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家庭教育论文,对策论文,数字论文,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新的调查,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家庭50%多用上计算机,并连接互联网。但是,这些家庭有一个共同现象: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上是孩子,家长大多数不用或不会。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金矿,也是一个充满不良事物的载体。在这个孩子较父母更娴熟于网络的数字时代,如果家长不了解网络,就无法做孩子的引路人。这样,家庭中自然地会产生从“代沟”到“短路”的新现象,这不仅是一个网络技术的问题,更是一个严肃的家庭教育问题。面对数字时代,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
一、数字时代孩子的生存状态:机会与风险共存
这里的孩子指的是与网络科技、数字媒体一起成长、一起同化的数字时代的孩子。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婴儿潮迈入青少年时期,正是电视风行并被堪称为当时功能最强大的传播科技,且社会影响甚为深远。但对今日世界中的孩子来说,电视的本质及使用方式早已落伍并显得粗糙,因为它丝毫没有方向性,人们无法掌握节目及内容的选择权,产品的价值已跌落到最低公分母的地步。这群终日沉浸于数字世界的孩子认为这是他们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自然景观,与录像机或烤面包箱比起来,数字科技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或陌生。他们想要成为使用者,而非只是观赏者或倾听者,于是他们将以往耗费在电视上的时间,逐渐加倍地转移到计算机及网络上。
这恐怕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孩子首先比他们的父母更能轻松以面对客观环境,他们正以与其父母截然不同的方式,积极地学习、玩乐、沟通、工作及创造社群,不断地汲取知识、提高数字素养,以应付社会不断的创新。
孩子们用计算机做什么?几乎所有的事情!
其一,利用数字媒体娱乐。大多数青少年都是从娱乐开始触摸计算机科技的。如计算机游戏和聊天就是他们触网的初衷,他们在计算机游戏中不断探索、不断过关斩将、不断地超越;在聊天中不断地更换自己的身份、展示多重自我,强化自信。他们还在网上查看娱乐、体育等新闻(如自己喜欢的be-yond、零点乐队或足球明星贝克汉姆的最近动态)。
其二,利用数字媒体学习。孩子们会使用计算机学习到诸如海豚的诞生过程或写作文《我的假期》,他们也会成群结队或独自悠游于网络空间,搜寻信息,质疑信息,获取信息,践行着自己或团伙的计划。在每个计划中他们都会主动探寻,对面临的信息作出自己初步的评估,并提取可用信息、组合自己的想法。在网络上,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地分析、评价、侦测及仔细探究自己发现的每一条信息和每一件事。寇珂·科恩形容得很好,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从来就不怀疑眼前注视的画作有可能是赝品,我们是天真,不论大人告诉我们什么,我们都傻傻地接受,以为就是事实。但今天的孩子就不同了,他们可以充分享受探究的乐趣,他们所看到所听到的每一件事并不一定是真实无误的。现在的孩子都已发展为有很强的自信心的人,他们以批判的方式解读父母视为理所当然的事物。
其三,利用数字媒体沟通。他们视数字媒体为接触其它网络世代及建立交往互动关系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青少年渴望表达,探索真理,关注自我发展。在这个人生阶段,他们喜欢与人直接对话,很多时候,他们也显现出成熟的一面,就相关的话题及主题做深入的沟通探讨,而“E-mail”、“QQ”就成了他们传递信息最重要的媒介。
其四,利用数字媒体购物。虽然网络购物尚在起步阶段,但他们也逐渐视网络为购买物品或获取服务的方法之一,并试图探查他们想要购买或享受的产品及服务。他们不仅开始浏览、核对价格及在网络上交易,并且通过自己在网络上的调查与了解,以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大大影响父母的购买行为(如:家长带孩子去买计算机,往往是孩子完成计算机购买的整个协商过程)。
网络时代给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就像一把“双刃剑”,因特网的发明者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绚丽多姿的网络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中学生形成自主性、创新性、竞争性等健康人格特征,为中学生增强主体意识、更新价值观念、实现人格素质现代化服务;另一方面,由于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期,具有冲动、好奇、自控力差等心理特点,长时间与网络相处,极易产生负面效应,不可避免地给塑造健康人格带来新的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家长的引导,但绝非是今日那些排斥网络、仇恨网络的家长的引导。
二、数字时代家庭教育方式的滞后:表现与原因
这里的家长指的是与电视媒体一起成长、同化的媒体时代的那一代,即数字化时代的家长。
电视的兴起,塑造了该世代及其世界的传播革命,其影响力,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社会力量,这些媒体的意义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对于新世代手中所握有的新工具感到不安,进而将这种焦虑转移到对新媒体最狂热的使用者身上,这恐怕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
自从孩子们玩乐于数字世界以来,家长们的不安远甚于热情,质疑更是排山倒海而来。“到底孩子能不能受惠于数字媒体的使用?孩子出现网络沉溺现象怎么办?”种种疑问不仅来自于数字时代的家长们,其他愤世嫉俗者、科技恐惧症者,也会提出各种问题。有的家长甚至大声疾呼:“网络是洪水猛兽,要求孩子像戒毒那样戒网。”
笔者认为家长与孩子间出现的“数字鸿沟”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家长对孩子所运用的新科技手段感到不安。一些人认为数字科技在生活品质的创造上,其摧毁能力大于贡献能力。实际上,当初计算机被引入企业、公司时,是为了以机器取代人力,并降低成本。对于有幸留在工作岗位的人们来说,数字科技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为紧张,工作的步调加快也于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压力。他们不由自主地会将新科技的不安转移到对科技手段最狂热的使用者——孩子们身上,使得他们有更多的理由批评、限制或禁止孩子们上网。
二是家长对已进入青少年文化核心的新媒体感到不安。历史证明这样的情况是存在的。人们对网络表现出的高度焦虑乃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现象。丹麦教授科尔斯坦·迪罗纳(Kirsten Drotner)将这种现象称为“媒体恐慌症”。他说:“从大量发行的小说、杂志到电影、电视、漫画、卡通,新媒体的推出,的确导致大众的强烈反应,而这些反应的一再发生,正如人们所昭示的热忱一样可以预期。”如今,家长表现出来的对网络内容的恐惧,不外乎来自对孩子自主与自行界定媒体品味需求的担忧感。
三、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建立开放的家庭
网络是一个社会,一个虚拟的社会,并且是现实社会中一个实实在在的镜像。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此看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同样会发生在网络上。家长们必须扮演如同在现实世界中确保孩子们享乐和受益一样积极的角色,确保网络世界是安全、正面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家长能伸展的空间愈来愈小。
正因为如此,数字时代的家庭不应是传统教育式的家庭,而应是互动交往中成形教育的开放式家庭。数字媒体提供了沟通的舞台,不仅让孩子参与互动的、建设性的、社会的和学习的活动,而且给予了信息时代家长孩子之间填补数字鸿沟的契机——建立开放的家庭。
其一,开放家庭的起步,是家长的再次社会化。首先,家长们必须清楚:上述种种疑问及众多媒体对孩子受害于网络事例的报道,并不是网络本身的问题。家长必须走进计算机、了解新媒体的功能、接受并尊重数字时代孩子的文化,就像披头士不会被视为“老旧的音乐’,另类摇滚不会被称为“噪音’一样,以期缩短与孩子之间对新科技的认知差距。
其二,开放家庭的基础,是分享孩子的好奇心。每一代人都会展示他们的好奇心。孩提时代所做的事,不外是探索、发现及调查;许多人电视时代就曾经爬到树上掏鸟窝、取鸟蛋,偷偷潜入别人的果园吃果子,或攀越篱笆爬进戒备森严的庭院看个究竟。然而,由广播电视转变到今日互动式的世界,势必提高人们的好奇心,尤其是网络时代。孩子拥有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探索,虚拟实境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这个新世界还有很多吸引他们投入的诱惑。对父母来说,这可能很困难,因为他们不会有那么多时间可以去对孩子的文化、对新科技或子女以新科技作为手段做什么事产生好奇。但孩子这方面的要求不高,你只要试着放下你的怀疑,靠近他,接受他们的感染,要求自己立即回馈对新事物不安的态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对待新媒体。尽管在找到一颗明珠之前,你已在网络上不知看到多少垃圾,但我仍然确信,好奇是成功家庭最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
其三,开放家庭的模式,是家长孩子间的互动。互动的数字媒体使传统的权力模式正在改变,虽然孩子比他们的父母知道更多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他们才是有权力的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父母的权力到此结束,但至少确实让我们去思考:什么样的为人父母之道才最适合这个新的环境。在许多时候,父母要定下规范,特别是在孩子还小时,要多花时间去听、解释、建立共识和协调。
“聆听”是这一切的前提。如果我们聆听可以听到他们的心声。这不是那种“嗯……嗯……好……好……”的听,而是一种有如你在和老师——一个你尊重且能向他们学习的人——谈话时的聆听,在试图找出和了解孩子的观点时,我们也会改变自己的看法。如要提面临孩子暴露在网络中不当内容问题时,家长要提出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而不是禁止孩子接触网络、监视和追查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
其四,开放家庭的权力,是责任。既然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在学习、读书,在家里尽可以去接触他们的文化和新科技,通过网络组成志同道合的社群,使他们自由选择信息,也有言论的自由。当然,家长必须率先定出权利和义务,尽管孩子可以分辨他们的权利受到损害,也会感觉到自己的责任,但常常难以摘清楚到底有什么权利和义务,如:数字时代的父母和孩子都有维护家庭网络内外安全的责任就是一项,他们以宏观的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其五,开放家庭的学习,是组织型的。正如数字时代的社会必须创造出学习型社会,我们也可创造一个学习的家庭。新的媒体、新的年轻人文化及新世代的经验,都提供了让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绝佳机会,有许多可供讨论的新话题。家庭如同社会一样,也必须持续创新发展。这个家庭学习概念和传统上认为学习是由父母传递给孩子的观念大相径庭。这种学习的家庭会参与并自我调整,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会有意识地自我设计,进而营造家庭。
笔者认为,如果能建立起这样的开放家庭,数字时代的家庭教育将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价值。如果能以建设性的方法加以监督及合理使用,网络对孩子正如网络对教育介入的初衷一样是很有益处的。使用网络的孩子会知道,我们都与别人有关。他们的心胸将更为开阔,也更具有包容性。在这儿,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一部分,有自我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