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节约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苗若昕

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时间较短,施工管控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导致施工周期长、成本高、能耗大。当前,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改革,在此过程中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施工工艺、管理体系也得到推广和应用。在“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号召下,装配式住宅也随之应运而生,提升了建筑的建设速率,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装配式住宅;节约成本;对策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建筑质量,还能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和传统的建筑相比较,装配式住宅的工程量明显减少,建造的速度也非常快。现阶段,我国装配式住宅工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装配式住宅的大范围推广,所以必须要做好工程成本和成本控制。

1装配式住宅成本构成

(1)设计阶段。在构件设计方面因为要加大对预制构件的设计延伸,需要在建筑图纸上进行二次设计,要拆分设计图纸,其中包括项目平面拆分图、构件拆分深化设计说明等,均使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环节比现浇型建筑更为复杂,设计成本大幅度提高。

(2)制作阶段。在预制构件的制作过程中,原材料、辅助材料、预埋费用和相关的人工费用增加。

(3)运输阶段。除构件本身的运输费,还会增加运输过程中的构件专用托架等费用。同时,预制构件装车摆放的合理与否也会直接影响运输成本,若构件与构件之间空隙较大,会浪费车载空间;若构件与构件之间空隙太小,在运输过程中会造成摩擦和磕碰,严重影响构件的质量,甚至需要重新加工制作,增加额外成本。

(4)安装阶段。安装成本除人工成本外,还有劳动保护用具费用,如安全网等一系列的安全设施费。人工费用则随着现场的吊装和灌浆作业人员增加而上升,此外会产生现场临时建设设施费用,工程管理费用也会上升。

2装配式住宅工程成本高的原因

装配式住宅工程需要使用到大量的PC预制构件,而其生产成本和安装成本是一笔较大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成本投入。根据国家对装配式住宅工程的新要求,其PC预制构件率必须要在53%,在原来22%基础上提升的比较多,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装配式住宅的成本。装配式住宅工程发展还不是很成熟,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市场管理制度,导致一些PC预制构件价格过于高。另外,现在的装配式住宅工程规模比较小,各种预制构件的制造成本也就比较高,如果能够形成规模化生产,厂商制造PC预制构件成本就会减少,价格也就会跟着下降,这也就意味着装配式住宅工程成本会变低。就现在的形式来看,生产装配式住宅需要的预制构件的厂家并不是很多,工厂距离施工现场都比较遥远,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运输费用,同样会增加成本。

3装配式住宅节约成本对策

3.1缩短预售时间的策略

在规划环节要建立方案库,降低装配难度,提高出图质量;在招标环节要考察装配式构件的生产厂家的资质和能力,避免工厂因能力不足对工期的延误;在劳动力环节尽量用专业的吊装队伍,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在施工准备环节尽量在作业场地提供装配式构件的堆积场地,在现场留出一层构件以备不时之需;在施工组织环节:在结构施工达到预售形象进度前,阶段性的增加劳动力、组织抢工,压缩结构施工工期。

3.2降低建安成本的措施

建安成本和装配率呈现正相关,装配率越高的建筑它的建安成本就会越高。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尽量避免盲目提高装配率。在装配率一定的情况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建安成本:在方案环节选用相同的建筑平面形式,增强项目的单体复制率;在施工环节将精装修环节放在装配式构件设计之前,根据精装修方案精确定位预留孔洞及预埋管线位置,避免后期变更拆改;在装配式构件环节要满足装配率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构件拆分方案,最大化的降低装配构件模板配比,增加构件模板重复使用率,以达到成本最优。在工艺选择环节主要运用外墙夹芯的保温技术,把外窗的边框、线条采用外墙夹芯保温等工艺,外部的装饰部分用外立面的装饰材料同时进行浇筑和预埋,留出大量的时间给装配式构件的生产。降低后面施工工作的工作量;在施工管理环节要尽早组织参加施工的各单位在构件加工之前提交图纸和审图的改动,确保不影响装配式构件在构件开始加工后发生变动。

3.3 BIM技术的应用策略

3.3.1构件生产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BIM技术在装配式住宅的生产阶段各方信息的交流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如图1所示。

图1构件生产阶段各方信息交流图

装配式住宅设计的各专业人员利用BIM设计平台完成构件的综合设计,同时利用RFID技术将构件的类型,尺寸,材质以及安装位置等信息植入到构件中,并上传到BIM信息共享平台上,施工方、建设方以及构件生产商可以直接从BIM信息共享平台上获得各个构件的详细信息。生产商可以根据该信息制定零库存的构件的生产计划,同时可以上传构件的质量和进度到BIM信息共享平台上,以便于施工方和建设方共享信息。如发现有偏差可通过BIM信息共享平台反馈给BIM设计平台,从而方便设计人员修改和调整。

通过上述构件生产阶段生产商与设计方、施工方以及建设方之间充分的信息交流,有利于生产商准确的把握构件生产需求,随时作出调整,从而实现精益制造,降低构件生产成本。

3.3.2施工阶段BIM技术的应用

3.3.2.1材料管理

1)事前计划。利用BIM信息技术建立场地信息模型,可以对构件采购量和堆放量进行规划,提前做好材料准备工作,尽量减少施工现场二次搬运。2)事中控制。利用BIM技术及时查看施工现场材料使用情况,并适当作出调整,并且做到对每个施工区域构件材料需求量的精确控制。3)事后分析。基于BIM的物料动态管理可以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自动计算各节点或时间段的材料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材料使用偏差,分析原因,加强后续材料使用管理。

3.3.2.2施工工艺模拟

装配式施工的工艺复杂,需要各专业人员配合程度高,通过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对吊装装配的构件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模拟与仿真实验,从而实现准确定位,合理布置各个构件吊装时的停放点、垂直机械的布置点等,将施工工艺流程直观、形象的展现到施工人员眼前。有利于现场技术人员对整个工序有一个清楚的把握,有利于施工管理者调整、优化施工方案和顺序,从而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的工作。

3.3.2.3施工进度模拟

将BIM模型与施工进度关联,可以查看和修改任意时刻构件的生产日期、装载情况、吊装信息、支护配件等属性,实时准确的为采购计划、存储、拆分建筑实体等提供数据支撑。可以直观、精确地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减少资源浪费。

结语

装配式住宅目前在我国的普及度不高,但是其确实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和可发展的朝阳性的建筑形式。能够给很多工业化住宅带来好处。装配式住宅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减少建筑垃圾的堆放、节约建筑材料等。虽然装配式住宅的好处很多,但是其成本高于常规住宅的成本。并且,由于其是要在工厂安装好,再送往施工场地,那么对建筑技术的精准度要求较高,考虑到运输的问题,还要增加材料的减震性能。优化了这些条件也要兼顾成本。这样才能保证装配式住宅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严国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18(5):213.

[2]郭树勇.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分析[J].居舍,2018(29):141.

[3]王玉龙.浅议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与对策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8,40(08):125-128.

论文作者:苗若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装配式住宅节约成本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_苗若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