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品德课是进行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途径,因此被赋予了重要的德育使命。课堂作为教育的载体,既要重视思想品德课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品德课 教师
“学校必须是一个‘精神王国’,而只有当学校出现了一个‘精神王国’的时候,学校才能称其为学校。”由此可见,思想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的渗透。
一、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责任感,精心备课,将教材讲透、讲活;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教材知识,发挥课堂教学在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在讲环境、资源、人口的可持续发展时,引导学生认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为节约资源做出自己的贡献。使学生在课堂中认识到,现在好好学习,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不做对学校社会有害的事就是爱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注重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相互渗透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具体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光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强化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对初中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知识状况,密切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小见大,引导学生的爱国主义行为。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爱国主义行为是伟大的壮举,青少年学生无法落实到行动。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行为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归宿,爱国认知和爱国情感只有外化为具体的行动,才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对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育进行延伸。
在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联系我们周围比较有特色的企业,领学生参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要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体现在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见义有为等。
三、联系社会热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时政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时事教育,能更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养成良好的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时事政治,抓住一些重大事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第一时间感受社会问题,养成关注社会的习惯,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
近几年我国综合实力增强 ,可以列举我国取得的科技成果、神州系列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港珠澳跨海大桥的顺利通车、中国高铁技术的再次提升等,点燃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白爱国就是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和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四、重视多媒体教学,多元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老师苦口婆心说百遍,不抵学生网上溜一圈。”随着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学生对各种知识和观念的接触面更广,思维更活跃,反应更敏捷。但是互联网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导致有些学生在不同性质的知识面前不会取舍,受到不良观念的影响。与其让学生毫无节制和目地地用手机上网浏览信息,倒不如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进行积极引导,这样效果会更好。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青少年所受的基础教育、基础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当代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而且离不开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教师给予他们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而且要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到爱国主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成为真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
论文作者:王淑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爱国主义教育论文; 学生论文; 爱国主义论文; 爱国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学校论文; 课堂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