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江显春, 应盼

江显春 应盼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310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小板抗体阳性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和输注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 2,123例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结果2123例患者中共检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7例(21.5%),其中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2%(259/11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呈正比(P<0.01),并且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输血等免疫因素刺激导致产生血小板同种抗体,输血次数越多,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概率越大。为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建议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输注。

关键词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出血性疾病的治疗[1]。与此同时,血小板输注无效(PTR)的问题日益突出。一般临床上鉴定PTR标准是指患者连续2次血小板输注,或者在2周内3次血小板输注(包括不连续输注)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血小板数量未增至预期值,临床症状无改善[2]。血小板同种免疫是引起PTR的重要原因之一,且与PTP、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TP)等相关[3]。据统计,其中约10%~20%的PTR,90%的NATP和绝大多数PTP是由HPA不合所引起[4,5]。因此,对血小板输注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配型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采用固相凝集法对输血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截至2015年11月共检测2,123例,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2,123例本院实施输血患者,其中男性1,009人、女性1,114例(有妊娠史者235人),年龄13~70岁,病种涉及恶性肿瘤、血液病、肝肿瘤、肝硬化、脾亢、外伤、DIC等,其中血液病最多有1632例。患者至少输注过一次血小板或其他血液制品,最多者输注血制品32次,只有67例在检测前未行输血治疗。其各自所患疾病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所有样本采集均符合要求。

1.2仪器与试剂 以上仪器和试剂均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1.3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血小板筛检细胞为冻干血小板,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执行。

1.4检测结果判定 阳性结果: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表面;若指示红细胞只部分结合到反应孔底部,并且结合的区域比阴性对照大,即为弱阳性,表明患者血清或血浆中含有血小板抗体。阴性结果:指示红细胞在反应孔底部中央形成红细胞聚集,表明患者血清或血浆中不含有血小板抗体。如果结果可疑,或阳性对照和/或阴性对照没有出现正确结果,则重新检测。

1.5血小板输注效果评定 本次研究中的血小板制品源自浙江省血液中心,均为单人份机采血小板,每袋容量在160~380ml之间,血小板计数>5×109/L。输注时流速为患者能够承受的最快速度输入,在给患者输注时患者均未出现肿胀、感染、发热等不适。所有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的病例输注血小板后都进行疗效评估,在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病例中随机抽取500例进行输注后疗效评估。血小板的输注疗效主要依据输注后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断,输注后1hCCI<7500,24hCCI<4500判定为PTR[6]。

1.6 统计学方法 根据采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结果

2,123例患者中共检测出血小板抗体阳性457例(21.5%); 血小板抗体阳性中有199例(43.5%)根据CCI判定PTR(CCI值均小于正常,输注后1hCCI平均值2975,输注后24hCCI平均值1831),在随机抽查的500例血小板抗体阴性者中,只有23 例(4.6%)判定为PTR(输注后1hCCI平均值5268,输注后24hCCI平均值3015)。

根据不同性别、不同血型、不同输血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关系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根据血小板抗体阳性与输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关系见表2。

3.讨论

同种免疫性抗体的产生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重要原因。多次输血小板的患者可能产生同种免疫抗体,其中HLA由于抗原性较强,抗体产生频率较高(80% 左右)。若给具有HLA抗体及血小板抗体的患者随机输注血小板,则抗体可与输入的血小板反应,致使血小板减少造成PTR[7]。本研究对2123例输注血小板制品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457例(21.5%)。统计显示,有血小板输注史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输注史患者。输注次数>3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小板输注次数<3次的患者,这与文献报道输注次数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符合[8-9],呈明显的正相关。这主要是由于同种异体血小板进入患者机体后,体内免疫系统激发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自身血小板抗体,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其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刺激也逐渐增强,从而使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逐渐上升。除此之外,研究结果还发现性别、血型与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之间也存在统计学意义。从表1统计结果可知,女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23.2%(259/1114),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9.6%(198/1009),这可能与女性患者妊娠相关;不同ABO血型间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O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4.9%(186/748)、AB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22.1%(49/222),明显高于A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9.5%(115/589)、B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19.0%(107/564),这可能与本研究统计的血小板输血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为血液科病人,骨髓移植前后输注ABO不同型血小板相关。

本研究统计的血小板输注患者中以血液病恶性肿瘤等病理性等居多,导致PTR的原因一方面与这些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和特殊性有关,另一方面该类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反复多次输注血液制品(包括: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等),必然增加刺激自身免疫系统产生除ABO血型系统抗体外的抗-HPA和(或)抗-HLA等血小板同种抗体的几率[10]。一旦抗体产生,输入血小板被大量巨噬细胞所吞噬,使输入血小板的寿命进行性缩短,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算不增反减,输血疗效不佳,即发生PTR。从表2统计结果可知,血小板抗体阳性者与抗体阴性者血小板输血后根据CCI判定输注效果明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印证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临床上导致PTR的常见原因。

综上所述,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性别、血型、输血次数存在相关性,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输血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PTR也存在相关性,说明免疫因素是导致血小板同种抗体产生的主要因素,并且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导致PTR。目前针对PTR最好的对策是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并对阳性患者进行配合性血小板输注[6]。临床上应积极倡导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既可以作为血小板输注后疗效的评价,又可为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未能提出解决PTR的有效措施,后续研究将针对本次研究所总结的影响PTR的原因,进行分组试验分析,望寻找到解决PTR的有效解决办法。

参 考 文 献

[1]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39.

[2]吴基,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36.

[3]Metcalf P, Watkins N A, Ouwehand W H, et al.Nomenclaturc of human platelet antigen[J]. Vox Sang , 2003,85(3):240-245.

[4]Glldman M , Trudel E , Richard L, et al. Report on the eleventh lntemational Society of Blood Transfusion Platelet Genoty ping and Serology Workshop[J]. Vox Sang , 2003, 85(2):149-153.

[5]Kickler TS.The challenge of platelet alloimmunization: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J].Transfus Med Rev,1990,4(4):8-18.

[6]Vassallo RR.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of antibodies to human platelet antigen in platelet transfusion-refractory patients[J].Immunohematology,2009,25(3):119-124.

[7]田莉,夏琳,杨桂芳.微术凝胶免疫技术检测血小板同种抗体及配型的临床应用[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8,21.

[8]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1-204.

[9]熊婷,周小玉,汪承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74-74.

[10]Agarwal N, Chatterjee K, Sen A, et al. Prevalence of platelet reactive antibodies in patient's refractory to platele transfusions[J]. Asian J Transfus Sci,2014,8(2): 126-127.

论文作者:江显春, 应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  ;  ;  ;  ;  ;  ;  ;  

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论文_江显春, 应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