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祭月”到“拜佛”的流变看中秋节风俗从中国到泰国的传播与变迁论文_杨梓

从“祭月”到“拜佛”的流变看中秋节风俗从中国到泰国的传播与变迁论文_杨梓

云南师范大学 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中秋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泰国的重要节日。中秋节在传入泰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融入了泰国的文化。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既有相同之处也各有特点。本文以中、泰两国的中秋节风俗文化为例,梳理出中国中秋节的发展进程,通过对比中国中秋节特色与泰国的“拜月节”风俗,简述中秋节文化在泰国传播的史实和背景,分析中国中秋节风俗在向泰国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流变。

关键词:中秋节; 文化传播; 泰国风俗

一、引言

我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华人广泛分布于各个国家,华人们也将中国的传节日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东南亚各国都流传着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在历史的发展中融合了当地文化,形成了一些包含中国文化的特色节日。中秋节就是中国十分有特色的节日之一。

吴盛枝《中越月亮神话与中秋节节俗比较》(2006)一文中认为,在丰富多彩的节庆风俗中,中秋节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各地乃至在东南亚广泛流行是有其起奠基作用的核心文化做基础的。

二、中秋节的起源

谈到中秋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周礼》,“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因农历八月十五正处与秋季,而又是八月中旬,因此就将这一天命名为“中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故此自古开始,统治者和百姓对于秋季都极为重视。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源于古时天子的祭祀活动,《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由此可见,祭祀月亮的习俗在春秋时期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并被作为一项重要的礼制被记载下来。但这只能算是中秋节的一个雏形,在时间上就与现在的中秋节有着较大的差别。古代祭月、拜月的活动主要是在秋分时,但是皇室的这一活动无疑对中秋节风俗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贵族以及王公大臣的纷纷效仿,这一习俗逐渐开始向民间传播。当然也有另一种不同的说法认为中秋节是由民间最先开始的。中国古时的统治者和百姓都对秋季十分重视,因为秋季是作物和瓜果成熟的季节,“秋”字解释为“庄稼成熟为秋”,百姓们在中秋这一天庆祝秋天获得的丰收,逐渐的演变成为一种民间的节日。

三、中秋节风俗在泰国的传播与流变

潮汕移民进入泰国带去的不只是中国的农业技术和瓷器制造工艺,在不断融入泰国社会的过程中,华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无意识中向泰国民众传播。泰国当今的中秋节风俗,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潮汕地区中秋风俗的影子,不论是中秋的祭祀仪式还是中秋节月饼的形式。吞武里王朝时期,大批的潮汕移民涌入泰国,这一时期的中秋风俗也被一同带入了泰国。从时间的变化上看,如今在中国的传统中秋节风俗已经较以前大为不同,比较传统的拜月仪式已经基本被赏月的活动所取代,其他祭祀仪式也开始逐渐淡化,中秋节在中国本土的意义主要就是一个家族团圆的活动。而在泰国不同,泰国的中秋节风俗中拜月仪式仍然是中秋节各个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而赏月的活动与之相比分量就比较轻。在泰国月亮的文化内涵与中国不同,并没有夹杂着“思乡”这一文化意义。泰国的拜月仪式的含义主要是为了祈求人生的“圆满”。虽然泰国有嫦娥奔月的传说,但是在中秋节祭拜的神仙却多是观音。泰国本身是一个佛教国家,中国中秋的传说却带着比较浓厚的道教色彩,而在中秋的习俗进入泰国之后,泰国民众也慢慢对其加以改造,形成了一种泰国当地特色的中秋文化。现在的中秋节在泰国还被赋予了“敬老节”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秋与重阳两个节日相距很近,当地的华人就开始将两个节日合并到一起,在中秋这一天向老人赠送月饼来表示对老人的祝福与尊敬。

四、两国风俗的比较

(一)中国的风俗

1. 祭月

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习俗主要包括:祭月、赏月和吃月饼,这三个习俗流传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北京现在仍然保留的“月坛公园”就是当时帝王用于祭祀月亮的祭坛。在宋朝时期,秋季祭月的活动已经变成一项祈求月神赐福的活动,男女老少无不在中秋这一天祭拜月神,以求功名又或是美貌。通常民间在太阳落山之后开始设置供桌,贡品主要是时鲜的水果,当然不能少的就是月饼,点燃红烛,进香。这样基本的祭月仪式就完成了,而后就是赏月的活动了。在唐宋之前,祭月的活动比赏月更受到民间乃至官方的重视。而自唐朝开始,中秋节活动的重心就逐渐由祭月变成了赏月。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之一,在中秋节这一天,每家每户必定会吃月饼。月饼最早是用来供奉月神的贡品,后来随着制作工艺不断完善,月饼已然从一种祭品变成一种在中秋节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点心,当然,月饼作为贡品的功能依然存在。在中秋祭月时,月饼要在供奉过月神之后才可以享用,民间普遍相信吃供奉过神仙之后的贡品可以获得好运。

在中国各地中秋习俗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潮汕地区的习俗,这些习俗被潮汕移民带到了世界各地。潮汕地区的“祭月”仪式至今仍然被保留着,潮汕地区始终流传着“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说法。在月亮升起之时,妇女和孩子便开始祭月的仪式,按照规定成年的男子是不允许加入到这一仪式当中的。仪式开始时由族中威望最高的女性来面向月亮读祝文,祝文的格式多为四言、五言或七言,祝词自然以祈福为主,较为简短。祝词写成之后要用毛笔工整的抄写在纸上。祈福的内容一般是祈求孩子成绩优秀,祈求女子能有姣好容颜,未嫁的女子则祈求能寻得如意郎君。祝词读毕,点燃长香,跪在地上对月亮祈祷。

2. 团圆

自唐宋以来“中秋”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民间节日,中秋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源于皇家的祭祀活动,但后来已经不只是单纯用于祭祀或者庆祝秋收。唐宋文人多在中秋这一天借月抒怀,也赋予了月亮不同的文化色彩,自唐宋之后“月”这一形象多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此之前李白所写的《静夜思》中也将月亮和思乡联系到一起。就如苏轼在诗中所说,月亮的圆缺变化和人的分离恰好相联系。八月十五处于秋季,天气较为晴朗,同时秋季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比其他季节更近,是赏月的最佳时机,月圆也象征“圆满”。所以在中秋餐桌上的菜肴大部分都以“圆”为主,最为突出的就是月饼,月饼形状基本都是圆形,也是在象征着“团圆”的主题。因为月亮被赋予“思乡”文化内涵,在这一天远在外地的子女也会赶回家与家人团聚。中国所说的团圆不只是家庭成员的团圆,其实也是代表着一种人生的圆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泰国的风俗

1. 拜佛

泰国人把中秋节成为拜月节(Wan wai phrajan วันไหว้พระจันทร์)泰国的中秋节保留了很多中国的传统风俗,同时,由于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在文化迁移的过程中融入了一些佛教的色彩。每一年的八月十五,当地华人就会摆出供奉月亮的供桌来为家人和自己祈福。拜月的祭品(khongwai ของไหว้) 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含义。在各个地区的祭品都没有固定数量和形式。对祭品而言,最需要强调的“圆”,以此代表月亮并祈求人生的圆满。当然在这些祭品中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月饼”(Kanom wai phrajan ขนมไหว้พระจันทร์)。泰国的月饼主要是广式月饼,泰国现居华人多数来自潮汕地区,受他们的影响,泰国的月饼基本都是广式月饼。月饼馅料以水果、红豆沙和蛋黄为主。供桌上摆放的贡品可以有很多,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含义。但是最主要的是一下几种:汤圆(kanomyi ขนมอี้)、方片糕(Kanomko ขนมโก๋)、五种不同的水果、糖塔(Jedeenamtan เจดีย์น้ำตาล)一种做成天上宫殿形状式样的糕点,抹上蜜糖和蜜豆,还有代表吉祥的“甜饼”(Kanombia ขนมเปี๊ย)。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装饰品:五张神像(Kradatrubsian กระดาษรูปเซียน)、写有祝文(Khamklonkhophon คำกลอนขอพร)的红纸,大支的红烛和柳条(Khingliu กิ่งหลิว)。还要有新鲜的花朵,例如用菊花和茉莉做成的花环。还需要两支甘蔗做一道拱门,或者是用于装饰桌面,其次,祭品中还要有化妆品和装饰桌面的彩灯(Khomfai โคมไฟ)。

关于拜月的整个仪式主要是快到深夜的时候进行,在月亮升过中天之前将供桌设置妥当,在月亮过了头顶时收起供桌,又或是在红烛熄灭时收起供桌,这是不固定的。关于供桌的设置或是收起也没有固定程序。拜月的仪式就在这一段时间进行。整个拜月的过程基本遵循潮汕文化中拜月的习俗,但是也有所不同。在潮汕文化中,拜月意识主要是女人和小孩参加,男人不参加拜月仪式。女人和小孩在拜月仪式中祈求美丽与聪明。但是在泰国拜月仪式对参加者没有限制。在泰国,拜月时也要读祝文,与潮汕地区不同的是,在泰国读祝文的是家族中的男性长者。拜月仪式在泰国的中秋节中是最主要的一环。泰国的中秋节基本保留了中国早期的风俗,尤其是潮汕文化中的中秋风俗。与中国富有道教文化的祭月仪式不同,在泰国,当地人相信在月亮中住着观音菩萨,供桌上的神像也是观音像和八仙像,他们认为在“八仙”可以将他们的贡品和祈祷带到月亮上的观音菩萨那里,也有一部分泰国人供奉的是“月光菩萨”而不是观音。泰国是一个著名的佛教国家,这也使得泰国的中秋拜月已经融入了佛教元素,淡化了其中的道教元素。

2. 团圆与祭祖

在泰国,中秋的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是柚子,中秋时节刚好是柚子成熟的季节,另一个是因为柚子的形状又大又圆,符合泰国人心中的“圆满”这一点多是受到中国的“团圆”文化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泰人在中秋这一天有祭祖的习俗。以前在泰国是没有祭祖的习俗的,在华人融入泰国社会之后,祭祖这一习俗也在泰国传播开来。从四世国王开始,皇室开始在皇宫中设置先王的牌位。后人也开始效仿将泰国先王的牌位设置在皇宫中,灵牌以檀木制成装饰有中国古典式样花纹,将历任国王的中文名刻在灵牌上,作供奉之用。皇室祭祖仪式与民间不同,民间在中秋及除夕时都会进行祭祖的仪式,而皇室只在除夕时举行此仪式。

五、结语

泰国的中秋节由潮汕移民传入,虽然很大一部分对中国传统中秋节风俗进行了保留,但也在此基础上融合了泰国当地特色,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之更好地适应泰国的本土文化。中秋节风俗从“祭月”到“拜佛”,不仅反映了潮汕移民离开中国,在试图融入当代社会的过程中不断重复祖先记忆的需求,同时折射出佛教在泰国民众中的影响力,以及中国文化向国外传播的变化趋势。

中国的中秋节带有一定的道教神话色彩,在泰国大部分人信奉的是佛教,因此在潮汕移民将文化带入泰国传播的同时,这些带有宗教色彩的节日也发生了流变,由一个充满道教色彩的节日变迁为一个带有小乘佛教文化的节日。泰国当地民众对这些文化的改造可以反映出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普遍规律,文化的变迁总是伴随着文化的流变,一种文化的形成往往包含了当地的经济、政治以及宗教信仰等因素,文化所反应的是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因此一种文化想要被另一个地区的民众所接受,那么这种文化就得发生相应的改变,才能融入当地已有的文化。同时,泰国仍保留了一些早期中国中秋节的风俗,对于我们研究中国早期的中秋节风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养民. 中秋旧事[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文章.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魏勃. 中秋节团圆习俗及原因浅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

[4]张远桃. 国外的中秋节[J].新农村,2008(9)

[5] 熊海英. 中秋节及其节俗内涵在唐宋时期的兴起与流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

[6] 泰国华侨华人史第三辑. 中泰研究[M].曼谷:泰中研究中心出版社,2005.

[7]ธนากิด เรียบเรืยง ประเพณี พิธีมงคล และวันสำคัญของไทย สำนักพิมพ์ ปิรามิดกรุงเทพฯ ๒๕๔๓(塔纳吉 热让 《泰人的传统文化、吉祥仪式及重要节日》[M]. 曼谷:比拉米德出版社 1981)

作者简介:杨梓,男,汉族,云南个旧人,云南师范大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论文作者:杨梓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2

标签:;  ;  ;  ;  ;  ;  ;  ;  

从“祭月”到“拜佛”的流变看中秋节风俗从中国到泰国的传播与变迁论文_杨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