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加强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科技工作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019(1999)06—0121—04
当前,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而科技的发展依靠人,依靠从事科技活动的主体——科技工作者队伍。科技工作者队伍整体作用的发挥不仅取决于科技工作者个体的科技素质,而且取决于科技工作者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所以,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为当前促进高科技发展的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根据当前的形势,针对科技工作者的特点,对队们应当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世界观对科技工作者思维方式的形成和科学研究的进行具有重大影响。
错误的、非科学的世界观,即唯心论和机械论阻碍科学家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从而阻碍科学成果的作出。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近代科学史上伟大的胚胎学家卡·贝尔,在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问世前几年就已经发表文章,十分明确地把自然淘汰论阐述为能够通过自然方法保持有机界的相对合理性的进化机械论。然而由于他是坚定的唯心主义者,他公然指出由于这种观念导致唯物主义,因此必须予以推翻。19世纪大数学家德国人高斯发现了非欧几何,但由于怕违反反康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而迟迟不敢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些都是唯心论阻碍科技发展的实例。至于机械论世界观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更是比较突出的。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一个机械论的世界观,即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在科学界统治了将近200年之久。天体力学中上帝的第一次推动,化学领域的燃素说,热学的热质说,植物学家林耐的神创论、物种不变的思想都是机械论世界观的表现。直到推翻这些机械论观点的统治,这些科学领域才获得了决定性的发展。
而正确的世界观,即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引导科技工作者遵循符合客观实际的辩证规律,进行思考,取得成功。这方面的事例同样数不胜数。现代东方的著名科学家都十分重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维方法。诸如,我国的钱学森、李四光、周培源、竺可桢、童第周,日本的汤川秀树、坂田昌一等,都具有比较高的哲学素养,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素养。钱学森说:“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这在我国是得天独厚的。从我个人的经历中,我的确深有体会:马克思主义确实是一件宝贝,是一件锐利的武器。(注:《迎接交叉科学的时代》,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版。)”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指出:“发展理论物理学的方法就是辩证法,其立足点是唯物论”(注:转引自张连平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日本著名物理学家坂田昌一在物质层次的辩证思想的引导下,确定了基本粒子结构的研究方向,提出“重子—介子复合模型”,也称“坂田模型”。回顾自己走过的科研道路,他说:《自然辩证法》“就象珠玉一样放射着光芒,始终不断地照耀在我四十年来的研究工作,给予了不可估量的启示”(注:转引自张连平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并且说“现代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非自觉地运用辩证法不可的阶段”(注:转引自张连平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不仅东方著名的科学家自觉运用辩证法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西方的许多科学家也已经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普遍指导意义。曾与爱因斯坦长期进行科学争论的丹麦著名物理学家玻尔建立互补原理时就运用了辩证法,并在同著名物理学家福克谈话时高度评价了辩证法。法国著名物理学家郎之万也说:“我认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才能是我们在面临的长期紧张劳动中的指导思想,它把我们同人类进步的广阔道路联系起来。(注:转引自张连平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他还说:“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可以作为引导我们的准绳”(注:转引自张连平主编《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奥地利物理学家卢遂现博士指出:要想成为一个有创造性见解的人,无论如何是不能离开哲学的,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依靠西方哲学已经不行了,必须求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向人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的教育,是其应有之义。当代科技发展尤其是高科技的发展,对科学家的理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科技工作者唯物论、辩证法的教育,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使科技工作者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促进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从当前情况来看,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尤其紧迫而重要:
1、思想政治工作要继续加强辩证唯物主义, 尤其是自然辩证法的宣传和教育。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提示了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对包括科学研究在内的所有工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更是直接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方法论,对于科学研究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探索自然、改造自然的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并且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辩证法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已为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实践所证实。
2、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系统论、控制论、 信息论等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宣传教育。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和方法,适应现代科技的复杂性和尖端性,是科技领域的一般方法论,需要在科技工作者中间加强其宣传和灌输。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并不是矛盾的。因为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本身是唯物论、辩证法的一般思维方法在科学领域的体现,并且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了现代证明。可以说,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和方法是当代辩证唯物主义的新形式。一些现代科学理论的创始人,诸如控制论创始人,美国科学家维纳,系统论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科学家普利高津等虽然都没有自称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但他们都对辩证唯物主义掌握很好。他们所创立的现代科学理论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联系就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而要成功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现代科学理论的宣传灌输,就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增强科技意识,自觉学习科技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对当前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有所了解,对科技发展的新事实作为教育的例证要引用自如,否则,就有可能失去做科技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格。
二、优良的科学道德教育
科技工作者既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也要具备良好的科学道德。这是由科技工作的性质决定的。爱因斯坦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注:《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第37页。)。今天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对社会负面影响的突出表现,对科技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科技活动为谁服务,是造福于社会,还是危害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能使科技工作者正确确定科技工作的方向和任务,使科技活动为人民、为祖国服务,造福于人类。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道德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紧迫而长期的任务。科学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有:造福人类,献身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求实,真诚协作等。在当前,尤其需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科学道德教育:
1、爱国主义的精神和造福人类的品质。 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精神是激励科学家顽强进取、为国争光的巨大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钱学森等一大批在海外的中国科学家出于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毅然放弃在国外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生活条件,献身于祖国的科技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路甬祥、杨玉良等一大批中华学子,继承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传统,回国参加祖国的建设事业。路甬祥曾对一家欲以八百万马克的年薪聘请他的外国液压公司回答说:“我的祖国是中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要把自己的才智贡献给我的祖国!”可以说,祖国的需要,人民的需要是他们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动力。在世纪之交,新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我国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科学家不仅要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也要具有造福全人类的精神。在高科技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美好的前景,又可能给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危害的今天,造福全人类的精神主要是指对科技成果应用负责的态度。一位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对科学成果应用所产生的后果十分关注,提倡把科学成果应用于造福人类,并坚决抵制滥用科学成果的行为。当然,对于科学成果应用的社会控制不应当仅仅是科学家群体的事情,更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因此,应该在包括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全体社会成员中大力进行科学态度和负责精神的宣传教育。
2、团结协作的精神。现代科学技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趋于整体化和科技活动社会化。重大科研课题都具有很高的综合性,使个人的知识和才能难以胜任,需要不同领域的专家通力合作,乃至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因此,现代科学研究比过去更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朱克曼的统计,1901年至1972年间获得诺贝尔奖的286 位科学家中有2/3(185)是与别人合作研究而取得成功的。 合作研究的比例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大。据资料统计,我国国家级科学发明奖中,合作式项目占93%(注:转引自张巨青、肖新发:《邓小平科技思想与应用——开创中国科技新世纪》,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版, 第235~236页。)。但是,也要看到,由于科学家的个人志趣、爱好、 性格、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协作过程中人、财、物分配与使用方面的矛盾;分享科技成果的名次先后、报酬多少等等。在科技工作者队伍中,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差别客观存在的。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协调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的人际关系,培养不计较个人得失,尊重他人的劳动,团结协作的精神,以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科技领域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是繁荣科技事业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竞争中需要反对相互封锁、损人利己等恶劣作风。目前,在竞争中应当大力鼓励和支持冒尖,以便使学术带头人才和尖子人才脱颖而出,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才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科技工作者之间的真正心理相容,相互支持,并造成有利于科技人员成才的良好思想氛围,以发挥科技工作者的整体作用,促进我国科技的快速进步。
三、正确的价值观教育
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活动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影响的。这种价值观念对科学家选择什么样的科研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制约着科技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事实证明,先进的、符合科技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对科技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反之则阻碍科技的发展。例如,当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蓬勃发展时,其所带来的崇尚民主、崇尚科学的价值观无疑推动了科技的进步。而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的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阻碍了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当前,从科技成果的获得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来看,从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来看,首要的是帮助广大科技工作者树立功利性的科技价值观。
功利性科技价值观是指与唯科学价值观即“从事学术的目的纯粹是为了求知”和“科学劳动是无偿的”传统科技价值观是不同的,它注重科技的实用价值,以获得功利价值为目标,并以此为评价尺度,评价科技工作者科研活动成败得失。这种功利性科技价值观肯定科技工作者运用和依靠知识为自己谋取物质利益的合理利益需要,把科技奖励与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并认为为了社会的进步及科技自身的发展,科技必须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目标。一段时期以来,对于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人们大多从体制上寻找原因,并达成了一定共识,即认为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割断了科研和生产的内在联系,制约了科技成果向生产的转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创建国家创新体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颁发了一系列激励性的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高了科技人员走出院所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应当说,这些都是正确的、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因为事实证明,科技体制改革若无观念更新与之相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工作者就仍会对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抱迟疑的态度。因此,当前特别需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工作者队伍中牢固树立“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的功利性科技价值观念。虽然不可否认传统的科技价值观在历史上曾起过作用,促进了当时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力所在,是科学技术的生命力所在,是繁荣我国科技的唯一正确途径。如果仍然不全面认识科学的双重价值,不承认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就会使科技的发展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
树立“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的功利性价值观是个破旧立新的过程。
1、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破除各种“新”旧的价值观念的负面影响。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重伦理轻科技,贬低科技的社会应用,视科技为“下九流”、“奇技淫巧”,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辛亥革命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开始触动了封建思想体系。建国以后,科学更因大规模经济建设有了发挥其生产力功能的社会条件,而使马克思主义有关“科学科技是生产力”,“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研机构运行机制“供给制”、“吃皇粮”、科学技术与生产脱节的局面,加之政治运动的影响,以及从自然科学的阶级属性问题到知识分子的“红”“专”问题上的争论不休,使我国科技发展同政治和思想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不仅使科技工作者受传统价值观左右的状态没有得到多大改变,而且被只强调人的精神需求、否定人的物质需求的极“左”价值观念所束缚,严重影响了中国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以来,阻碍科技工作者发挥积极性的传统科技价值观遭到了功利性价值观的猛烈冲击。但时至今日,传统非功利性的科技价值观以及“十年动乱”中推行的极“左”价值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科技工作者进行创新的手脚。而目前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忧虑的急功近利的“全社会浮躁”心态,也破坏了科技工作者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干扰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工作者中分析这些“新”旧价值观念的危害,帮助他们消除这些落后价值观的影响,才能使正确的功利性科技价值观真正确立起来。
2、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树立“科学技术为经济服务”的功利性科技价值观。先进的科技价值观不可能自发地在科技工作者的头脑中产生,必须通过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去宣传、灌输。当前要着重展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必须面向市场,为经济服务”;“促进高科技产业化”等思想的宣传教育。在宣传教育中,要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以功利性科技价值观为指导,实现“科技与经济成果结合”的事例,例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等,来增强说服力。
总之,在世纪之交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为了发展我国科技队伍的整体使用,促进科学的持续快速发展,对科技人员加强科学的世界观教育、优良的科学道德教育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应当是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有所作为、大显身手的一个重要方面。
收稿日期:1999-08-20
标签:科技论文; 科学论文; 世界观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价值观论文; 辩证唯物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