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工作_和平与发展论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工作_和平与发展论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对外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立自主论文,生命力论文,国际形势论文,强大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世纪之初,国际形势千变万化,世界各种力量的重新分化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正处在关键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创性地提出,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不仅深刻阐明了对外工作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对于正确分析判断形势、不断开拓我国对外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有利的形势

2004年,国际形势稳中有乱,从总体上看,稳大于乱。

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出现新的此消彼长,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拥有突出的经济、金融、科技和军事优势,其他大国的综合实力同其相比还有相当大差距。尽管如此,许多学者还是认为,发动伊拉克战争,不仅失掉了道义,而且背上了沉重包袱,深陷战后困境,极大地消耗了自身的资源和实力。欧盟正式接纳10个新成员国入盟,《欧洲宪法条约》获得通过和签署,欧洲一体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壮大了欧洲的整体实力。世界最大的军事集团北约实现第二轮东扩,战略防线向东推进近千公里。俄罗斯酝酿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力求实现到2010年GDP翻一番的目标,坚持致力于重振大国地位。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实力雄厚,加快了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步伐。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正处于上升阶段,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作用增大。世界主要力量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出现的变化,给世界走向多极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根本上讲,这种此消彼长的不断积累,是最终形成多极格局的重要决定因素。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大国关系仍维持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寻求共同利益又不回避分歧的基本框架,有利于国际形势的总体稳定。大国关系走向如何,直接牵动国际形势全局。同2003年相比,2004年的大国关系相对稳定。一是没有出现类似伊拉克战争那样严重冲击大国关系的重大突发事件;二是唯一超级大国出于维护本国战略和经济利益的需要以及大选的考虑,对对外政策进行一定程度的策略调整,采取一些缓和大国关系的举措;三是各大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增强。大国协调、磋商、合作的一面上升,但单极与多极之间控制与反控制、干涉与反干涉、牵制与反牵制等诸多方面的斗争依然相当激烈。

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区域经济合作势头加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2004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形势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独联体和拉美地区经济有各自的亮点。受世界经济增长加快和高新科技突飞猛进发展的带动,经济全球化趋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总体上表现出旺盛的发展潜力,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回升,跨国直接投资增加,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信息科技、生命科技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孕育着新的突破。原有的区域经济合作得到深化,新的区域经济合作规划不断提出,各种双、多边自由贸易安排十分活跃。

霸权主义受到的牵制在增多,打击恐怖主义的国际合作在加强,有利于缓和当前较为严峻的国际安全环境。世界各国在思考本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何方、如何应对威胁这一问题时,得出了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不同安全利益、不同安全观的摩擦碰撞加剧。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不得人心,各国人民不会长期容忍新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肆无忌惮地横行。和平因素的增长总体上超过战争因素的增长,战争政策注定难以摆脱失败的命运。国际社会正在对如何界定恐怖主义、如何打击恐怖主义、如何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进行深刻反思,普遍要求国际反恐斗争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开展下去。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利于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发展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各国更加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看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看清加强同中国合作能够获得互利、共赢。中国的和平发展正在对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产生深刻影响。

2004年的国际形势表明,世界各国人民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安全的、和平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世界,而不是一个烽烟四起、弹痕遍地、百业凋零、民不聊生,连觉都睡不好的世界。人心所向,大势必成。但是也应看到,国际形势中还存在局部战乱、冲突,你争我夺,有的本来可以不激化的矛盾也激化了,闹得世界还很不安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依然存在。恐怖主义的危害继续上升。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南北贫富差距继续拉大,南北矛盾进一步突出。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对战略资源、战略要地、战略通道和战略主导权的争夺趋于激烈。世界经济领域还存在诸多可以预测和难以预测的风险。

重大的成就

2004年是我国对外工作极为活跃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一年。我国全面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妥善处理同有关国家存在的矛盾分歧,积极化挑战为机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赢得了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

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更加巩固,相互关系处于务实合作、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期。彼此之间的高层往来增多,加深了同新一代领导人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磋商与协调,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创新思路,大力开拓互利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国从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大幅度增加,有利于促进南南合作。我国同非洲国家的关系取得新进展。倡议建立中拉合作机制,得到拉美国家的积极响应。启动中阿合作论坛,进一步密切了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周边环境仍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较好的时期之一。始终不渝地奉行睦邻友好政策,受到周边国家的普遍欢迎。坚持增信释疑,周边国家对我国的理解和信任在增加,发展对华关系的积极性在提高,经贸合作与交流的步伐在加快。我们通过真诚的努力,多做有关国家的友好工作,避免了因彼此间存在的具体问题而对相互关系造成大的冲击。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依存程度逐步加深。中国在周边地区的影响增大,周边国家希望中国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推动地区发展与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同各大国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得到新的发展,我国在大国关系的新一轮调整中继续处于主动有利地位。我们努力扩大中美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尽力减弱和消除妨碍两国关系发展的消极因素,中美关系大局基本稳定,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加强。对华关系没有成为2004年美国大选的主要话题。中俄签署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中俄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对两国关系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欧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方面的合作富有成效,中国同法国等欧洲大国的关系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与波兰等新入盟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呈现很大发展潜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前景广阔。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当前困难的症结是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两国人民都希望排除干扰,努力使中日关系稳定发展,这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

多边外交活动进入空前活跃的发展阶段。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塔什干峰会等多边外交活动,温家宝总理参加亚欧首脑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等多边外交活动,阐述我国对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的原则立场,引起热烈反响。我国推动举行了朝核问题第二轮、第三轮北京六方会谈,保持了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势头。以10+1、10+3为依托推进东亚区域合作,推动建立中日韩合作新机制。坚持上海合作组织的正确发展方向,促进在安全和经贸合作领域发挥更加务实的作用。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在联合国人权会上再次挫败反华提案。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商,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在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和苏丹达尔富尔等问题上坚持原则立场,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加强涉台外交,进一步巩固了国际社会承认一个中国的大框架。坚决遏制台湾当局的“台独外交”,再次挫败台挤入世界卫生组织和“参与”联合国的图谋。促使美国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不支持“台独”、反对台湾领导人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的立场,并公开表示台湾“不享有国家主权”。巩固和扩大国际社会在台湾问题上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越来越多的国家明确表示反对“台独”。

全面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经贸合作取得新的突破。2004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超过11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再次提升,位居世界第三。全年外商直接投资突破600亿美元,同比有大幅度增长。能源、资源领域的互利合作迈出坚实步伐。经过双方努力,已有数十个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最大限度地减轻油价飙升对国内经济的负面影响。维护经济安全。着眼经贸合作大局,积极化解和应对经贸摩擦。

在平等互利双向的基础上开展国际反恐合作,同有关国家的反恐合作取得新进展。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主张在国际反恐合作中加强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主导作用。参与反恐对话与磋商,深化反恐合作,举行联合反恐演习,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努力争取更多国际支持,遏制“东突”势力扩大国际活动空间。

政党、人大、政协、军队以及民间对外交往的优势和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有力地配合了我国总体外交,增进了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

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能够争取到宽松的战略环境,对外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就,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定、持续地执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证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世界人民的真诚愿望,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外交政策,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核心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争取到的根本权利,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立场。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外交进行过重大战略调整,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一贯的。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从来没有牺牲过自己的独立自主原则。新形势下,中国更加强调,坚持从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讲公道话,办公道事。始终坚持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容忍中国的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受到侵犯,绝不拿原则做交易。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和平问题没有解决,发展问题更加严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促进新安全观的树立,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处理国家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最早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将其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原则。实践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经得住考验,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中国始终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友好互利合作关系。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符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持通过对话解决国际分歧和争端,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对外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的方针就是冷静观察、沉着应对。这一方针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时代主题的要求,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而不是权宜之计。冷静观察,就是客观分析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的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把握世界大势。沉着应对,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慌不忙,处变不惊,善谋对策,从容应对。我们要立足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胸怀大志,珍惜机遇,埋头苦干,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把经济搞上去,把综合国力搞上去,把人民的生活水平搞上去;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我国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在事关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益的问题上,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问题上,要有所作为。过头的话不说,过头的事不做,即使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当头,不称霸,不谋求势力范围。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还要登高望远,协和四方,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国际关系。当今世界,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中负有特殊责任,大国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作为世界上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对我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相互同情与支持是我国巨大的政治优势。还有,多边外交的作用也日益突出。这些情况决定了:要重视改善和发展同各大国的关系;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要始终把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要把双边外交与多边外交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国外交主要是国家外交,同时也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政党和民间的对外交往。这几个方面的对外工作虽然各有侧重,但实际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新世纪新阶段,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将日益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标签:;  ;  ;  ;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004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对外工作_和平与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