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常见的问题之一是电力系统受电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事故、误操作或拒收现象,从而导致电力系统的非正常运行。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有必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应用
在电力系统运行中,极易受到各方面的干扰,比如,抗辐射电磁干扰,频繁出现死机问题,导致整个电力系统无法处于正常运行中。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优化利用抗干扰技术,有效解决不同程度的干扰问题,尤其是那些性能较差的装置,避免在受到强烈干扰的时候,出现误机、死机等现象,提高系统设备的自动化功能。并构建全新的抗干扰技术运用模式,提高抗干扰技术整体能力,充分发挥抗干扰技术具有的作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用电需求量,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1干扰形成因素分析
在自动化系统的整体运行当中,当电力设备遭受到一定干扰时,一个或者多个干扰源就会形成,特别是系统微机装置的信号采取中,具有信号的剔除能力,而在剔除某些可用的信号外,一些无效的、具有影响的装置便会形成较弱的电磁信号,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当电力自动化装置受到无用信号的影响及不良作用时,就会导致幅度大、频率高等各种问题的出现,且会进入自动化运行的系统当中,给整个系统的运行带来更多的阻碍以及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当中,主要的干扰源包括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所谓的内部干扰,就是自动化装置本身的问题;而外部干扰,包括导线传入的干扰(由控制线、电源线以及各信号线等外部线的干扰)、地线传入干扰、辐射干扰和空间感应。
2干扰带来的影响
2.1电源回路的影响
在进行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时,由于干扰信号的发出,致使电源灯会发生一些问题,甚至会发生不良的情况。因此,在后期就会发生主控机子、后台管理等电源出现各种方面的问题,使其有着一定的困境。并且还会导致各种系统发生原来所具备的力量,比如说会发生开机不能正常进行,还会有开机不正常的情况。因此,我们应该从各种方面将这样的情况进行避免,减少因电源回路而产生不良的现象。
2.2干扰对数字电路的整体影响
该情况主要表现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上,在实际的电力设计中,相关人员应该加强出道的控制,使其进行合理的控制,将开关量在同一甬道出现的程度保持一致,如果不能保证一致,那么就会出现开关隔离、断路器不能够良好进展下去的现象发生。有时还会发生缝合器不连接的情况,使其在实际的使用中出现问题。
2.3模拟量的输入通道受到影响
根据实际的情况显示,如果在进行模拟量的输入,那么相关工作就会在输入时受到干扰,这样就可能进一步造成电压电流互感器在进行第二次引入时出现问题或者在进行数据采集时,会产生一定的不良现象。导致后期数据采集出现问题,使其失去应该具备的功能,甚至还会产生更严重的现象,导致后期设备装置直接受到很大程度上的伤害,使其不能够正常运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运用
3.1抗静电放电干扰
通过运用人体静电放电的手段,可以对电力自动化系统进行干扰试验。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电力自动化设备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静电放电的现象,如果这些电磁信号被系统发出,就会干扰自动化装置的正常运转,使装置的部分功能或全部功能丧失,导致电力自动化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现阶段,防静电干扰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一是运用金属面板的机箱,利用整体式的金属面板或机壳代替插件式的金属面板,确保面板与机箱之间具备良好的导电效果;二是使面板上的装置尽量减少,尽量将装置放在其他位置,以避免干扰信号进入装置中对装置的元件造成影响;三是对面板实行全面覆盖,要利用面板膜对面板进行覆盖,并且要保证将面板上的所有装置都覆盖起来,以隔离静电放电的干扰。
3.2抗瞬变信号干扰
干扰问题的处理过程中,除了抗静电放电干扰外,瞬变信号所产生的干扰也表现为日趋严重的情况。现下的很多电力自动化系统,其运行的过程中,都必须依靠足够的信号支持,才能完成对电力系统的全面掌控。瞬变信号干扰在发生作用后,虽然仅仅是在短时间内造成干扰,但这足以导致很大的损失产生。为此,抗瞬变信号干扰问题的解决,依然要通过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来完成。例如,在抗瞬变信号干扰时,可通过相关的仪器、设备完成。
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建议在抗瞬变信号干扰的处理中,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第一,可以利用多层印制板防止瞬变信号的影响。多层印制板具有很强的抗干扰作用,通过电源回路的板间电容,阻止各种干扰脉冲,使干扰脉冲无法对电源造成影响。此外,由于多层印制板上有足够大的器件布局空间,会使器件的布局更加的简洁、整齐,有效降低串扰耦合的发生率。第二,要合理装置回路的布线与配线,精心安排线路的布局方式,在完成线路布局后,要尽快利用隔离器件隔离。要合理把握布线的长度,不要使其过长,并避免将布线与其他线路捆扎在一起。第三,对开关电源要合理设置,发挥开关电源抗电源回路干扰的作用。在开关电源的设置方面,要对进出线进行分开布局,如果需要在面板上安装电源开关,必须确保将开关的连线置放于滤波器的背面,并且在安装时采用屏蔽线。
3.3注重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增强
对于设备本身的抗干扰性,主要是采取办法,实现设备对电磁干扰的灵敏程度,较少地接受干扰信号,促使电力系统能够更快地恢复正常运作。对于设备抗干扰的措施,主要是针对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主要是针对CPU结构,保证元件布置合理,建立自我恢复电路。对于软件方面,主要是运用在硬件抗抗干扰之后。
3.4对管理程序进行不断规范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干扰的故障处理中,要对程序进行不断规范。首先,要重视人员配置,使得各司其职,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正常的运行。重视对人员培训,侧重对继电保护装置方面的技术培训。其次,要建立机电保护设备台账。另外,对于电力设备进行的培训要进行严格考核,同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
4 结束语
电力自动化装置运行过程中的电磁干扰会对自动化装置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间接地威胁电力安全、稳定的生产和运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着重提高电力自动化装置的抗干扰能力。从目前对干扰形成因素的分析及干扰对自动化装置的影响来看,我们需从规范管理程序的应用、抗瞬变信号的干扰、抗静电放电的干扰以及提升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等四个方面提高抗干扰技术的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朱伟铭.抗干扰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研究[J].电子测试,2017(08):108-109.
[2]文武.抗干扰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运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06):80-82.
论文作者:丁杰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干扰论文; 抗干扰论文; 装置论文; 电力论文; 信号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就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