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雪景山水画的起源探讨论文_莫晓雯

中国雪景山水画的起源探讨论文_莫晓雯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北京 100048)

雪景山水画是中国画中一个独特的门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要分支。雪有柔媚之姿、慧洁之质。也许正是由于这一自然特质,冰雪世界一直是人们喜爱的景致。雪为历代画家们竞相描绘,因为从文化方面看,雪之洁白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从作画的技法方面看,白色的雪较难表现,也有着特殊的表现方式。所以,自雪景山水画产生以来,便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吸引着画家跃跃欲试,由此为我们留下了精美的作品。而在中国漫长的文明史中,雪景山水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进,因画家们生活的社会时代特征、文化背景不同而显示出差异,同时也受其自身发生、发展的规律的影响。而每一次的发展都包括了文化和技法的演变,这些演变无疑都是在前人基础上的革新。雪景山水画,就在继承与创新中向前发展着,并且在每个时代都打上了印记,形成了具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艺术形式,显示出其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唐代的王维,宋朝的李成、范宽以至马远、马麟等,直到元代黄公望都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雪景山水作品,其中不乏让人拍手叫绝的作品。

中国雪景山水画的起源同山水画的起源有相似之处,而且都聚焦在一人身上——顾恺之。文化背景方面来看,雪景山水的起源与山水画的起源有着源流的关系。纵向来看,中国画在魏晋前以描绘人物为主,而到了魏晋时期,玄学盛行,清静无为、求仙问道、隐逸山林成为士大夫的终身追求。魏晋玄学推演了山水观念的转换,迁想妙得使山水获得了新的美学意义。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神超形越之外,玄对山水,自然的山水成为山水的自然。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文学上出现了山水诗,如谢灵运、陶渊明等潜心于山水,所以在1600多年前,山水画也在悄悄萌芽。虽然这时的山水画不如山水诗的发达,它只作为人物的背景和陪衬。或者我们可以说,这时期只是中国雪景山水画的萌芽。

据史书记载,东晋顾恺之是最早表现雪景的画家,从唐代的《贞观私画史》和《历代名画记》的图录,可知他曾画一幅《雪雾望老峰图》。《图画见闻志》也记载着:“写景则晋明帝有《轻舟迅迈图》,卫协有《穆天子宴瑶池图》,史道硕有《金谷园图》,顾恺之有《雪雾望五老峰图》”。与山水画起源不同的是,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等表现山水的作品有实物流传下来,而这幅《雪雾望五老峰图》早已失传,我们仅仅可以说,这是中国绘画史上著录的第一幅表现雪景画的题目,作品没有流传下来的遗憾,使后人无法得知这幅雪景山水的情况。之后,有传为南朝梁张僧繇作的《雪山红树图》。可以说这是现存最早的雪景山水画了,但有人根据这幅画的笔法认为应该是宋人的摹本。在此我们不做讨论,仅从技法方面看看这幅作品的特点。这时的山水画刚脱胎于人物画,刚刚从人物背景与衬托中解放出来,人们的主要视点还保留在人物身上,而对自然界的风霜雨雪还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画家对自然的观察能力的认识程度还处在初级阶段,所以,无论从技法上还是创作主旨上看,都有人物画的影子。《雪山红树图》以雪山为主,各峰交错,用青绿重色画出山水树石,用留白法来表现雪,并以不透明的白粉晕染山头,运用物理遮盖敷于画面,来强化白色,前景则用朱砂点出艳红的枫树,一方面点明了节气,另一方面可以衬托雪之洁自,加强氛围。总体来看,这幅雪景图的特点是设色温润,线条简单,用线条描绘勾勒出轮廓,再染色,这些都是人物画的技法,所以,人物画的方法表现的雪景山水必然少了自然气象的阔达之感。雪山的描绘是在画家对自然雪景充分的观察与体验下创作出来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山自然阴阳面的状态,没有更深层的修饰,却也谈不上真正的写实,或许这便是萌芽时期不可避免的稚嫩。这一时期的技法,可以归结为白粉敷染,直接将白粉涂抹于树枝、屋顶、山尖之上,来表现积雪的厚重。“皴”这种雪景山水的代表技法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出现,所以我们说,这还仅仅是雪景山水画的萌芽阶段。

如果说前面的雪景山水画只是算是萌芽的话,那么唐代王维的《雪溪图》无疑成为真正的起源,这也是美术史家一致公认的。因为它既有实物的证据,有理论的支撑,还有对传统雪景山水画技法的确立。唐代是一个强盛的时代,疆域空前广大,经济空前繁荣,对外交往空前频繁,其灿烂的文化成果大大影响了周边国家。社会的安定,国力的强盛,政治的自由,文化的交流,加上画家在继承基础上写实能力的提高,使山水画及雪景山水画进人了一个自由发展的新天地。王维以诗人的学养发挥画家的气质,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揭示了诗与画的关系,从而提出了山水画意境表现中的一个准则——画中有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历史线索的过渡,而是一个线索的分枝,是美学上的平行关系。山水画中意境问题的提出,是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侧重点的转变,是在美学上的完善。

王维(701—761),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人称“诗佛”。出身与官宦之家,父亲为汾州司马,去世较早,母亲虔诚奉佛,这对王维后来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王维少年时被人称“俊才”,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相。但仕途屡屡遭挫,后以禅诵为事,诗画以自娱。其诗书画都很有名,卓越的文学才能之外,还是出色的画家,又擅长音乐。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造就了王维对自然山水之美的敏锐独特喜好及细致入微的体悟,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十分传神,略事渲染,便可表现悠远的意境。

王维喜画雪景,《宣和画谱》中记述其所绘山水画目共计一百二十有六,其中相关雪景图目就有二十余件。王维追慕恬静和禅理生活并且对中国画有很大的贡献,他最早使用了水墨渲染的手法来表现雪景。他的雪景画以丰富的联想和娴熟的中国画笔墨技巧,把山石的皱擦减弱,并用大面积渲染的“借地为雪”的留白方法,造成画面积雪的清新细腻,使传统雪景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虽然如此,但王维的雪景山水作品很多都存有争议,还有待进一步的考证,如《江山雪霁图》现藏于日本,也是争议较大的一部作品。若从作画风格上来看,此画具有王维的画风。用线条勾勒,空勾无皴,仍带有李思训青绿山水的影子。

而《雪溪图》从抒情的角度描绘景物,表达了“乐山乐水”的思想。雪景山水是构图的主体,作者以丰富的联想和娴熟的中国画笔墨技巧,把淡泊恬静的诗意展现在画面上,用柔和的线条勾出轮廓,不施色彩,而远景的水和天以墨的浓淡渲染出阴阳向背,利用大面积渲染的的留白法,表现山水的神韵,他最早使用了水墨渲染的手法来表现雪景,从历代雪景山水传世作品来看大都以水墨类为主,可见王维首创之功。这幅画从构图方面看,以平视的角度作深远的描绘,虽然画法简单,但给人平远、清疏的意趣,使观者为之舒畅,让人沉浸在平和清疏的雪景山水中,可展现其追慕恬静和禅理的生活情趣。这幅作品使传统雪景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反映了唐代的雪景山水画水平和基本面貌。王维的《雪溪图》使雪景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也成为后世一千多年来雪景山水画的不变之宗。

把王维谓为始者,还因为王维的画论《山水论》为第一部涉及雪景山水画的理论文献。《山水论》记载:冬景则借地为雪,樵者负薪,渔者倚岸,水浅沙平。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开创之功,雪景山水画最初的表现手法便是“借地为雪”,这一技法成为后世雪景山水画的主要技法之一,可见对后世的影响。王维的画作和画论也为后世的雪景山水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借地为雪”到后世的发展,还包括在树枝侧面着意留白来表现积雪。“借地为雪”可以使画面积雪清新,给人细腻、蓬松的视觉效果,用极少的笔墨表现复杂的画面,展现了画家的智慧,使传统雪景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整个画面更有一种冰清玉洁的清澈和明净,使得雪景山水画从最初的描绘自然真实到表达作家主观艺术情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雪地实景,苍茫而润泽,冰雪覆盖了自然界中的山川树木,使人们的视觉不再被五彩缤纷的万物所迷惑,从而使人们更为关注于白茫茫的冰雪积压、融变的过程,这种自然属性恰好与水墨形式相得益彰,无疑是促进雪景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也为后世画家对水墨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入的挖掘作好了铺垫。可以说,王维官场上的失意造就了他的巨大成就,半隐居的生活和参佛的经历使他有独特的眼光,由此表达中国传统文人的理想,使得其审美品位及人文理想发扬光大。

总之,从东晋的顾恺之开始,至今已有1600多年时间,雪景山水画经历了包括萌芽、产生、成熟、兴盛、衰落、复兴等发展过程。雪景山水画的作品自然也是五彩缤纷、各有千秋的,侧重写意的自然洒脱;侧重工笔的清新脱俗。黑白两种原色描绘出的变幻无穷的美妙世界,让我们不得不深深地折服于画家的精妙构思和一支神奇妙笔。画家描绘出了大自然的美丽幻境,赋予雪冰霜玉洁的精神,雪又代表了画家的思想品格。雪由于其洁白无瑕的特性,受到历代文人雅士的极高赞誉。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文学作品中还是绘画艺术,有很多名家,歌颂雪、赞扬雪,并留下了惟妙惟肖的作品,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颇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

作者简介:莫晓雯,江苏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莫晓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中国雪景山水画的起源探讨论文_莫晓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