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亚太区域社会改革与社会发展政策高——级论坛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协调发展论文,亚太论文,社会发展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动态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亚太区域社会改革与社会发展政策高级论坛”不久前在海口市召开。来自联合国亚太区域合作网络成员国中国、澳大利亚、蒙古、巴基斯坦、泰国、越南、印度、韩国等国的部长、高级官员及专家30余人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就亚太区域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讨和有益的国际比较,在诸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
随着亚太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贫困、失业、发展不平衡及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日益突出,与会官员和专家就如何在经济转轨时期,迎接现代社会风险的挑战,如何实施有效的反贫困战略,如何在改革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在重视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发达国家如何有效地援助发展中国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与建议。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代表们认为,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一直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去年3月召开的“联合国社会发展问题世界首脑会议”, 标志着世界对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的普遍关注,在探索和谋求国际社会协调发展的模式,以迎接未来新世纪的挑战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90年代以来,亚太区域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令世人瞩目。然而,许多国家仍被日益增加的贫困、失业、人口、发展不平衡等社会问题所困扰。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迅速加大。大量事实表明,经济的发展不会自动带来社会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动地解决。例如,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人口的过快增长、贫富差距悬殊、伴随着工业化出现的城市病,以及新的疾病对人类的威胁等等,都不是经济发展所能直接解决的。有些社会问题的产生甚至是由经济增长的不合理方式带来的。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把解决社会发展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从而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目的,必须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与会代表认为,亚太地区贫富悬殊的现象正在加剧。近10多年来,该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令人满意的。经济增长提高了人均收入,但扩大了个人收入的差距。今后,各国的个人收入悬殊的现象将进一步加剧。同时,城市贫困问题日趋严重。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必然伴随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了人力资源,同时也把农村贫困带到了城市。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各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减少贫困的任务非常艰巨。
与会者强调,贫困是一种社会痛苦指数,孕育着社会不安定因素。当失业、通货膨胀加剧或经济衰退时,贫困就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重要根源,就会成为真正的社会风险。因此,有效地防范转型时期的社会风险十分重要。
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是这次高级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与会各国代表交流了各自国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情况与经验。各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尽管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都是紧密结合本国国情,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的,有的国家改革的进展还是很快,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较大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应有利于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这就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更加关注把蛋糕做得更大一些,而不是只注意如何去分这块蛋糕。
与会各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都已感受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社会保障费用正在迅速增长,给国家财政和企业发展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大。亚太地区各国都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与会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具体模式各有不同,但大体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逐步增强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多渠道征缴社会保障基金,建立劳动者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机制,以使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亚太地区各国在社会保障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面临一个解决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的问题。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农民没有固定的工资收入,不宜实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也不宜照搬城镇职工的退休制度。但农民的老年保障、医疗保障问题同样需要解决,特别是在中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广大农村,农民的老年保障、医疗保障问题亟待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