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习任何学科都需要反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与进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养成学习反思习惯、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养成解题后反思习惯,都有利于学生在反思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提高解题能力,让良好的反思学习习惯成为他们终生受用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学习 培养 反思习惯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高中数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去探讨。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初中时期数学成绩很优秀,但升入高中后,随着知识难度、深度的加大,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明显的下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惯于初中机械性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没有养成学习反思的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的重要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反思意识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反思是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思维进行科学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可以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的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仅从认知的角度来考虑教学内容,关心的是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缺乏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造成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因此,教师要针对数学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探索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反思习惯。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
著名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也是数学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创设反思情境,提供反思策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
1.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
(1)概念教学应引导学生反思。
新课程理念指出:“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因此,在概念教学、探究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反思习惯。中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是相似的,对这些概念的教学,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反思已学过的数学概念,通过类比、体验,帮助其构建新知识的生成空间,让其在反思中形成新概念知识。
如在上等比数列概念课时,可先让学生观察如下两个数列:(1)1,2,4,8,16,… (2)1,-3,9,-27…思考讨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与等差数列一样给这类数列起什么名字?接下来引导学生反思学过的等差数列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知识点:定义、同项公式、前n项和;研究方法:猜想、叠加等),总结归纳等比数列的定义和通项公式,分析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区别与联系。
(2)探究教学应引导学生反思。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探究问题的整个思维过程,然后用已学的方法研究新问题,帮助其在反思中形成探索新知的方法。
如探索参数a、h、k对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象的影响的教学(北师大版必修1)。
让学生通过取a不同的值时,作图探究影响y=ax2的图像开口大小及方向的因素,获得参数a对y=ax2的图像的影响的具体认识;再次引导学生作图探究h、k的变化,反思从y=ax2到y=a(x+h)2+k的图像变换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
2.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方法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普遍做法是“灌输方法,模仿训练”,这样会导致学生养成生硬套用解题方法的不良习惯,同一种题型的数学问题,稍微变式一下,学生还是做不出来。实践表明,培养学生把解题后的反思应用到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检验、反思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果、培养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应重视加强对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的培养。
(1)反思联系。
例1:在△ABC中,三内角满足B+C=2A,且最大边与最小边分别是方程x2-12x+32=0的两个根,则△ABC的外接圆的面积是_____。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解:B+C=2A,A+B+C=180°,∴A=60°,B+C=120°。设最大边为c,最小边为b,由十字相乘法,方程x2-12x+32=0的两个根为4和8,
∴b=4,c=8。又A=60°,由三角形的余弦定理得a2+b2+c2-2bc cosA=48,∴a=4 3。
由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得2r= =8,r=4,∴S=π·r2=16π。
解题后,我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反思:在解题过程中联系到了哪些知识?通过反思,学生发现本题用到了三角形内角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知识。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联系,使学生在记忆的仓储里检索到这些知识,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了系统的知识“面”。
(2)反思规律。
例2:试求 2·sin ·cos ·cos ·cos 的值。
在学生解题后,我讲评时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反思:解题方法中有没有规律可循?通过反思,学生发现本题因为题目中sin ·cos 乘以2后就构造成正弦的二倍角公式,计算得 ·sin ·cos ·cos 。再观察又有同样规律,所以反复用同样的方法计算。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规律,使学生学会总结解题方法的规律,从特殊题目的解法引申出一般题目的解法,有利于强化知识的运用,提高迁移水平。
(3)反思数学思想。
例3:已知|x+1|-|x-2|>a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f(x)=|x+1|-|x-2|,
-3,x≤-1
f(x)= 2x-1,-1<x<2
3,x≥2
此函数图象如图1,∴f(x)∈[-3,3]。要使f(x)>a恒成立,必须有a<-3。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3)。
解题后,我先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反思:
①此解法用的是什么数学思想方法?
②若改变题中的条件或结论,上述方法还适不适用?
通过反思,学生发现,本题的不等式问题可以转化为求函数值域问题,先构造函数,然后作出符合已知条件的函数图形,再考虑参数的范围,学生发现本题采用的是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高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除了数形结合外,还有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化归、类比、抽象概括等。
(4)引导多解,反思角度。
一题多解可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拓展人的思路,进而可以提高解决数学综合问题的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处理同一问题,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反思能力。
(5)反思变式。
就例3的教学,我再加以引申,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反思:(3)题中的条件或结论可以怎样变式?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想出了以下变式:
变式1:已知|x+1|+|x-2|>a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变“+”)。
变式2:已知|x+1|-|x-2|>a的解集为空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肯定”变“否定”)。
解题后引导学生反思变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类问题结构和特征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使学生做一道题会一套题,提高了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的培养,能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学习效率。学生从中获得的不仅是数学知识,还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态度生成和数学观念。
参考文献
[1]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符海龙 李三福 中学数学反思性教学初探[J].中学教育,2001,(10)。
[3]许赞锦 创设反思性问题串[J].数学通讯,2016,(06)。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必修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论文作者:罗周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1
标签:数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习惯论文; 方法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9月总第2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