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学习的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实践论文,地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混合式学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日益多元化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学习环境。传统的学习方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信息化时代,而完全的网络学习(E-Learning)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存在弊端。因此混合式学习(B-Learning)应运而生。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提出了自己的见解。Driscoll(2002)认为混合式学习是基于Web的技术(如虚拟课堂实况、协作学习、流媒体和文本)的结合(或者混合),以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是多种教学方式(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和教学技术(或者非教学技术)的结合,共同实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任何形式的教学技术(如视频、CD-ROM、基于Web的培训和电影)与基于面对面的教师教学培训方式的结合;是教学技术与具体的工作任务的结合,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或工作效果。何克抗(2004)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李克东(2004)认为混合学习形式上是在线学习(On-Line)与面对面学习(Off-Line)的混合。但其更深层是包括了基于不同教学理论(如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师主导活动和学生主体参与的混合,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不同教学媒体的混合,课堂讲授与虚拟教室或虚拟社区的混合等。 笔者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把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传统课堂的优势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课堂,还应该包含各种学习理论的混合,各种学习资源的混合(在线课程、教师面授、经验交流等),不同学习环境的混合(传统教室、网络多媒体、在线学习社区等),学习方式的混合(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正式学习以及非正式学习)。 二、混合学习理念下的分层教学实践 我国很早就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诸多学者也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传统的地理课堂往往以教学活动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降低某些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是贯穿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必然途径。 因此在混合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针对初中地理学科特性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基于混合学习理念下的地理分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某种标准将学生分为不同层级,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实施不同深度的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下面探讨如何基于混合学习理论针对初中地理教学进行分层。 1.学生分层分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的差异性和兴趣的差异性,教师要根据学生基础和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根据历次地理成绩并结合平时地理课堂表现将全班学生按照1:2:1的比例进行划分,将全班40人合理地划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待优生)三个层次,A(优等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对地理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具有较强的分析地理问题能力;B(中等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上进心,希望地理成绩进一步提高,地理测试成绩普遍在及格以上;C(待优生)地理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对地理成绩漠不关心,是教师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 根据我校自主互助型特色课堂的教学模式,我们又把每个层级的学生以4人为一组,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便于小组合作学习。A层级共12人,划分为A1、A2、A3三个小组;B层级共20人,划分为B1、B2、B3、B4、B5五个小组;C层级共8人,划分为C1、C2两个小组。每节课对小组进行测评,评价出优秀小组,进行表扬。 此外,层级的划分以及小组的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实现动态变化,不同层级的学生可流动性变化,不同组间的学生也可流动变化,以此来激励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组之后,依据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层学生深化掌握课程标准要求;B层学生熟练掌握课程标准要求;C层学生基本掌握课程标准要求。因此,教学目标划分为A、B、C三层,A层目标指优等生应熟练掌握并可以深化运用的知识;B层目标指中等生掌握的基本知识;C层目标指待优生能基本掌握的较容易知识。 针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在课堂活动设计以及学习任务单的设计等方面相应地划分层级。例如针对A层知识,设计合作探究培养创新能力;针对B层知识,设计合作探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针对C层知识,设计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 3.教学策略分层 基于混合学习理念下的教学活动设计以学生分层分组为前提,通过整合传统课堂和在线学习,针对不同层级学生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推进(见图1)。 基于问题合作探究教学模式。A层学生基础较好,通过自主学习、资源助学已将基础知识掌握,因此在合作探究的阶段需要教师提出具有深度和难度的探究性问题,以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化掌握课标要求,并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提出新问题,发散思维。基于混合学习的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地理论文
基于混合学习的地理分层教学实践研究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