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我们忽视了什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育教学论文,忽视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忽视了教师行为的“多维职责”
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忽视教师行为的“多维职责”,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学生都存在此现象,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为严重。那么,当体育教师接收新生班级时,应该怎样去引导这些可爱的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爱上体育运动,参加户外运动呢?诸如打排球、踢足球、打乒乓球等。怎样通过比较系统的教学,让这些中国未来的主人较熟练地掌握1~2项运动技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水平六的学习目标)呢?平心而论,为数不少的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只是按固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其他时间,很少会带领同学们去活动、去游戏、去玩耍。也许有人会有以下一些理由:一是体育教师授课班级多,学生人数多,难以全部照顾到。二是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参加活动的时间。三是学校领导未必能同意去组织开展活动。其实,扪心自问,问题都不在这里。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心中是否有学生,是否衷心希望自己的学生爱上体育运动,是否真正关注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的教师在课堂中言语过激,行为暴躁,学生唯恐躲之不及,何来喜欢;有的教师着装行为不拘小节,体现不出自己的外在美,给学生的印象很差;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得过且过,不把教学放在心上,学生学不到多少知识。再者,课堂内外,不与学生做互动游戏,学生难以体会到体育的快乐,更不必说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了。长此以往,培养学生亲近体育,爱上体育的最佳时机,就一个一个地从我们手中溜走了,导致学生单弱的背影与体育越来越远。
二、忽视了学生活动的“运动质量”
冷静地看,现在的体育课堂学生普遍存在运动密度不够、心率指数较低的现象。这一问题,在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小学尤为严重。有些教师,为了减少麻烦,确保“同学们人身安全”,因而降低授课风险,课的练习容量减少了。一堂本可以热热闹闹、生龙活虎的体育课,却只组织同学们做1~2个普通的游戏,就匆匆收场,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有些教师,不钻研教学手段,不用心设计教法,不合理布置场地器械,不亲自做动作示范或动作不规范、不到位,对体育器材的使用越来越少;而仅有的运动,其练习方法也很简单。于是,一堂课松松垮垮应付了事,结果就是学生运动量不足。如此,增强学生体质,从何谈起?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学生自主合作,采用所谓的探究学习方法,名义上是发挥学生个性的特长,其实是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采用“现代放羊式”教学,给学生发几个球,让学生启由活动。学生自由,教师更加自由。以上这些教学行为,其实并不在少数,但多数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有效纠正。
三、忽视了教师的“动作示范”
走进校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体育课,教师发几张学习纸、动作图片,就让学生按图自学,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本应由教师进行的必要的动作示范,竟然不做了。即使做,动作的技术含量也极低,学生失去了必要的动作技术学练的机会。反过来,教师却一味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你真聪明、你很棒……”的话语满天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害怕被人戴上一顶传统教学方法的“帽子”。在教学中,好像只有让学生自学自练,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运动技术,才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是在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其实,体育运动技术是基本固定的,一般是不允许我们后人再去发明创造的。教师运用讲解法、示范法,恰恰是最重要的教授方法。如果把讲解法、示范法当作注入式教学而单纯地加以否定,也是不符合学生获得系统运动技能的教学规律的。讲解法、示范法只要运用得当,能使学生更快地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譬如,上排球课时,教师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能结合学生实际、动作示范准确、技术动作讲解清楚、学生技术学习安排充分,就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排球的运动技能。正因如此,讲解法、示范法在世界各国体育教学中仍然被广泛运用着。
四、忽视了教学内容的“设计深度”
这儿有一个困惑:体育教学中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直白地说,体育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是运动技能。课改之前,教学内容由于“一盘棋”、“一刀切”,显出统一化的弊端,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这是不争的事实。课改之后,“教学目标统领内容”,这样灵活的教学内容安排机制下,我们做得又如何?是如何灵活安排教学内容的?有的教师认为,体育课应该让学生自己玩、自己运动,出汗了就达到了锻炼效果。课堂内容也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大部分时间安排自我活动,剩下的技能教学不过是走走过场,因而就产生了“放羊式”教学的翻版——“活动式”、“休闲式”、“游玩式”教学。还有的教师,他们只把无伤害性的、简单的、单一游戏性的、学习难度小的、技术技能简单的活动和运动,作为教学内容。如此种种,导致教学内容从“不灵活”的极端走入“太灵活”的极端。于是,新问题暴露了:教学内容依然没有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低运动量的学习、运动根本无法刺激学生的身体机能,无法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不能减少运动技能的教学,不能让学生缺少学习技术的过程,否则,学生的运动能力将无法得到发展,更不可能增强学生体质。
五、忽视了学生体质的“个体差异”
人如树叶,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身体素质过硬,学习运动技术就进步快;有的学生,特别是胖瘦高矮体型特殊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掌握动作技术便慢一些。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习进步快的学生倍加关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却很少关心。这样强烈的反差,使学生的学习差距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学习困难的学生逐渐产生惧怕心理,不敢独立学习技术,不敢独立完成动作,他们害怕别人笑话自己。由于课上没有掌握技术,课后又不愿意进行自学或是复习体育课上学习过的内容,如此恶性循环,12年下来,不喜欢体育、不喜欢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这样痛心的结果,难道我们教师没有责任?其实,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要注意加强分层教学,给予这些“学困生”一点点关心,他们还能成为“体育”的厌恶者吗?如果教师怀着一颗爱心,热情地帮助他们,他们也不至于成为“体育运动”的旁观者。
六、忽视了课外活动的“师生互动”
当今的学生确实是受到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营养过剩对身体造成影响等因素的干扰,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下降,但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生在校是有一定活动时间的,事实上,教育部提出的“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号召,各学校也在努力贯彻落实。例如,开展做广播操、做眼保健操、大课间与小课间运动。可是,我们迈开步子,去校园观察一下:学生在这些时段的活动中,能去现场指导,或参与到活动中的,有几位体育教师?为孩子的活动认真设计一些练习方案的,有几位体育教师?为孩子的活动千方百计自制器械的,有几位体育教师?……这些现象都说明,我们教师在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时,尽心不够,消磨了学生的锻炼激情。
七、忽视了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航标的作用,是谁都清楚的。可惜,近几年课堂教学评价走进了新的误区。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体育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忽视了体能效果的增强。教学中,只追求学生玩得痛快,玩得开心,课堂气氛活跃,为此甚至取消中长跑练习,取消对学生练习强度、练习密度的评价。大家都知道,教学评价的内容,既要有学生练习强度、练习密度、掌握技能程度的评价,也要注重对学生的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两者不可偏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健康发展。但在当今校园,激励性评价过多。有的教师大量运用表扬与夸奖,听不到批评或缺点,而且大多评态度,少数评技能,或者干脆不评技能,言过其实。这样做,只能给学生以不真实的信息反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标要求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包括学生自我评定、组内互评和教师评定,但在实际教学中自我评价时学生往往给自己评高分,这个问题教师重视了没有?组内互评时,大家相互打高分,教师点评了没有?其结果是自评、互评失去了新课标的初衷,失去了实际评价的意义。
八、忽视了健康标准的“严肃测验”
在体育课中进行考试与测验的次数不少,每个教学单元学习结束的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运动会上综合素质的达标等,一学期下来,测验项目达六七个之多。根据笔者的调查,很多体育教师在成绩测试中,对成绩把关不严。有时明明不达标,却出于各种原因,无原则地迁就学生,得过且过,结果上报的每个学生体育成绩都不差。甚至有的学校,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时,教师自己编造数据,或者拔高数据,欺骗上级领导,欺骗家长和学生。如此作为,这些纯洁可爱的孩子,会产生“无论我的体育课体育活动怎么样,老师都会给我一个好成绩”的错误思想。其结果,伤害的是学生的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