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正向新世纪迈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业科技面临的困难_农民论文

中国农业正向新世纪迈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业科技面临的困难_农民论文

中国的农业正迈着沉重的步履走向新世纪,其中的一大难题便是——农业科技面临困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一大论文,步履论文,农业科技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5年的秋天,江西、安徽、湖南等地不少农民望着迟迟不抽穗的稻子,心急如焚地咒骂卖种子的人太黑心。一时间,假稻种的报道屡屡见诸新闻传媒。

其实,透过沸沸扬扬的“汝城假稻种事件”等案件,不难看出,中国农村正面临着科技饥荒。权威专家一针见血:造成假种子事件的根源在于农科机构的日益窘迫。绝大多数县级农科机构没有检测种子的机械设备,农科人员只有凭眼睛去分辨外形、颜色。杂交种子原本是一种十分先进的科技产品,但是我们却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于是,假种子顺利地经过农技人员的检验,给广大农民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近日,一些农科专家呼吁,如果不从根本上扭转农业科技的艰难局面,中国农村大地上出现的将是更大的灾难。

农科机构:享受“口惠”

我国对科技的投入近年来还是相当可观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遗憾的是,科技投入的绝大部分用于了工业和其他方面,农业科技投入仅占5%。 全国庞大的农科机构大多处于半饥饿状态。

据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1994年全国有44%的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经费被削减,甚至被取销。辽宁省的1248个乡级农技推广站中,1993年21%经费全部断奶、48%半断奶,1994年春尚有31.6%断奶或半断奶。即使有一点经费,也只能勉强维持内部运转。

经费奇缺导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流失、转向。河北某县近年来实行政府机构精减时,将一大批拥有工程师职称的农技人员精减掉了。虽然他们经验丰富。他们也为此多方奔走呼号,但是,他们是属于亦工亦农的“土专家”,县里各项经费紧张,机构要减,只好拿这些农技人员开刀。不仅仅是河北某县,全国县乡级农业技术推广站中,56%以上的农科人员处境艰难:房子、职称、户口、工资这些东西严重困扰他们。

在农村活跃的无数农科人员,他们把科技直接送到农民手中,是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最重要一环。然而,他们绝大多数是农村户口。在我国现行人事制度上,没有户口可是大事,机构精减、职务提升、工资等都与户口有关。近年来,各地政府大量实施机构精减,其他机构上正式干部富余人员理所当然地挤走了农科人员,仅四川某地,1994年就有280名县乡级农科人员被挤回农村。可以想象, 不懂农业科技的人员来传播农业科技,效果会怎样?川北地区曾有一农科干部(其他机构转入)下乡,农民请教他如何使用除草剂,这位干部不懂,却不想失面子,想当然地为农民做起了示范。幸亏被另一农科人员及时发现,才只有两亩小麦被高浓度除草剂除掉性命。

农科经费的缺乏,不仅仅是县乡以下的基层农科部门举步维艰,农科院校,更高一级的农科研究部门,也同样陷入困境。西南地区一家有相当级别的农业科研所,他们负责蔬菜育种工作,按规定每年冬季育出的新品种都要拿到海南、广东等地提前试种,以缩短良种的试验周期,使之尽早产生效益。但海南、广东这几年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租用土地的费用也成倍增长。如今,研究所如果不是特别重要的种子,现在一般不去海南、广东试验,因为付不起那儿的土地租金。这就意味着良种的试验周期至少要增加一年。这一年的损失至少相当于土地租金的70倍。一位农科专家谈到我国目前的农科界现状时,十分不安:80年代至今,我国农业科研再也没搞出像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那样的突破性成果。这与农科经费奇缺,农科人员无法安心科研有关。

事实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农科人员流失量已达到37%以上,一些农科院校的毕业生跳糟率甚至达到80%。河北农大植保系主任石教授介绍,他所在系的毕业生有30%以上是后脚还没出农校,前脚已跨入非农单位。

由于缺少新一代农科人员,农科部门的“人口老化”现象也日趋严重。有的县级农科部门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已达到42岁。再过几年,谁来承担农业科研的重担?

农业院校:有本难念的经

作为农科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农业院校任重而道远。可如今,几处每一所农业院校都面临着招生的困难。很少有人愿意填报农业院校,这几乎不是什么秘密。

据一些招生人员透露:目前,考生一听说农业院校就退避三舍。全国农业院校每年的报考人数不足招收名额,土壤、农机、畜牧等专业最受冷落,每年能招到60%就算不错了。填报这类专业的考生大多也是无路可选择的贫困地区的学生。华东地区的一些重点中学,搞了一份问卷调查,仅有1.3%的学生“可以考虑上农校”。 西南地区一所农校1994年从“愿意服从调配”的考生中招收了15名新生,结果有8 名没有报到。城里人不愿报考农业院校,农村学生同样不愿考农业院校。1995年夏天,四川一位农村考生听说自己被录取到农大,大哭一场,闻讯赶来的农民父亲也失声痛哭。虽然,这位考生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祖祖辈辈都盼望能跳农门,孩子怎么能进农大呢?这是大多数农村考生不愿报农科院校的心理症结。

城里的考生则更多地考虑从事农业科技的待遇太差。在不少城市,农科人员仿佛就是农民的代名词。南京市一位资深的农业科技人员,原来准备让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研究了多年的农业科技,最后却下狠心地要儿子报考一所工业学院。“我不能让儿子和我一样,在一间破房子里搞农业科研的同时,还得不停盘算街上的青菜又涨到什么价了。”这位农技专家一脸的无奈。

华东某农大为了招收考生,不惜放弃原有的6个涉农专业, 增设乡镇企业管理、计算机、会计等专业,把畜牧专业改为宠物饲养。目前,这个农大涉农专业已面临绝代的危险。类似情况在其他农业院校也同样存在。曾被农民誉为“科技神仙园”的山西太原农校,如今面临着十分尴尬的生存发展处境:涉农专业严重萎缩,全校10个班当中,只有6 个班开设涉农专业课程,据说还要减少3个,1995 年招生专业中真正与“农”有联系的也只有园艺专业(尚有一部分是城市园林花卉管理),约有50多个学生就读,只占总招生数的1/4。涉农专业的萎缩, 使涉农专业教师出现“富余”,甚至“失业”。山西太原农校目前就有几个高级讲师充当保卫科的巡视人员,另有几位则只能拿微薄的基本工资自己找活干。其中,植保专业的9名教员,如今仅有两位还站在讲台上, 教师“无学生可教”。

而那些勉强读完涉农专业的学生也是想方设法跳槽。对于这些,农业院校的领导们一筹莫展。一位在80年代有着丰硕成果的农科院教授,当他现在对他的学生讲起:“人人要具备一点献身农业的精神”时,台下的学生哑然失笑。现在的学生,更多地学会了纵横比较。与其他学院的专业相比,与其他科研人员相比,涉农专业是最清苦无人问的。据了解,工科毕业生的各项收入至少是农科学生的两倍。社会又怎么去要求他们在清贫的岗位上奉献呢?

农业院校的困难,正预示着农业科技后备力量的枯竭。农业部政策体改法规司原司长郭书田曾撰文指出,近两年来,各地农作物病虫害的猖獗和畜禽疾病的流行,与科技服务体系的削弱不无关系。没有足够的农业院校毕业生向地方输送,农科服务体系能不削弱吗?

农业院校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提高农科人员地位,增大农科投入,以此来吸引大批科技人员为农业科技效力。这是一位农业院校领导的看法。这是否应当作为摆脱农业院校困境的良方呢?

农技推广:山高路远

农业科技的实施,最终要靠广大农民去执行。社会的发展,要求大量运用农业新技术,以满足人们对农业产品不断提高的需求。然而,我国大批农民的文化素质却十分低下,全国农民文盲、半文盲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就占农村劳动总数的67%左右。每年回到农村的中小学毕业生总共有1100万人,但是这些学生中,真正懂得农业科技的却是少得可怜。这与农村职业教育基本是空白有关。同时,大多数学生读书也是求跳农门,对于农事,即使开设课程,也不愿学习,农村高中毕业生“五谷不分”的现象并非个别。在大批回乡高初中毕业生中,真正在土地上耕种的不及总数的10%,大多数都从事运输、建筑、加工等非农行业。

现在农村无论是用种、用肥、用药,还是其他田间管理,都需要相应的农科知识。然而,绝大多数农民不具备这些知识。仅以使用化肥为例,据保守估计,全国农村每年因不合理施用化肥而造成的浪费,至少相当于年产20万吨的三座化工厂所产化肥总量。比如,氮肥与草木灰混和,会使大量的氮气跑掉,但是,很多农民却不懂这一点。仅这一方面的浪费就十分惊人。有的农民嫌施追肥麻烦,下种时就把化肥全部施进田里,等到作物需要追肥时,田里的化肥早已过了有效期。

在一些落后的农村,良种推广十分困难。一些地方为推广良种只好采取经济上制裁。农户反过来状告政府,状告农科人员,说他们不讲理,乱罚款。有的农民当着农技人员的面把良种撒下土地里,等农技人员一走,又重新播种,农科人员每每遇到这样的事就摇头叹息。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土地仍然处于原始耕作状态,产量极低,如果加大科技含量,产量将会大幅上升。杂交水稻这一重大科技成果,自70年代发明以来,真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却只不过七八年时间。

近几年,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农科人员的招牌,向致富心切的农民传授的所谓“种养”新科技,却以农民上当赔钱告终,使农民对农业科技失去信心。四川有个全国知名的农民养猪专家,他配制的饲料精致效果非凡,然而,各地风起去云涌的假冒产品使他的声誉日趋下降,他不得不改行从事其他产业。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3以上的农业新技术无法得到推广。

农业科技:不轻松的话题

我国目前人口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在增加,要养活这些人,需要多少粮食。日益扩大的工业用地、交通用地、住房用地,也一天天吞食着土地。土地资源的减少,这是必然的问题。而人口的增长,人们生活中对粮食的消耗日渐增多,这却是不容争辩的现实。

要解决中国日益明显的粮食缺口,有效的办法就是提高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目前,发达国家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已达到60%以上,而我国仅在35%左右徘徊。

中国农业科技的困境,将可能造成整个国家的困境。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外国专家也曾预言在先:在未来的中国,粮食问题将是一个压倒一切的问题。而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力武器——农业科技却又是如此软弱不堪,这不能不令人担忧。

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这是中国农业最迫切,也应是最长久的策略。

标签:;  ;  ;  ;  ;  ;  

中国农业正向新世纪迈进,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农业科技面临的困难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