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_核心家庭论文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_核心家庭论文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市论文,特征论文,类型论文,家庭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8)11-0022-08

1 前言

近年来北京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家庭在分享体育所带给他们健康、快乐和幸福的同时,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和个性诠释着他们对体育的理解、热爱与激情,从而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消费热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为了探析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的体育消费特征,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城八区(东城区、西城区、海淀区、朝阳区、崇文区、宣武区、丰台区和石景山区)的1300户居民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不包括集体户,家庭户主要是指具有婚姻和血缘关系,且居住在一起的家庭。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阅读并研究了有关家庭史学、体育消费学、体育营销学、体育社会学等方面的书籍,查阅了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体育报刊、统计书籍等方面的资料。

2.2.2 问卷调查

本研究所设计的问卷分别经过3轮专家调查确定其信度和效度,经过效度与信度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别为0.88和0.87,符合社会学的研究要求。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问卷1273份,回收率为97.92%,有效问卷1232份,有效率为94.77%。

2.2.3 数理统计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因子分析、平均数、百分率统计、卡方检验,所有统计计算均运用SPSS10.0统计软件完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的划分及概念界定

根据统计结果,并结合研究需要,本文最终将北京市家庭主要划分为单身家庭、未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等6类家庭来进行研究。分别对上述6种家庭类型做了如下概念界定:1)单身家庭,指目前或将来打算不娶(不嫁)而又独身居住的男人或女人;2)未育家庭,指刚结婚不久或目前还没有打算要孩子的年轻夫妇家庭;3)核心家庭,指一对夫妇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4)主干家庭,指由一对夫妇与父母(或父母中的一方)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5)空巢家庭,指由于儿女在外学习、工作或已各自成家等原因而使家中仅剩一对老年夫妇的家庭;6)单亲家庭,指由于离异、丧偶或两地分居等原因而使核心家庭父母中的一方与子女共同生活而组成的家庭。其他家庭如隔代家庭、丁克家庭、多代家庭和联合家庭等等。

3.2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时间特征

3.2.1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闲暇时间支配使用情况

在所有被调查的单身家庭中,有50.8%的家庭每天拥有闲暇时间1~2h,占被调查户数的一半以上;排在第二、三位的分别为“2~3h”和“3h以上”,依次占被调查户的28.1%和12.9%;拥有闲暇时间30 min以下的家庭所占比例最低,仅为3.0%;核心家庭和未育家庭在时间分布上所面临的情况大致相同,在两者所有被调查的家庭户中,按平均每天拥有闲暇时间的多少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1~2h、2~3h、3h以上、0.5~1 h、30min以下。这表明伴随着家庭结构的逐步建立及稳定,同单身家庭相比,上述两种家庭类型在时间总量一定的前提下,其成员面临着更多的制约和压力;主干家庭在闲暇时间的分布上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不均衡状态,其中“1h以下”和“2h以上”分别占33.6%和44.1%,同其他五种家庭类型相比,主干家庭成员数量众多,家庭关系复杂,生活负担较重,因此,为缓解压力家庭中的年轻夫妇往往会选择牺牲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加班和学习等,这就使得他们的闲暇时间相对减少。另一方面,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他们大多不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生活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具有相对较多的闲暇时间;在所有被调查的空巢家庭中,每天拥有闲暇时间超过3h以上的家庭占96.9%,这表明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空巢家庭都拥有较为充足的闲暇时间。此外,在所有被调查的单亲家庭中,有48%的家庭每天拥有闲暇时间1~2 h;排在第二位是每天拥有闲暇时间0.5~1 h的家庭户,所占比例为23.47%,两者之和约占被调查户总数的71%,这表明,目前北京市单亲家庭也同样存在闲暇时间相对不足的现象。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除空巢家庭以外,北京市其他五种家庭类型都存在闲暇时间相对不足的情况。这表明,能否获得充裕的时间保证,仍将是制约北京市大多数家庭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未育家庭仍以室内活动为主;从活动内容的分布上来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单亲家庭排前三位的情况基本一致,依次为:1)教育子女;2)看电视;3)上网。这表明伴随着家庭人口数的下降,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简单和重要,于是亲子关系受到普遍重视。教育子女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上述三种家庭类型闲暇时间活动的中心;空巢家庭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活动的排序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其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1)参加体育活动;2)读书看报;3)聚友聊天。很明显,参加体育活动已经成为目前北京市大多数空巢家庭闲暇时间安排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和关注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发展变化必将成为今后体育消费领域研究的热点。

综合以上分析,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在闲暇时间的使用安排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在闲暇时间活动内容安排上除单身家庭、未育家庭和空巢家庭体育锻炼所占比重较高以外,在其他4种家庭类型中所占比重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2.2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除单亲家庭以外,其他五种家庭类型成员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清晨和晚饭后。这与“一日之计在于晨”、“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等生活及养生观念有关。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单亲家庭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晚饭后和双休日(其他),由于此类家庭父母的年龄多在31~40岁之间,孩子还在上学,再加上平常工作家务繁忙,因此,在体育锻炼时间安排上同其他类型家庭相比较为紧张。除清晨外,核心家庭的成员多选择在晚饭后锻炼,而主干家庭大多选择在周末进行。这主要是由于核心家庭中的父母,其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在家中的角色大多是夫妻和父母,家庭关系简单,家务劳动相对减轻,因此,饭后有充裕的时间去锻炼;主干家庭的父母由于上有老下有小,家务繁重,因此,只好选择时间充裕的周末去锻炼。

综合上述分析,除空巢家庭以外,其他五种家庭类型体育活动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晚、双休日或节假日进行。

3.3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空间特征

在所有被调查的单身家庭中,选择中低档健身场所进行体育消费的中选率最高,占31%,约为总数的1/3,由此可见,当前大多数单身家庭从事体育锻炼时通常以中低档健身场所为主。此外,选择“其他”选项的频率也很高,在所列选项中排第三位,中选率为15.9%,这表明,目前北京市单身家庭在体育消费场所的选择上还具有灵活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在所有被调查的未育家庭中,按中选频率高低排前三位的依次为:1)中低档健身场所;2)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3)公园、社区广场,这表明,目前北京市大多数未育家庭对体育健身场所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中低档的价位上。此外,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作为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经营方式和消费模式,也备受未育家庭的喜爱和光顾。核心家庭在健身场所的选择上,按中选率高低排前三位的依次为:1)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2)公园、社区广场;3)其他,其中,选择学校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作为健身场所的比例最高,为31.8%。在调查中发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是促使核心家庭做出这种选择的最大动因,再加上学校对外开放经营的体育场(馆)具有价格适中、管理规范、设施设备齐全、从业人员专业性高、停车方便、安全等特点,也成为吸引核心家庭做出消费选择的主要因素。在所有被调查的主干家庭中,选择公园、社区广场的比例最高,约占30%左右。调查发现,大多数主干家庭中的父母平时工作家务繁忙、承担社会压力较重,再加上家庭成员众多,关系复杂,其体育消费心理和习惯各不相同等原因,给组织全家人一起出行从事体育锻炼带来了一定困难,而公园、社区广场作为一种便捷的消费场所,具有绿化好、离家近、出行安全方便和不收费等特点,这迎合了主干家庭的结构特点及其成员的消费习惯。在所有被调查的空巢家庭中,选择公园、社区广场(也包括公路和街道等免费运动场所)的中选率最高,占33.8%,其次,为单位福利性场所(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占21.4%,两者之和达55.1%,超过中选总数的一半多,这表明,目前北京市大多空巢家庭在健身场所的选择上,仍以免费或低收费的场所为主。在所有被调查的单亲家庭中,选择以学校作为健身场所的,其中,选频率高达37.1%,这表明,对大多数单亲家庭而言,围绕子女的教育仍是其家庭活动的中心,而目前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的体育消费主要是在学校实现和完成的,这就使得父母在做选择时以优先考虑学校为主。

综合上述分析,目前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方面,仍以中低档健身场所为主。此外,学校对外经营体育场(馆)作为一种极具文化特色的体育经营方式和消费模式,也受到了众多家庭的光顾和青睐。

3.4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结构特征

3.4.1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支出构成

除去必要的日常生活消费外,在被调查的5项消费支出中,交通和通讯是目前单身家庭最主要的支出,占23.6%(表6)。此外,住房和体育分别占22.4%和18.2%,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未育家庭排前三位的依次为:住房、交通和通讯、体育,各占34.8%,25.6%和14%,其中住房和交通通讯之和约占总频数的60%。这表明,目前对大多数未育家庭而言,住房、交通和通讯仍是其主要的支出,虽然体育在上述5项消费支出中居第三位,但从消费的数量和水平来看,同前2项的差距依然明显;调查数据显示,子女教育依然是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最主要的家庭支出,分别占27.9%和23%,此外,体育在两种家庭类型中均居第五位,中选频率分别为12.4%和12.5%,这表明体育在这两种家庭类型的日常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人均收入水平较低、闲暇时间相对不足、体育消费意识及观念淡薄等等;空巢家庭在上述5项消费支出中,医疗支出的中选频率最高,占38.2%,体育位居第二,占23.8%。这表明除医疗外,体育已经成为目前北京市大多数空巢家庭日常生活支出的一部分,但从消费金额上来看,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单亲家庭在上述5项消费支出中,子女教育费用所占比例最高,为36.1%。其次为医疗,占16.1%,体育排在第四位,占13.2%。这表明以往被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大改善。此外,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大多数单亲家庭对体育的需求程度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3.4.2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项目

目前北京市六种家庭类型体育消费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并举。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整体上处在由观赏型消费向参与型消费过渡的阶段。此外,大多数单身家庭由于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和专项技能,他们需要丰富的文化生活,在体育消费上他们注重健康、休闲娱乐、文明和高雅,讲究科学锻炼,参与型体育消费是主流;从消费的频次和数量上看,大多数未育家庭仍以实物型消费为主,但从消费的趋势上来看,目前正处在由“观赏型”向“参与型”消费过渡的阶段;同过去相比,如今大多数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和单亲家庭的父母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因此,在体育消费过程中,他们重视体育的健身和文化功能,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在挑选商品上通常趋于保守,一般是中高档商品体育消费的主流;空巢家庭由于受收入、年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变化的影响,体育消费观念以物美价廉为主,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注重使用价值和效果。

3.4.3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活动项目

目前北京市单身家庭喜欢的前3项体育运动依次是:羽毛球(15.8%)、游泳(13.6%)、网球(12%)。这表明,大多数单身家庭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有着明确的目的和要求,能够主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他们往往是一些新兴体育项目的追随者和体验者;未育家庭比较喜欢的前3项体育运动依次为:羽毛球(17.6%)、游泳(16.1%)、跑步(14.7%)。这表明,未育家庭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适合两人运动的非对抗性运动项目为主;核心家庭比较喜欢的前3项体育运动依次为:游泳(16.0%)、羽毛球(10.4%)、乒乓球(9.1%)。这表明,伴随着家庭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对体育认知程度的提高,大多数核心家庭的父母们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地对孩子进行绘画、美术、舞蹈和钢琴等方面的投资转变到体育上来;主干家庭比较喜欢的前三项体育运动依次为:羽毛球(21.6%)、跑步(11.0%)、乒乓球(10.4%)。研究表明,主干家庭由于成员众多、年龄差距大、时间分配不均、体育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等原因,从而使得他们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和层次性的特点;空巢家庭比较喜欢的前3项运动依次为:健身操(17.5%)、慢跑(14.9%)、武术(14.0%)。这表明,同其他家庭类型相比,空巢家庭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简便易学、场地局限性小和健身娱乐性强的项目为主;单亲家庭比较喜欢的前3项体育运动依次为:羽毛球(17.1%)、游泳(13.7%)、跑步(12.4%)。这表明,单亲家庭在运动项目的选择上主要以简单易学、经济实惠、强身健体和娱乐性强为主。此外,调查中还发现,单亲家庭子女的消费意愿和喜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家庭体育消费的倾向和选择。

综合上述分析,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还呈现出如下特点:1)在活动项目的选择上,体现出兴趣广、多样性、层次性、选择面宽的特点;2)目前深受广大居民家庭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具有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对抗强度不大、运动负荷适中的特点。

3.5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观念特征

3.5.1 价值观念

在所有被调查的家庭户类别中,单身家庭、未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分别有78%、58.4%、55.8%、57%、96.1%和58.2%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值得和值得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此外,分别有20.5%、37.95%、39.0%、39.2%、3.9%和36.7%的被调查者对家庭在体育方面进行投资持一般或中立态度,这表明,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已经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此外,也应当看到,还有相当比例的家庭户持中立态度,这说明目前仍有相当部分的家庭还没有或不完全认识体育的真正价值及作用所在。因此,对所有体育从业者和经营者们而言,要想使绝大多数北京市居民家庭都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3.5.2 生活观念

在所有被调查的家庭户类别中,单身家庭、未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分别有96.2%、85.4%、74.4%、72%、94.5%和78.6%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表明,体育作为一种消费品、一种文化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京城家庭所认识和接受。此外,目前北京市绝大多数居民家庭对体育消费持较大的理性态度,即严格保持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3.6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行为特征

3.6.1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的动机

目前,北京市六种家庭类型在体育锻炼动机的选择上大体一致,其中排前三位的分别为:强身健体、娱乐休闲、健美减肥。这表明伴随着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体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得以显现,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参与体育锻炼视为一种很好的社交手段和交友方式。特别是一些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不同家庭类型的成员通过共同参与,身心既得到了娱乐,又促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从而增强了整个家庭的融洽度。

3.6.2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在所有被调查的单身家庭、未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和单亲家庭中分别有3.8%、57.4%、55.4%、48.3%、52.3%、54.1%的家庭户经常选择与家人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分别有32.6%、20.4%、23.7%、11.7%、21.1%、9.1%的家庭户经常选择与邻居朋友一起参加体育活动;分别有49.2%、5.7%、9.3%、10.2%、2.3%、22.5%的家庭户经常选择个人单独活动;分别有14.4%、18.5%、11.6%、29.8%、24.3%、14.3%的家庭户通过参加有组织的活动进行体育锻炼。这表明,近年来伴随着北京市平均家庭人口数下降,大多数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简单而重要,很多人开始注意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家人一起共同体验和享受体育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与健康。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北京市目前家庭类型中除空巢家庭外,其他五种家庭类型都存在闲暇时间相对不足的情况,闲暇时间是制约北京市大多数家庭体育消费的关键因素。同时调查发现,参加体育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市大多数空巢家庭安排休闲时间的主要内容,因此,要研究或关注老年人体育消费的发展变化。同时,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在闲暇时间的使用上,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差异性特点,单身家庭、未育家庭和空巢家庭用于体育锻炼进行休闲的时间明显高于其他家庭类型。除空巢家庭以外,其他5种家庭类型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晚、双休日和节假日。

2.北京城市居民户外活动空间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矛盾,加上其他因素的制约,在进行体育消费时,单身家庭对体育场所的选择具有灵活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六种家庭类型在选择体育健身场所方面,以中低档健身场所为主要选择对象。调查还表明,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最受各类家庭青睐,可见,学校对外经营体育场(馆)既有需求,又能缓解市民因体育活动空间不足而造成的矛盾。

3.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中,用于体育消费的支出目前仍处于较低的水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较低、闲暇时间不足、体育消费意识及体育观念淡薄。空巢家庭在体育消费支出虽然位居第二,但消费比例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大多数单亲家庭对体育的需求程度也处于较低的水平。目前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中,从体育消费的内容和方式来看,仍然以实物性消费为主,从发展趋势上看,由观赏性消费向参与性消费过渡。在体育消费的过程中,各种家庭类型都非常重视体育的健身和文化功能。

4.北京市6种家庭类型在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上呈现出多样性、层次性的特点,普遍喜爱简单易学、趣味性强、对抗强度不大、负荷适中的运动项目。

5.北京市大多数居民家庭已经接受了“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家庭还没有或者不完全认识体育的价值和作用,还没有把体育作为家庭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整体上看,体育作为一种消费品、一种文化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北京家庭所认识和接受。

6.随着北京市居民家庭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政府对体育的宣传和推动,体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得以显现。通过一些有组织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家庭把参与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很好的社交手段和交友方式,许多家庭认为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相互了解,增强了家庭的融洽度。

4.2 建议

1.要根据北京的具体情况,建立不同层次、不同消费水平的体育活动场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场(馆),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同时,应加大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力度,加大政府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现有体育场(馆)设施的开放程度和利用效率,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家庭参与到体育消费的行列中来。在经营理念上,应针对不同的家庭类型,根据其家庭结构、收入水平、成员状况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来制定细化营销策略,不断提高服务产品的质量,丰富服务产品的种类,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类型居民的体育消费需求,走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化、平民化道路。

2.加强舆论宣传,积极正确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充分发挥各种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使北京市家庭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意识,并建立科学、文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3.要根据北京的条件,从北京市家庭体育消费的实际出发,在开放体育场(馆)的同时,更要注重公园、街道、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及设施的投入与建设。

4.加快体育产业政策制定出台步伐,提高整体协调能力。北京市政府及体育相关部门应结合北京市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的特点,提高刺激消费政策的整体协调能力,不断引导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日趋合理化。

收稿日期:2008-06-10;修订日期:2008-10-10

标签:;  ;  ;  ;  

北京市不同家庭类型体育消费特征研究_核心家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