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品德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继承和发扬了旧课程的优点,在诸多方面有了新的创新,闪现出许多新亮点。其中,最大的变化在于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
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知、情、意、信、行的过程。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只有内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他才能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初中生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教育的实践者——教师,如何有效地做到把思想品德课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是新课程为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必须在理论上加以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思考和总结。
一、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近年来,国内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在涉及学习、自我、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心理、神经衰弱、社交困难、学校恐惧,乃至自杀、犯罪等心理行为问题。对此,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引导,后果将不堪设想。而要预防、减少和解决青少年学生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就离不开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对《思想品德》教材分析
新课程在心理健康方面新增加和突出了以下教学内容:
1.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
2.交往与合作。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与父母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的消极作用,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了解教育工作特点,积极与教师交往合作,发展有益的兴趣爱好,提高生活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学会在社会交往中养成谦让。
3.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拒绝不良诱惑;把握自己的好奇心理,正确对待外界的不良诱惑,学会自我保护;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压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针对新教材中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新教材突出思想性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
三、思想品德与心理健康整合教法
传统思想品德主要运用说服、榜样、评价等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使教育者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引入思想品德课程,从而丰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教学中既要求充分发挥新教材的“学本”特点,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要求实现“以心育德”和“以德育心”相融合。
1.让思维在“问题”中呈现与发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习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不断产生疑问,解决疑问的过程。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倡以“问题”为中心,从重视“知识的灌输”转变为重视“问题的解决”,使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
思想品德课中的问题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的,或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所提的问题应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并经过思考后都能解决的问题。其往往具备了课堂教学灵魂的作用。例如,在七年级 (上册)第二课“把握学习新节奏”中,教师可预设“你对初中学习生活的感受”。初中生经过畅谈升学后的感想,了解在初中阶段初中生应摆脱小学阶段过度依赖教师的心理,逐步学会自主学习,科学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以此引导出“如何确立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教育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及家庭状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在学习中享受生活。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手段,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是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的,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动状态,这将促使他们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筑新的思维过程。
2.让感受在“体验”中升华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单纯的记忆或理解。体验正是一种心智活动,它是用全部的感受去关注,去欣赏,去体会事物、人物、事实和思想。新思想品德教材降低了“政治性”教育,注重了“人性化”教育,特别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涉及到了人生发展的本质问题。这就为体验教育搭建起一个“人性化”的平台,体验教育是通过课堂中的情景教学来实现的,学生的体验学习与教师的体验教学又是密不可分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语言、表演、音影、实物、图画来创设教学情境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师设置情景引导学生真正走入学习材料所设立的学习环节,以学生积极的主体体验来组织教学过程,最终实现学生思维和感悟相结合。
第三课“珍爱生命”是较适合进行情景教学的篇章。组织学生观看《人与自然》,影片讲述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创造性地反映教材中的情感,动之以情,为进而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奠定了基础,学生全方位地感受到自然界欣欣向荣,世界充满生机,人与世间万物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再结合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让学生观看、阅读二战中反映德、日法西斯暴行的影片、图片、文字资料,感悟人的生命是地球上最珍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认真过好生命的每个阶段,才能让学生尊重他人的利益,尊重群体的生命,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从而引申到尊重人类以外的其他生命,近而爱自然、爱环境——这是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只有成功地实施生命教育,激发起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群体生命的质量,才能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有价值、有内涵。因此,“生命教育”就是最大的人文关怀。
课文的有些章节也可通过戏剧性的表演来实现情景教学。让学生扮角色表演,教师指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角色的形象,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这使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而这种教育作用常常是教师的语言阐述所起不到的。初中生的思想品德由于情景教学经历了知、情、意、行的结合,最终实现认知由外化到内化,再外化为行动。
3.让潜能在“合作”中锻炼
一位哲学家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以后每个人就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思想。”本次新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和社会。
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师生互动”,也可以“生生互动”。根据初中生年龄段的特点及学校的状况,我提倡“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单位时间内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和效率,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事先确定学习目标,请学生准备好自己的观点,在分组学习中汇报对目标内容的理解,小组成员通过讨论、互议,再结合教科书,听听教师的归纳总结,获得对一个问题、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对一些小组讨论不能统一的思想,可以再开展全班性的互动,得出相对一致的观点。在初一第八课“学会拒绝”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依据班级情况将学生分成适当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谈谈影响他们的诱惑都有哪些,及其对此自己应采取的态度。从中归纳出:对美好事物的诱惑,我们应当努力去追寻、探究;对影响我们的幸福生活,甚至危害生命健康的不良诱惑,要果断地说“不”。另外,分组制定出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在全班发表拒绝诱惑宣言的倡议。
在这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里,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的压抑、循规蹈矩和胆怯状况,他们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他们敢想、敢说、敢于质疑,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学生从课前准备,课堂表现到课后反馈,反映出他们的思想认识、口头表达、心理反应、行为参与等综合素质在不断提高,他们的是非辨别、思维判断、活动组织、理解运用等综合能力也在明显增强。
4.让素养在“活动”中陶冶
教育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教育即生活”。初中阶段是学生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乐于动手、喜欢表现,是培养兴趣、锻炼意志的关键期。新课程标准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试图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心理健康得益于高雅的生活情趣。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领域,包括生活环境、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经验。在学校应当把思想品德课与音乐、体育、美术和科技相结合。通过在第七课“品味生活”里,运用开展体育活动、搞个人绘画作品展、组织聆听著名音乐作品、自己动手制作小科技等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趣,对中学生陶冶情操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很有意义。
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教育者要有与时俱进的作风,紧跟新教材的精神,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由原来的居高临下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究获得发展的乐园,力求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