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助农增收的重要依托——对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村论文,组织论文,经济论文,是助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供销合作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紧紧围绕“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的目标和方向,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全面改革供销合作社组织体制、经营体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努力转变职能,开放办社,发挥自身优势,大力组织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助农增收,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产业化,全面建设小康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一、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全省供销合作社已组织、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4886个,涉及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入社农户150多万户,并带动农户260多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36亿元,向农民社员返利2000多万元。各地供销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是流通服务型。由供销合作社牵头组织从事同类产品的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种植、养殖大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共同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着力为会员做好市场信息、销售流通等服务,直接将农产品销往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重在搞活农产品流通,约占供销合作社组织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60%。阆中市江南供销合作社吸收160多名经纪人,建立“生猪经纪人协会”,直接联系千家万户养猪户,为其提供生猪生产、销售方面的服务,切实解决了卖难问题,协会每年通过生猪经纪人收购生猪3万头,上交国家税费上百万元。
二是中介服务型。供销合作社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中介作用,充当联结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纽带,促进了农民增收,龙头企业增效,约占供销合作社组织的合作经济组织的10%。地处我省西南部小凉山区的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供销合作社改制重组的峨边五旺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竹笋等野生美味系列产品,被评为“四川省消费者喜爱商品”,市场供不应求。为有效地解决农民卖笋难的问题,毛坪供销合作社把40余户收购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组织起来,成立毛坪天然竹笋采集合作社。合作社与五旺公司在最低保护价的基础上,商定收购价格和费用标准。采笋季节,合作社组织200多人的收购队伍,在全县范围内统一设置收购网点,按照统一价格及时就近收购天然竹笋、对鲜笋进行整理和粗加工后交公司,既方便农民出售鲜笋,又使公司原料有了稳定来源。2002年,采集合作社经营天然竹笋3000多吨,向15000多个笋农兑现收购款310多万元。天然竹笋产地系原始森林,山高林密,道路崎岖,运输十分困难。为了降低农民运输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竹笋运输合作社应运而生。成立了毛坪竹笋运输合作社,组织毛坪区的汽车、马匹运输专业户80户,采笋季节,合作社集中人力、马帮队来往于高山峻岭,成了山间铃响马帮来。2002年,竹笋运输合作社运输竹笋3500吨。2002年又兴办了毛坪、哈曲麻竹笋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500户。按照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回收的要求,现已栽种麻竹2000亩,次年即可采割商品竹笋,第三年进入丰产期,每亩产值可达到3000元,纯收入可达2500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型。依托基层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农产品加工型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扩大规模生产,帮助搞好加工和销售产品,实现农产品增值,让农民不仅生产产品,得到生产环节的利润,还得到加工、销售环节上的利润,约占供销合作社系统的20%。平武县供销合作社兴办5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2300多户。专业合作社上连龙头企业茶叶公司,下连茶叶生产基地,带动全县2.7万户农户种茶,年产茶叶1500吨,为茶农增收1500多万元,按交售茶叶销售额5%向茶农返利8.5万元。全县茶叶产业化初步形成,有力地推进了县域经济发展,每年创税3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乐至县供销合作社从1986年组建放生乡新庙藕粉合作社开始,现发展6个藕粉加工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862户,植藕面积1.2万亩,加工藕粉5000多吨,年销售800多万元。创利85万元。并开展藕田综合利用,种藕、加工藕粉、养殖水产并举,藕农植藕亩平收入3432元。户平收入1.6万元,最高达4.5万元。1995年以来每年从盈利中提一定比例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和奖励生产数量多质量好的社员。其中一个专业合作社被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评为“全国10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之一。
四是综合服务型。这是各地基层供销合作社在体制创新中,由供销合作社职工、社会能人和供销合作社等共同创办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立足农村社区,分别承担农产品销售,生活资料配售连锁店、农资超市、庄稼医院和文化、医疗服务等,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性、便民性服务,现约占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的10%。南充市供销合作社去年在顺庆区共兴镇大营坝村和潆溪镇杨家桥村与村委会共建两个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开展生产生活资料购销,农产品收购加工,农机具维修和医疗卫生服务,并成立了花卉、红麻协会,深受当地农民群众欢迎。南充市政府领导认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是基层为农服务体系的有益探索,在为农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一是适应农民需要实现了“七大便民服务”(销售农副产品:打米磨面;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农用物资;农机具维修;小病就医买药;了解市场信息、学习农业技术;文化娱乐7不出村);二是社区综合服务社是党支部村干部联结群众的纽带,是服务群众的得力助手,促进了干群关系的改善。
二、作用和效果
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5号文件的要求,转变职能,强化为“三农”服务,重在体制创新,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社区综合服务社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虽然时间不长,数量和质量还有待发展和提高,但在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综合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已经和正在发挥积极作用,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一)把千家万户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民进入市场起好联结作用。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迫切需要有组织者和引导者。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农民自愿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发挥它的中介、服务、联结功能,有效地引导农民闯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什邡供销合作社利用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想方设法为农民解除农产品生产的后顾之忧。今年初开始为当地大宗农产品蒜台找客商,非典发生后,利用电话和商务网联系,组织30多人,设7个点在当地收购,产品远销山东、广东,供不应求。全市种植的2万多亩蒜台已全部销完,每斤还比上年多卖1元钱。农民说:“今年蒜台不仅卖得好,还省事,春耕农活一点没耽误。”名山县供销合作社在蚕茧产业化经营中,按“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提高农民栽桑养蚕的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建立6个蚕桑协会,15个蚕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801户,社员2978人,发展桑园2283亩,户平收入7456元,占入社农户家庭副业总收入85%。以此为纽带和桥梁,促进了全县规模化发展桑园3.1万亩,户均由0.8亩扩大到2.03亩,带动140458户农民养蚕,2002年全县养蚕收入2316万元,户均收入2215元。
(二)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发展支柱产业,起好调整农业结构的引导作用。当前对调整农业结构,普遍存在农民不了解市场不会调,而地方政府用行政手段又不好调,相当多的地方调整结构变成了“空调”。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为主导,引导组织农民调整结构,优化了产业结构,培育了主导产业,引导农民为卖而产,为赚而卖。合作经济组织与龙头企业连接,发展订单农业,以保护价收购农产品,认真做好市场信息服务,种植什么,不种什么,农民心里踏实了。温江区供销合作社从1998年起联合大蒜购销企业、营销专业户、专业大户、种植专业户成立“温江大蒜专业协会”,开展对大蒜的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促进了全区大蒜种植业的发展,目前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年产干大蒜2.6万吨,外销2万吨,鲜销1200万公斤,为蒜农增收5600万元以上,人均增收280元以上,大蒜已成为全区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荣县供销合作社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在正紫等4个乡镇建立5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大力发展白芷、薄荷、穿心莲、佛手柑、柴胡等35种中药材,面积5749亩,为5500多户种植户创收475万元,比种粮食增收142万元,人均增收64元。
(三)联结农民,延伸产业链条,起好助农增收的促进作用。当前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增收困难。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合作经济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特色产品,认真提供信息、物资、技术、加工、营销等系列化服务,促进农民增收。苍溪县龙山供销合作社兴建的川明参协会现有会员1548个,大力发展中药材生产,种植川明参1.5万亩,产量4500吨,为农民组织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416元。协会还建有2.1万平方米的专业市场,年交易额4000多万元,产品运销各省和香港、新加坡。他们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农村节目》、四川电视台《金土地》栏目多次宣传。
(四)对农村社区实行综合服务,发挥加强党和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深化政府机关机构改革,政府转变职能,供销合作社强化服务。在农村创办了社区综合服务社,为社区农民提供综合性、便民性服务。既为农民办好事实事,又加强了政府与农民的密切联系,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中江县龙台社区综合服务社,以乡镇社区为依托,在原供销合作社经营服务范围基础上,受镇政府的委托,接受了对自来水厂、汽车客运站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并兴办了蔬菜和生姜专业合作社,服务范围已扩大到传播科技文化知识,传递农产品市场信息,购销、加工农副产品,配售生产、生活资料,开展餐饮娱乐、医疗卫生、劳务输出、职业介绍等服务,已初步形成当地农村社区经济、文化、中介、公益性等综合服务中心。当地镇政府领导认为,兴办社区综合服务社,转变了政府职能,改变了政府办事业,办企业的体制,强化了中介组织的服务职能,并且还是解决乡镇负债的治本之策。
(五)积极参与市场流通和竞争,发挥好中介作用。当前农产品产后服务是一大难点。合作经济组织在认真做好发展农产品生产的系列化服务工作基础上,努力协调产、供、销各方利益,组织千军万马闯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农产品销售。南充市高坪区供销合作社本着自愿、平等、民主、互利的合作制原则,以冬菜种植大户72个为主体,组建南充市高坪冬菜协会,现有会员165个,种植冬菜1.24万亩,为农民增收500多万元。设立9个冬菜收购点,解决近3000人就业。协会努力搞好产业服务,培训技术,引进良种,试范推广,正确处理好种植户与冬菜加工厂关系,合理定价;配合工商、公安等部门,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农民权益;积极开拓销路,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协会的有效运作,使冬菜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4月底止,冬菜产、销、税、利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18%、21%、23%和10%。
(六)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名牌产品,起好标准化生产的组织规范作用。专业合作社在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实行标准化生产中大有用武之地,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剑阁县武连供销合作社2002年在武五村组织160户农民,建立双五水果专业合作社,以促进水果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为主攻方向,提高品质,争创品牌,生产出“双五”牌优质无公害雪梨、金花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优质水果每斤为果农净增收二角。销售本县和绵阳、重庆等地,共为果农社员增收3万元,专业合作社盈利6000多元。德阳市供销合作社2002年9月在广汉市高骈镇园觉村,吸收12户农民出资10万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四川广汉市绿健果蔬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发展折耳根(鱼腥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推动了折耳根生产由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向集约化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的路子,目前已注册“绿升”牌系列农产品商标,获得省上颁发的无公害折耳根生产基地证书。积极开展经营,扩大销路,农民获得了丰厚回报。2002年种植面扩大到600亩,比公司成立前增加50%,产量翻一番,农民人均收入增加450元。同时每公斤价格上升0.6元——1.00元,农民从中平均多增收100元。由于折耳根为提炼防非典良药——鱼腥草注射液原料,目前产不足销,客商直接到地头坐收产品。原观望的农民纷纷要求成为公司股东。
三、实现四个转变
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在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中,以适应市场经济和服务“三农”为取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创新组织体制、经营体制、管理机制和经营方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注重选准骨干和特色产业(产品),选好领头人,实行全新的体制和机制;用新的经济思想、经营理念,将人才、资金、产品和网络等市场资源要素转变为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市场优势,聚集分散的生产要素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一)把社会人才资源转变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人才优势。用全新体制、机制,吸引、聚集一批营销、经营、科技、管理人才,加入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人才聚焦效应。射洪县棉花专业协会与棉花科研所和棉花专业合作社结合,实行贸科农结合,产学研并举,广泛吸收会员和社会营销、经营、科技人才,搞好棉花产业化经营。现有会员1080户,其中核心会员160户,缴纳股金32万多元,一般会员117户,联系会员741户;专业技术人才96人,其中高、中级技术职称17人。自1995年8月成立以来,发挥人才、技术、信息优势,认真搞好棉花产业化经营。引进繁育棉花新品种8个,生产高产优质良种230多万公斤,推广面积130多万亩,在县内和西充、盐亭、中江等县开展棉花跨县科技承包72万亩,为棉农增收1.48亿元,其中为县内棉农增收9400多万元,亩平204.4元。据调查,2002年射洪县在同等气候条件下,实行科技承包的棉田比未进行科技承包的每亩增产26。3%。协会会员年平均纯收入达8560元,较非会员户增加1065元。协会评为省百强农村专业协会,82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成果奖。平昌县供销合作社在全县140个村中建立75个生猪专业合作社,入社养殖户5860户,其中养殖大户110户、经纪人80多人。按照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认真做好对生猪产业的信息、资金、技术、销售等服务。充分发挥经纪人的作用,40%的经纪人成为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西兴、白衣、响滩等社的13名农民经纪人被聘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深受农户拥护。经过专合作社的努力,全县2002年收购生猪10.5万头,为农民人均增收50元,其中80%以上的生猪是由经纪人销售出去的。
(二)把分散的农产品资源转变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基地商品化优势。射洪县供销合作社通过体制创新重组了射洪县天祥供销有限责任公司。公司2001年发动70多户农民,入股90多万元,建立竹编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加工编织竹笆,变低效的自然资源为适销对路的商品资源,竹笆由公司运销到陕、甘、青、晋、豫、渝等省市区,解决了农民卖难,实现了农民增收,国家增税,企业增效。2002年带动2000多户农民,户均增收800元,社员从公司盈利中获15%的分红,上缴国家税收5万多元,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50万元。
(三)把民间资金转变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助农增收的资本优势。通过多策并举,多渠道、多种方式筹措社会资金,用于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据对2002年1024个专业合作社统计,社员共投资3700多万元。另据典型调查,供销合作社企业自筹资金200多万元,投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基层供销合作社提供场所、经营设施和资金,共500多万元。这些资金形成资本以后,既保证了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资金需求,又使资金在流通中实现保值增值。
(四)把传统的流通网络设施资源转变为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现代流通设施网络优势。对供销合作社现有的流通网络实施资源要素进行重新整合,着力发展物流配送、连锁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整合,形成城乡联结、覆盖农村的现代流通网络体系。一头联结连锁、配送网络体系,成为现代营销网络体系的终端;一头联结广大农民,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的综合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系起来。如南充市顺庆区供销合作社和中江县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在兴办连锁配送网络体系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综合服务社,搞活农村流通的路子,取得可喜成效。
标签:农民论文; 农业合作社论文; 农村论文; 供销合作社论文; 组织发展论文; 农业论文; 三农论文; 农民合作社论文; 种植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