主体进一步发展。例如:大班幼儿玩开餐厅游戏,玩到一定的时候,孩子们觉得没意思了。因为每个餐厅都是千篇一律地准备各种餐点,招待客人,给客人端饭,收拾餐厅、餐桌等。教师通过深入观察发现角落有一餐厅,两名幼儿正无所适事地玩起了手偶讲故事,引起旁边客人的兴趣,教师将这一情节进行大胆的再加工评价。教师评价时说:今天我发现大多数餐厅营业情况不好,只有xx餐厅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吸引客人来餐厅就餐。在这个餐厅客人不仅能吃饱肚子还能看表演,充分休息。这一评价的效果就是使“餐厅”为主题的游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例如,有些餐厅在表演文艺节目,有些餐厅在表演木偶戏等。 三、确定角色游戏的评价内容 游戏评价内容是否有价值,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评价的有效性。通常,教师都会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进行观察,并获取大量的幼儿游戏信息,教师根据角色游戏的典型特点,从游戏主题的确定,幼儿以物代物及其扮演角色的行为方式以及游戏中的相互关系,社会性水平和主题情节及材料运用的创新性方面等方面,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能力作出评价。但是,在这些具体信息中,如何观察并选择“有意义”的游戏情节或行为成为有效的评价内容,就需要教师能够调动自身所具备的游戏素养进行价值判断。 (一)评价内容要贴近幼儿发展需要 教师对游戏内容进行评价时,首先应从幼儿的发展需求来考虑。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表现出的普遍特点有:扮演角色需要形象的玩具材料来进行辅助,并且同伴的游戏行为对其的影响较大;喜欢重复某类角色个别的典型动作;游戏角色内容会经常发生变换,时常出现“角色混淆”;小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不高,以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的形式为主。一般到了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中,我们会发现幼儿逐渐会有意识地选择角色,安排情节;游戏活动的兴趣集中在角色的分配上;开始喜欢集体游戏。大班幼儿随着认知能力、想象思维、质疑水平的提高,比起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有了显著的不同,角色游戏情节表现的更为丰富且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游戏的有意性、规则性、创造性明显增强。因此,游戏的评价内容应贴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求,更多指向如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遵守规则的能力以及游戏过程中表现出的发展“契机”等方面,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 (二)评价内容能够提高幼儿游戏水平 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就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理解。然而,小班幼儿大多数还停留在单独游戏或者平行游戏的水平上,在游戏中很少有合作、交流,游戏的目的性不清楚。大班阶段,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自发表现出如下行为,譬如相互协商、合作来产生新的游戏主题、角色和情节。但是合作水平仍然不高,对他人的关注、与他人的互动也不多,这些都会影响着他们游戏水平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观察和评价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聚焦并更多指向如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在游戏中的不足,引导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游戏体验交流,从而提高他们的游戏水平。 (三)评价内容可拓展幼儿生活经验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经验基本来源于现实生活。那么,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所获得的新经验也能拓展其生活经验的范畴。因此,有价值的角色游戏评价内容应对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发挥积极导向作用。 例如,大班上学期幼儿喜欢玩“超市”的游戏,幼儿常常自由结伴,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游戏中基本能够理解买卖的关系,充分体现出大班年龄段幼儿在游戏中的积极合作,但有幼儿扮演顾客时在取完自己喜欢的物品之后,就会出现直接走出超市,不付钱或者不知道如何付钱(甚至出现算错账)的现象。在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幼儿就“商品买卖关系”这个问题展开了评价,有的孩子说购买商品一定要付钱的,有的孩子说我可以下次一起付钱等等,在这样的讨论和评价中,让孩子们有了“商品买卖关系”的概念。 选择这个评价点展开评价,可以让幼儿学会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考虑购物或出售物品需要准备什么样的经验。从评价的具体内容来看,上述评价大大丰富了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也再次印证了角色游戏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较好地实现了角色游戏评价的教育价值。 四、基于“幼儿主体”的角色游戏评价方式 单纯依靠观察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过程来提升幼儿角色游戏的质量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对角色游戏的有效评价是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一种有效引导和支持。但是,我们在进行游戏评价时一定要清楚,游戏的主体是幼儿,所有的评价一定是在尊重幼儿游戏的天性,理解幼儿游戏的状态背景下进行评价的。因而,教师一定要基于“幼儿主体”的视角来深入到角色游戏中去观察幼儿游戏情况,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适切的参与到幼儿游戏中去进行指导和评价,从而对幼儿角色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和启发作用。那么,怎样评价才更为有效呢? (一)情境性:以重现游戏过程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价 对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创意等具有“让人惊喜”的时刻应该是观察和评价的重要内容。我们可以运用情境创设或者回放录像等策略手段,再现幼儿游戏情境,教师和幼儿一起重新“回到游戏现场”去观察去评价,能使评价更贴近真实,评价内容更鲜活,更有说服力。 案例:角色游戏中,妈妈(A教师)用积木搭建了一个婴儿小床,并铺上床单、摆放了枕头、小被子;这时姐姐(B教师)拿了一个船形(半圆形)纸盒,又做了一个小床,没有找到床上用的床单、枕头、被子等,就直接从妈妈铺好的床上拿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摆放在自己做好的床上,并将洋娃娃放在床上,用手摇着小床、嘴里哼着小曲哄娃娃睡觉。这时候妈妈过来对姐姐说:“我做好了小床,你为什么又要做一个呢?”同时,去拿床上的被子、枕头等,姐姐用身体和手挡住自己做好的小床,不让妈妈拿,并说我们家的床比你家的床好,宝宝哭了一摇他就不哭了,你的床不能摇,两人相互争论着…… 在教师的主导下,再现了班里幼儿刚刚结束的一组角色游戏的情境,教师通过这样方式引导幼儿去观察和评价游戏中“妈妈”和“姐姐”的游戏行为,同时提出问题“妈妈和姐姐,谁做的床更适合宝宝睡觉呢?”,“没有经过妈妈的同意,姐姐拿妈妈床上的东西,对吗?”等,引发幼儿思考、体会和辨别是非对错,从而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 (二)互动性:以多主体参与方式进行互动评价 有一种常见的评价方式就是师幼互动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是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围绕游戏评价的内容和幼儿进行互动,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去解决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种评价方式的有效性如何,关键在于互动中教师的提问设计要能激发幼儿参与讨论的兴趣。例如:教师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再现了班里娃娃家的情景。娃娃家游戏开始了,蕊蕊(幼儿)手里提着一个洋娃娃。教师提出问题“这样抱宝宝的方式,对吗?”,幼儿兴奋地给出了各种答案,但大部分幼儿都说“不能用手提着宝宝的腿,这样宝宝会很难受,也很危险。”紧接着,教师又问“抱宝宝的正确方式是怎样的?”,在孩子们各种行为的扮演下,教师还是觉得不理想,教师问到“你们想看老师怎么抱宝宝吗?”,在征得幼儿同意之后,教师用正确的方法抱着洋娃娃,并亲切抚摸着洋娃娃,眼睛看向蕊蕊说:“你能像我一样抱宝宝(洋娃娃)吗?”并把洋娃娃递给了她,蕊蕊像老师一样抱起了洋娃娃(宝宝)…… 在这个看似常见的一个角色游戏案例中,教师却与幼儿进行了一场平等、积极的互动交流,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参与到怎么样“抱娃娃”的讨论中来,从而使得幼儿对这个话题保持兴趣性,又能增进幼儿相应的经验。 此外,在幼儿进入大班的阶段,教师也可以调动幼儿之间进行互动评价,这种方式主要以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与大家进行讨论,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或互动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评价方式更能体现出幼儿才是游戏的主角,使得游戏回归到自然、自由、自主的本质上来。角色博弈及其评价方法分析_角色游戏论文
角色博弈及其评价方法分析_角色游戏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