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爱”已成定局_平安保险论文

“平深恋”定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局论文,平深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波三折的“平深恋”,终于临近曲终团圆。

5月4日,中国平安(SH601318 HK.2318)发布公告称,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复,核准其向NEWBRIDGE ASIA AIV III,L.P.(以下简称新桥)定向增发299,088,758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新桥以其所持有的深发展520,414,439股股份作为支付对价。另外,中国平安和平安人寿投资深发展股份事宜也得到了保监会、银监会、商务部等的批准,银监会同意深发展非公开发行A股普通股。

上述交易的达成,意味着平安将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

起家于保险业务的平安集团,十几年前已经确立了综合经营的金融帝国战略。迄今,旗下已经囊括了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版块。

但银行,一直是个短板。过去数年,平安通过多方收购兼并,终于塑造了深圳平安银行,但迄今,银行净利润对平安集团的贡献尚不足8%。

保险、银行、投资,三大板块能否齐头并进,决定了马明哲的金融帝国是一个构想,还是一个现实。

按照东方证券研究所非银行金融资深分析师王小罡的测算,收购深发展之后,平安的银行短板得到显著增强,获得14个新城市和近300家银行网点的分销能力,银行网络对集团客户覆盖率将从28%提高到80%。由此平安银行业务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至此前的三倍,基本实现马明哲银行、保险、投资齐头并进的战略规划。

而下一步,为了投资板块的“均衡发展”,兼并收购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货币经纪公司等投资业务将是马明哲下一步攻城略地的目标。

曲折“平深恋”

尽管“平深恋”一波三折,但作为平安集团的董事长兼CEO;马明哲最终走上了梦寐的红地毯。

对于5月2日的公告,除了批准平安和新桥的换股交易外,更重要的是,商务部反垄断局批复认为,“中国平安和平安人寿投资深发展股份的经营者集中不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效果,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

这意味着长期困扰“平深恋”走向的同业竞争问题,得到暂时的解决。某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分析师表示,虽然等待平安和深发展最终的结局仍将是合并,但商务部的这一纸批文意味着,同业竞争的问题可以容后协商解决,不再成为交易顺利完成的阻碍。

虽然平安收购深发展分“两步走”的战略只完成了一步,深发展以每股18.26元的价格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3.7至5.85亿股的交易仍需等待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但这一国内有史以来横跨银行与保险行业的最大一宗交易案的顺利完成已是大概率事件。

而此前的4月30日,股权交易“大限”到来之际,中国平安和深发展分别公告称:双方已签订新的股份认购补充协议,股权交易的截至日期顺延90天,至2010年6月28日。另外,平安集团受让新桥投资所持有的全部深发展股份的《股份购买协议》,则一直延期到2010年11月30日。

如果本次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获批,则平深联姻的概率将大大降低。

根据2009年6月29日深发展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深发展拟以每股18.26元的价格向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数量不少于3.70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06.83亿元,所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决议有效期是自股东大会批准之日起12个月内。

也就是说,如果本次交易在6月28日仍不能获得批准,则深发展需再次召开股东大会审议。

现在,如果两笔交易如期完成,平安将成为深发展当之无愧的绝对控股大股东。

根据2009年6月12日平安集团与新桥签署的《股份购买协议》、平安人寿与深发展签署的《股份认购协议》,如果同时得到执行,按照3.70亿股的定向增发下限来计算,中国平安将持有深发展25.6%的股份;而按照5.85亿股定向增发上限来计算,中国平安将持有深发展29.95%的股份。

马明哲所执着的银行板块,终于初见规模。

马明哲的金融帝国

理解这种“执着”,先要走进他的金融帝国。

在过去的数年里,平安集团已经搭建了综合经营的架构:它控股了平安利顺货币经纪公司,成立了PE性质的平安创新资本有限公司,投资了台州商业银行,通过许继集团间接投资了中原证券。如同平安2009年年报所述,平安未来十年的愿景是成为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均衡发展且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集团。

但真正要建立起一个名副其实的综合金融集团并不容易。截至2009年末,平安仍有76.29%的净利润来自于保险业务,而银行和证券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仅分别为7.46%和7.40%。

2009年中国平安保险、银行、投资净占比利润

数据来源:中国平安2009年报

作为平安集团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却对此充满了信心。在对平安营销代理人的演讲中,他形象地把综合金融战略称为盈利的“天地线”。所谓“天”指的是平安后援集中平台;所谓“地”则是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模块的服务网络和销售渠道。

搭建这样一条“天地线”,平安的最终目标是在几大平台间完成一站式金融服务。2009年,平安耗时6年,耗资数十亿元在上海打造了后援集中平台,为其三大支柱业务的发展,提供后台信息数据库基础。随后,依托强大的后台支持,平安推出了“平安一账通”,即“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这被看成是其一站式服务的一次“试水”。

现在“天”已撑起,“地”的建设正是重点。这其中,银行是关键。为了解决这个关键问题,2000年以来,马明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银行“追求”的步伐。

2003年12月29日,中国平安集团通过旗下的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一起正式收购福建亚洲银行100%股权。收购结束后,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继续出资,使其持有73%股权,汇丰持有27%股权,并将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2005年,广发行重组,平安牵手荷兰银行,意欲取得广发行51%的控股权,但2006年底,平安输于花旗组成的并购财团,痛失广发行。

2006年12月,趁深圳市商业银行重组之机,平安集团拥有了其89.36%的股权,成为该行最大股东。

2007年6月,平安旗下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完成了平安旗下银行资产的整合。

但目前看来,平安旗下的银行资产依然羸弱。截止2009年底,平安银行的总资产仅为2206.81亿元亿元。而且,平安银行仅在在8个城市有布局,分别是深圳、上海、福州、泉州、厦门、杭州、广州、东莞。

本刊记者测算,要实现平安银行与2009年平安保险业务匹敌的净利润,所需要的资产规模高达11049亿元,为其目前资产规模的五倍。

“如果不通过收购兼并,单靠平安银行内生性的发展是肯定无法完成其战略的,即使平安银行2009年的总资产增长率超过50%。这不是它想做多大就做多大,银监会对于包括贷款总额在内的业务扩张监管越来越严格。”一位长期跟踪深发展的投行研究员说。

而不安分,正是平安的基因。

“深发”的价值

一口吃掉深发展,平安银行的规模就可以扩大至现在的三倍。

“对于平安,深发展是个不可多得的扩张机会;而对于深发展,平安并非不可替代。”深发展内某人士评价。

截至2009年末,深发展资产规模达到5878亿元,等于2个平安银行。收购深发展,不仅将实现平安旗下银行资产的迅速扩张,还将快速弥补平安银行渠道的不足。

截至2010年3月,深发展的20家分行覆盖了一二线的主要城市,而这些城市正是平安保险业务的优势地区所在,发展交叉销售潜力巨大。

目前,无论银行牌照还是网点资源都实行审批制,为稀缺资源,在监管层日益严格的信贷规模监控之下,平安银行甚至取消了其2010年在昆明开设分行的计划。

某不愿具名的银行分析师指出,由于银行业务同质化严重,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合并很难谈得上优势互补。

但对于深发展来说,此笔交易的最大诱惑在于,可以解决补充资本金的燃眉之急。

根据深发展一季报,截至2010年一季度,其核心资本充足率为5.46%,低于监管层7%的最低要求,资本充足率为8.66%,远低于10%的监管要求。如果能够完成向平安人寿的定向增发,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将提高到10%和7%以上,接近或达到监管要求。

“因为补充资本金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落实,深发展2010年各项业务的开展都束手束脚,很多计划也无法落实。”深发展住房与消费信贷部某中层管理者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

随着“平深恋”逐步获批,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合并或不可避免。

消息人士透露,近日银监会有意于提高中小银行主要股东的准入门槛,同一大股东入股同质的银行将不得超过2家,银行的控股股东只能保留一家银行的股权。

如果上述消息应验,“即使平安成功收购深发展,两家银行也必须合并,就像此前的平安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那样。”上述银行研究员说。

另一方面,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决定了此交易面临的同业竞争问题将无法解决。海通证券某参与金融企业IPO的投行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同业竞争的解决方案一定会在最终的收购决议里确定下来,条款里会预留出一个过渡的期限。

实现动力

平安对深发展志在必得的原因,其实都是为了一件事——综合服务、交叉销售。

2009年,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银行信用卡业务的56.5%、平安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14.5%、公司银行存款业务的10.4%、公司银行贷款业务的5.2%、年金受托业务的7.5%、年金投资管理业务的7.4%,均来自于交叉销售。

如果考虑到平台集中后未来的交叉销售,则中国平安的盈利空间是巨大的。

“这一块目前都无法估算,无论给多大的百分比,都是在凭空猜测了”一位长期跟踪平安的分析师说。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多年来,长袖善舞的平安信托,充当了平安集团旗下金融资源整合的灵活平台。

从前期的财务投资进行项目考察,到入股运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到考察未来整合的难度,到决定最终的投资性质及退出策略,这些都是平安信托的资本舞台。

由于信托投资的灵活性,投资的性质可以相对容易地转换。而用来前期“试水”的资金则既可以是信托的自营资金,也可以是第三方的资金。

平安信托需要做到的,仅仅是保持自营资金和第三方资金的分立账户和独立管理。在某一个项目阶段性结束后,仍然可通过合同转换的方式,将第三方资金投资的项目转给信托自营资金,或是将信托自营资金投资的项目转给平安人寿、平安财险等保险资金。

比如平安信托用自有资金或第三方资金投资的房地产项目,如果连续三年盈利情况都很好,就可以通过申请合同转签的方式,在经保监会批准之后转给平安人寿或者平安财险。

“平安信托的股权投资可以被看做是平安集团战略投资的先遣部队,其性质可以是财务性的,也可能转化为战略性的。”平安集团一位高层管理者对本刊记者表示。

截至2008年末,平安信托运作的自营资产为118亿元,而第三方托管资金为486亿元。截至2009年末,平安信托托管的第三方资金已愈1300亿元。正是凭借庞大的资本实力,平安信托已经成为平安集团拓展综合经营平台的重要渠道。

2008年,平安信托入股了台州市商业银行,成为其实际控股股东。2008年,平安信托全资收购许继集团,间接控股中原证券。

除了平安信托资金之外,截至2009年底,平安集团整体实际资本为1176亿元,最低要求资本为389亿元,资本充足率达302%。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非银行金融行业分析师邵子钦估计平安集团尚余闲置自有资金176亿元,扣除可能被用于收购深发展的114亿元,仍有65亿元可用于满足各业务需要。

钱,对于现在的平安来说,不是个问题。

标签:;  ;  ;  ;  ;  ;  ;  ;  

“深爱”已成定局_平安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