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论文_张磊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论文_张磊

淄博万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建筑工程建设中,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充分了解工程所处区域的地基条件,为工程地基处理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基础稳固性,为建筑整体安全性能提供良好保障。而对于一些相对恶劣的地基条件,需要采用相应的地基处理技术,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1工程概况

城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及方法,调查分析目标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拟建建筑位于运城市城区北部,勘察阶段属一次性详细勘察。拟建建筑物分别为七栋住宅楼、商铺和幼儿园。

2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拟建场地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勘察范围内无地表水。该区位于临汾—运城新裂陷南部的运城凹陷,属山西地震亚区,距离区内两大断裂带中条山山前断裂及峨嵋台塬断裂较远,基本不影响本工程。工程场地所处地貌单元属运城盆地,属河湖相沉积地貌。建筑场地范围内地势较为平缓,最大高差1.92m。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成因的杂填土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成因的粉土、粉质黏土及粉砂组成,总体属堆积地形。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在粉土组成的含水层中,属于潜水含水层。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排泄主要以大气蒸发及人工抽水。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0.55s。地震稳定性一般。

3勘察工作布置

按照相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勘探点按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原则布置。本次勘察勘探点间距13.6-30.0m。在进行建筑抗震设计时,根据详查规范,小区建筑比较集中,并且地质特征差别微小时,高层建筑间的钻孔数量至少为1,故本次勘察每栋高层建筑均布置1个剪切波速孔。勘探孔深度主要依据建筑物基础类型及宽度、预估基底压力、预估压缩层深度及满足抗震性能评价确定,本次勘察最大深度70.0m,勘探点深度已进入主要持力层并深入稳定分布地层。

4勘察技术与方法

4.1技术方法

针对本次工作的目的任务,结合相关的技术规范,本次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采用了钻探工程和土工试验等工程技术手段。其中,钻孔采用标准贯入试验重锤自动落锤方法;取土试验采用活塞式薄壁取土器,每隔2m取样1件,土层较薄时取样间隔缩小,岩心采取率大于75%;探井开挖均采用人力,每隔1m取样1件,原始土样级别为Ⅰ;土工采用人工激震单孔波速检层法,测试深度25m,测试竖向间距为1.0m。室内土工试验主要项目为:比重法测比重,高压固结试验测定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等;快剪测定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光电式塑液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塑限;颗粒筛分。黄土湿陷性采用室内压缩试验测定,湿陷起始压力试验采用双线法。

4.2岩土工程参数统计

具有相同地质年代及工程地质特性的指标视为一个工程地质体来统计。夹层及透镜体指标不参与统计,同时,先舍去明显异常的不合理指标,经初步统计后,再根据数理统计3σ准则剔除不合理数据,从而确定指标合理区间值。地基变形计算压缩模量宜按实际压力段根据固结试验成果取值,计算时以土的自重压力和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之和,在压缩曲线上找出对应的孔隙比,然后计算出相应的压缩模量。原位测试指标标贯击数通过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实现。

5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

5.1振冲法地基处理技术

振冲法施工作业技术是建筑施工作业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它对其地基的加固作用有着很好地处理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作业中都会采取这种方法对其进行加固。一般振冲法有两种类型:一类是振冲密实法;二是振冲桩法。两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有其各自的特点。下面则进行详细的阐述:如在施工作业中遇到砂土质地的地基则会采用振冲密实法技术进行施工作业,主要原理是它可以通过密实的方式来提高砂土之间的间隙,将解决砂土中的液化问题,从而提高砂土的密实度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如在施工作业中遇见砂土颗粒较大的情况下,且土质中蕴含大量的水分,则在此情况下需要采用振冲桩法。采用振冲桩法主要是利用碎石对其地基进行填充,进而增加地基的密实度,以提高碎石在地基中的密度,进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5.2强夯法和碎石桩法联合处理技术

在对建筑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时,首先需要在填土层处理碎石桩,在处理完成之后才能选定好强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能够挤密地基,形成良好的排水固结状态。在确定了强夯点之后,需要用巨大冲击力把碎石桩击散,将其挤入到附近护土层当中,保证在地基上不形成密实碎石复合地基,这样整个地基的稳定性和地基强度都会显著提升,进而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要求。强夯法是地基施工当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技术手段,为了保证夯击的成效,必须要把控好夯击的深度、次数等。在具体的夯击工作当中,可以在完成高能量的夯击处理之后,选用低能量再夯击一次。

5.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和粉喷桩联合处理技术

粉喷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进行联合应用的话,能够凭借二者本身的固结能力同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可以发挥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高承载力优势和粉喷桩的侧限约束能力。上部地基土应用的是粉喷桩,那么整个变形能力就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而使得整个土体的抗剪强度大幅提升。在将两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联合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是桩自身的强度,假如桩自身在浇灌当中与设计不相符的话,将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均匀性以及密实度。于是在运用联合地基处理技术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的一个条件就是桩自身在浇灌当中可以达到预期建筑施工的要求,且不会对混凝土带来影响。

5.4排水固结法处理技术

排水固结法也是建筑地基处理施工中常用的一种地基处理技术,其主要通过在软土土层设置竖向排水柱(塑料排水袋或砂井),然后在地基荷载的作用下,将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逐渐排出土层外,有效减少软土地基的孔隙比,使得地基逐渐固结变形,达到改善软土地基强度的目的。排水固结方法包含多种:(1)堆载预压法。通过在目标软土地基之上进行临时土石堆填,借助土石的重量对软土地基进行加载预压,加速地基沉降过程,从而使建筑地基固结提前,然后将预压的土石卸掉,在其之上进行建筑建造,可以有效消除建筑基础部分均匀沉降。(2)电渗排水法。此方法主要是利用电渗加强软土地基的排水速度,进而来巩固地基的稳定性。具体而言,则是通过电流插入金属电极的方式来直接对软土地基产生作用,通过阴阳极电流的方式对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进行排除,从而达到排水的效果。

5.5填换型地基处理技术

在软土地基施工作业中,若是无法对其进行很好地加固,则可以采取填换型这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强度较好的土质对其软土进行更换,一定程度上来增强软土地基的承载力。但是在进行换土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则稳定性较好且抗腐蚀性较好的砂土、碎石进行填充,否则不仅仅会延误工期更不会达到较好的压实效果。选择好的材质一定程度上为了加固软土地基,另外也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其抗压性,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为建筑施工此后的施工作业流程提供良好地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岩土勘察,可以为地基处理提供全面的数据信息,方便设计人员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法。在实际施工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勘察方法,明确基础本身存在的不足,配合可靠的地基处理技术,切实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民华.浅谈城市建筑工程的岩土勘查及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信息,2018,(5):101-102.

[2]杨嘉玮,罗敏.浅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查及地基处理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0):194-195.

论文作者:张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中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探讨论文_张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