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元平话中的阴_三国论文

论宋元平话中的阴_三国论文

关于宋元刊平话中的阴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阴文论文,平话论文,宋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阴文,此指刻本中黑底白字的文字(注:本文中文字下划线者表示阴文。)。现存的宋元刊平话七种(《新编五代史平话》 、《大宋宣和遗事》和全相平话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秦 并六国平话》、《续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都有阴文的存在。而在明刻章回小说 和话本小说中,阴文已不存在。可以说,阴文是宋元刊话本,特别是平话的一个特殊现象。 本文 拟从几个方面探讨宋元平话中阴文的作用、特点与消失的原因,以及阴文这一刊刻现象在我 国长篇小说发展中的作用。

一、阴文在平话中的分布情况与存在方式

在现存所有宋元刊平话中均有阴文存在。从宋元刊平话中阴文的分布来看,基本上可分为 两大类:一类以“诗曰”等为代表,在此类阴文后接诗、曲、表章、诏书等;一类则除了“ 诗曰”等以阴文标出外,在文中用阴文标出所叙故事的内容。

第一类,在平话中引用诗、曲、表章、诏书等之前用阴文标出“诗曰”、“歌曲”、“诏 曰”、“表曰”等的平话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全相平话五种中的《 武王伐纣平话》、《秦并六国平话》、《续前汉书平话》。只有开场诗和文中诏书用阴文“ 诗 曰”、“诏曰”标出,以后的诗句无“诗曰”两字,诗句皆另起一行。《大宋宣和遗事》 中,前集中凡四句以上诗皆用阴文“诗曰”标出,并另起一行,仅一首诗没有用“诗曰”标 出。两句诗大部分无“诗曰”。如《宣和遗事》前集:

他因向骊山上,把与诸侯为号的烽火烧起。诸侯皆道是幽王有难,举兵来救,及到幽王殿 下,却无他是,只是要取褒姒一笑。后来贬了太子,废了申后,申侯怒会犬戎之兵,来伐幽 王,诸侯不来相救,遂丧其国。有诗为证:

诗曰:恃宠娇多得自由 骊山举火戏诸侯

只知一笑倾人国 不觉胡尘满玉楼[1](P3-4)

而在《宣和遣事》后集,则完全无“诗曰”两字标出。《续前汉书平话》中,阴文只出现 于部分“诗曰”等文字中,而《武王伐纣平话》和《秦并六国平话》中凡有“诗曰”的文字 基本上都用阴文标出。如《武王伐纣平话》卷上:

汤王在位十三年而崩,传国世三十一五,计岁六百二十九年,今殷纣王是帝乙之子,治天 下,名曰辛,一名受,乃汤之末孙也。

诗曰:商纣为君致太平 黎民四海沸欢声

心婚妲己贪淫色 惹起朝野一战争

又诗曰:□态浮云几变更 何招西伯远来征

荒淫嗜酒多繁政 故治中邦不太平[2](P2)

另,近来新发现并已被确认为元刊话本的《新编红白蜘蛛小说》残页中亦有两处阴文,一 处为:

郑信将着孩儿一路地哭,回头看时,杳无踪迹,

但见:青云藏宝殿,薄雾隐回廊。审听不闻箫鼓之音,遍视已失峰峦之势。日霞宫想归海 上,神仙女料返蓬莱。[3]

另一处在话本结束处:

正是:

萧萧班竹映回廊,霭霭祥云笼广于。[3]

属于第二类的有《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三国志平话》,它们除了具有第一类的阴 文 外,尤可注意的是存在着较多表达叙事内容的阴文。这些阴文基本上都是插进叙述句中,与 叙述句无语法上的关系。如《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卷上:

却说齐王自孙子破魏之后,恃着那英勇,南割楚之淮北,西侵韩魏赵三国,欲并周室,为 天子,每年诸邦进奉,六国来朝,真个是威镇诸国,勇霸天下。孟子至齐,一日登殿设班之 次,忽有阁门大使奏曰……[4](P3)

又如《三国志平话》卷上:

第三日,吕布又搦战,众诸侯出寨与吕布对阵。张飞出马持枪,三战吕布,张飞与吕布交 战二十合,不分胜败。关公愤怒,纵马轮刀,二将战吕布……[5](P33)

计《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有如下阴文:

孟子至齐 燕王传位与丞相 齐兵伐燕 齐兵伐燕获胜 邹忌劫孙子寨 孙子回朝 燕国 立昭王 邹坚弑齐王 邹坚立湣王 孙子诈死 四国困齐 苏代请孙子救齐 苏代见孙子

四国回兵 乐毅下山 燕国筑黄金台招贤 邹衍剧辛至燕 乐毅投燕 燕拜乐毅为帅伐齐

燕齐大战 乐毅破齐 齐王出走 燕王入齐报仇 楚遣淖齿救齐 乐毅会淖齿破齐 乐毅 令石丙杀齐王 齐臣王烛自经死 田存太子哭齐王 孙子下山 孙子反间燕王召回乐毅 燕 王诏乐毅回兵 立齐襄王 王孙贾杀淖齿 田单火牛阵破燕兵 齐襄王痛临淄城 燕王再请 乐毅图齐 孙子归齐国 乐毅再图齐 孙子说乐毅 孙子与乐毅斗阵 袁达战石丙 孙子放 袁达 黄柏杨下山 迷魂阵困孙子四人 齐国宣鬼谷救孙子 鬼谷下山 鬼谷至齐寨 鬼谷 说柏杨 鬼谷战魏兵 鬼谷战楚兵 鬼谷索张晁阴书 鬼谷得阴书 赵兵助齐 秦白起助

燕破迷魂阵 七国混战 四国进奉 众仙归山

《三国志平话》中有以下阴文:

三战吕布 张飞独战吕布 吕布投玄德 张飞捽袁襄 曹豹献徐州 张飞三出小沛 侯成 盗 马 张飞捉吕布 曹操斩陈宫 白门斩吕布 曹操勘吉平 关公袭车胄 关公刺颜良 曹公 赠袍 关公千里独行 关公斩蔡阳 古城聚义 三谒诸葛 谒葛出庵 军师使计 赵云抢太 子 张飞拒水断桥 曹操拜蒋干为师 赤壁鏖兵 吴夫人回面 洛城射庞统 张飞义摄严颜

庞统助计 黄忠斩马守忠 皇叔封五虎将 张飞捉于昶 诸葛亮使计退曹操 曹操斩太子

关公斩庞德佐 关公水淹七军 诸葛七擒孟获 诸葛造木牛流马 诸葛斩马谡 百箭射杀 张合 西上秋风五丈原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三国志平话》中,只有三处阴文文字为例外,这三处阴文 在 文中起语法作用。其中《三国志平话》中有两处:

三人大喜,每日设宴,名曰古城聚义。

诗曰:赤壁鏖兵自古雄,时人皆恁畏周公。

天知鼎足三分后,尽在区区黄盖忠。

《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中有一处:

四国进奉:秦国白起进奉金宝一十万贯,燕国乐毅进奉金宝一十万贯,楚国项燕进奉金宝 一十万贯,魏国毕昌进奉金宝一十万贯。

又,《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九送字韵梦字条所载元代《西游记》中的“梦斩泾河龙”条 ,有两处有较明显的表达所叙内容的阴文痕迹。一处为:

守成曰:“你若要不死,除是见得唐王与魏征丞相行说,劝救时节,或可免灾。”老龙感 谢,拜辞先生回也。玉帝差魏征斩龙。天色已晚唐皇宫中睡思半酣……[6]

此处“玉帝差魏征斩龙”是阴文留下的痕迹。另一处为:

魏征曰:“陛下不问,臣不敢言。泾河龙违天获罪,奉玉帝圣旨,令臣斩之。臣若不从, 臣罪与龙无异矣。臣适来合眼一霎,斩了此龙。”正唤作魏征梦斩泾河龙。唐皇曰:“本欲 救之,岂期有此,遂罢棋。”[6]

此处“正唤作魏征梦斩泾河龙”也似为阴文内容条目之痕迹。这说明《西游记》亦和《三 国志平话》等一样,存在较多的表达内容的阴文。

二、阴文的作用与意义

宋元刊平话中的阴文具有一些特定的功能。由于阴文在行文中特别醒目,因此它的十分重 要 的功能便是起提示作用。如上所述,在所有的宋元平话中,凡有“诗曰”、“歌曰”等等文 字之处,基本上都用阴文标出。全相平话五种中仅《续前汉书平话》里的“诗曰”文字有的 标、有的不标阴文,但其诗皆另起一行,低三格左右刻出,十分醒目,本身具有提示作用。 其他四种全相平话中,诗句皆不另起一行,仅在文中空一格,如果不注意,读到时才会发现 有诗在此。但对读者来说,在阅读过程中是不必有所提示的,只要读下去就可以了。因此, 这种提示作用应该不是为了读者的阅读需要,而应该是为了说话者的需要,在诗、文之处予 以标记,以便在讲到此处时引起注意。在说话中,讲故事情节时可以即兴发挥,而背诗唱词 读文则必须符合原文,否则无法显示说话人“博通书史”的本事和所讲故事的真实性。元刊 话本《新编红白蜘蛛小说》中的两处阴文,后面所接的一为韵文,一为诗,也是起同样的作 用,这是以“诗曰”为代表的阴文标记的最为常见的作用。

用阴文表示所叙故事内容的《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三国志平话》中,那些另插入 的阴文似是起标题作用的,但是仔细分析,便可看到,这些阴文的作用与章回小说中的标题 是有所不同的。第一,从它们出现的频率与密度来看,《三国志平话》中,从第一页至第三 十二页无任何此类形式的阴文,第一条阴文出现在第三十三页,为“三战吕布”。此前在平 话中已叙述了大量故事内容,如果阴文是起标题作用,不将这些重要内容用阴文标出是不可 能 的。而有的地方却一页中有两条阴文,如四十六页中有“曹操斩陈宫”、“白门斩吕布”, 在密度上很不均匀。以标题标准衡量,又未免太密了。这只能解释为阴文条目的设置,具有 一定的随意性,与标题所应有的有规律性很不相同。《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中阴文内容 条目虽较为平均,但密度远高于章回小说应有的标题密度,几近一页一条。第二,这些阴文 标示的一般是故事核心内容,并放在故事叙事中间,但有的却没有故事的叙述作为依托,或 者只用几句话就把这些内容叙述过去了,并无章回小说中标题总是指明本章回主要故事内容 的作用。这样的阴文在《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三国志平话》中占有一定数量。第三 ,从阴文与平话插图图文的关系来看,如果阴文内容是起标题作用,则插图中图文内容应与 阴文内容相一致。但在有阴文内容的《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和《三国志平话》中,插图 图文内容与阴文内容的关系并不是一致的。《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中共有插图四十二幅 , 图文与阴文一致的十六幅,图文与阴文基本相同的十一幅,图文与阴文不同的十五幅。《三 国志平话》中有插图六十九幅,图文与阴文不同的却有四十二幅。在另外三种全相平话中有 插 图图文而无阴文,这表明阴文先于插图与图文。插图及图文是书商刊刻时所加,是明显 为了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方便而谈。阴文与插图与图文两者在出现之初的功能是不同的。 我认为,这些阴文不是标题,而是说话人的标记,目的在于提醒说话人发挥的关节之处到了 ,或是因为说话人在这些地方发挥特别精采,故在文字记录时用阴文予以醒目标示。总之 ,它也与说话人有关,而非如明代以后的章回小说,其标题与阅读者有关。因此,这类阴文 的作用与以“诗曰”为代表的阴文一样,是对说话人起提示作用的,所不同的是一为需要发 挥,一为必须与原文相符,须背出或读出唱出。

由此可以这么认为:宋元平话中的阴文是说话人为自己说话所留下的标记,而在刊印时书 商未予删除。我们可以从阴文在平话中的存在,得出宋元刊平话是未经文人整理的原始说话 底本的结论。这样,我们也可解释明以后章回小说中无阴文出现的原因了。明代章回小说中 不再出现阴文,正在于章回小说是完全的阅读文本,作者虽用说话人的口气,但完全是写给 读者看的,阴文已无任何存在的必要了,这应该是阴文消失的主要原因。但是章回小说的回 目受此类阴文的影响是明显的。虽然它们的作用是不同的。

阴文除了最常见的指示作用之外,有的“诗曰”一类的阴文还有作为分割叙事段的作用。 这种作用在《三国志平话》中较多较明显,如:

皇甫松挂了金印,做了元帅,辞帝,领兵离朝,话分两谈。诗曰:汉室倾危不可当,黄巾 反乱遍东方,不因贼子胡行事,合显擎天真栋梁。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莆州解 良人也……[5](P11)

这里在“诗曰”以下,开始叙关羽之事,“诗曰”起着另叙一事的作用。在第四十页吕布 射戟救刘备、第五十页曹操勘问吉平、第六十三页刘备跃马跳澶溪、第六十六页刘备三谒诸 葛亮、第七十二页赵云长坂坡救太子、第八十二页诸葛亮借东风之事等的“诗曰”,都起到 此类明显的作用。这种用法在其它平话中较少,但实为以后大部分章回小说中每章之首有诗 开头的渊源。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阴文是我国长篇小说发展历史中早期的一个现 象,是面向说话者的宋元说话底本的一个标志,孕育了章回小说的某些要素。我们可以以是 否 有阴文作为元刊和明刊通俗小说鉴定的重要依据。阴文虽然随着明代章回小说的出现而表面 上消失了,但却以新的形式存在于章回小说中。

标签:;  ;  ;  ;  

论宋元平话中的阴_三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