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位”理念下作文评价与学习案例优化研究--以一篇材料作文为例_材料作文论文

“生活本位”理念下作文评价与学习案例优化研究--以一篇材料作文为例_材料作文论文

“生本位”理念下的作文评讲学案优化研究——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位论文,为例论文,理念论文,材料论文,学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文评讲学案,是为指导学生主动建构写作知识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它能直接呈现写作的结果,方便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讲作文的效率。但目前开发的作文评讲学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编写比较随意——有的只提供若干篇习作,稍好些的也只是直接指出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忽视了写作中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并未真正落实“以学定教”“为学而教”的课程理念。借助这样的作文评讲学案,学生获得的只是一堆静态的知识碎片和几篇让他们“羡慕嫉妒恨”的范文,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是在原地踏步也就不足为奇了。学生,在写作教学中具有“出发”和“归宿”的双重意义。作文评讲学案的编制,应立足于学生,真正关注写作主体的经验和认知,这样,写作评讲才不是基于“对于学习的评价”的一次训练,而成为满足学生优化学习需要的“为了学习的评价”的一个平台。

      如何优化作文评讲学案?我们展开了研究和探索。

      一、优化板块设计,把反思纳入写作活动之中

      现AI写作作心理学把作者在写作中的心理活动分为四个系统:表层系统、里层系统、表象系统、反思系统。其中的反思系统,是作者在文章完成后,思考文章的得失、成败,寻找规律的心理过程,它在写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认为,作文评讲学案就是一个能把学生反思系统纳入整个写作活动之中的很好的载体和平台,但前提是:要以学生为核心,以学情为起点,关注写作的全过程。据此,我们对现有作文评讲学案的结构进行改造,优化为四个板块:反思审题、借鉴方法、评析样文、升格作文。

      “反思审题”板块:重点引导学生反思审题的过程,自我总结审题成功或偏差的原因,建构正确的审题方法。

      “借鉴方法”板块:围绕训练的目标,把写作知识“镶嵌”在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做中学,由感性到理性,寻找自己能驾驭的写作方法。

      “评析样文”板块:分析评点不同类别的作文,旨在引导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明确努力方向,借鉴“他山之石”,形成自己的写作策略。

      “升格作文”板块:迁移运用在评讲中建构的知识,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作文,在实践中切实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当然,板块的设置也不是绝对的,可根据实际需要或添或减,一切以让学生反思得失成败、建构知识、提升写作能力为目的。

      二、优化知识教学,从“审题三问”起步

      下面以一则材料作文为例,说明如何在四个板块中设计训练,优化知识教学。这则材料训练的重点是“围绕观点进行分析”,提供的材料是美国当代女诗人蒂斯代尔的一首诗《像大麦那样弯腰》——

      像大麦那样弯腰/在海边的低田里/在强劲的大风中/歌唱不息

      像大麦那样弯腰/随后又挺立/我也要不折不挠/从痛苦中站起

      我也要轻轻地/整日又整夜/把我的悲伤/变作歌唱

      (一)“反思审题”板块:“审题三问”,明晰写作路径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审题能力的提升很难一蹴而就,所以,审题训练应贯穿在写作训练的全程中。“反思审题”这一板块,可以作为“保留项目”出现在不同作文的评讲学案上。

      就材料作文而言,材料具有限制性,是审题的唯一依据,偏题一般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有偏差。如何分析材料,才能不脱离材料的内容和范围呢?一般说来,可以组成“审题三问”,还原分析材料的思维过程。对于《像大麦那样弯腰》这则材料,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麦子、海边的低田、强劲的大风,这些意象在诗中分别指什么?

      (2)你如何理解诗中“弯腰”“不折不挠/从痛苦中站起”“把我的悲伤/变作歌唱”的含意?

      (3)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情感:麦子是一个在恶劣的环境中与命运抗争的形象,借麦子的形象作者赞美了一种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立意。如:

      请根据下列词句,确立角度,写出你的立意。

      在强劲的大风中/歌唱不息:________。

      像大麦那样弯腰/随后又挺立:________。

      不折不挠;整日又整夜:________。

      把我的悲伤/变作歌唱:________。

      学生讨论交流后,即可得出以下结论:要学会在困境中奋起;暂避锋芒,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在苦难中要有一种“韧”的精神;把苦难转化成前进的动力;等等。

      这样的训练,还原了诗歌类材料审题立意的思维过程,既有讨论中的体悟,又自然融入了原先审题的经验或教训,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审题过程,建构有效的审题知识;而且这种融审题的方法于训练之中的做法,便于学生总结出某类材料审题的一般路径和方法。

      至于其他类别的材料,也可以根据材料性质,设计“审题三问”。如记叙类的材料,可以这样设计:(1)主要事件是什么?(2)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有哪些?(3)造成结果的原因有哪些?然后找准角度进行立意即可。

      (二)“借鉴方法”板块:微格训练,掌握写作技巧

      微格训练,即紧紧围绕训练重点,不蔓不枝,进行指向明确的课堂微训练,变“教师简单灌输知识”为“学生自觉建构知识”,变“教师直接反馈结果”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

      1.联通读写,积累知识

      就“围绕观点进行分析”的训练重点而言,与其告知学生一堆分析说理的知识,不如让他们在阅读中自主建构适合自己的分析方法。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课文,如联系《六国论》《师说》《拿来主义》中的经典片段,进行点拨: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就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熟悉的课文,能迅速唤起学生的记忆。也可以选用课外经典文章,如阅读下面梁启超先生的《何谓人生最苦与最乐》的经典片段,要求学生指出文章在分析说理上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来。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加重的了。

      这样,学生在温习课文和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事例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反推法、正反对比法、辩证分析法的认识,也在行文中领略到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说理的程序性知识。

      2.剖析个例,训练技能

      可以以评讲学案为平台,剖析典型个案,并动手修改,这样往往能以一当十。比如,出示下面的文段,要求学生阅读并指出存在问题,然后运用至少两种说理方法进行修改。

      弯腰是一种智慧。韩信年少时,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其中一人说韩信是胆小鬼,若韩信不敢用剑来刺他,就从他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照做了。韩信并不是胆怯,而是看清局面的睿智。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人,那人生怕韩信要杀他报仇,却不想韩信善待于他。韩信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这个弯腰,教会了韩信隐忍和谦逊,锻炼了他的意志。做人处事如此,已在精神上挺立。

      这个文段问题较多,看似总分总的结构,思路清晰,但分论点标签化,事例基本上以叙述为主,缺少分析。下面是学生讨论后的修改稿:

      所以说,弯腰有时是一种智慧的艺术。当年韩信在面对市井流氓的无理要求时,忍受着周围人的嘲讽,选择了弯下腰,双腿跪下,钻过那无赖的胯下。那些嘲笑他的人或许没有想到,这个敢于忍受胯下之辱的男人,日后竟为中国历史添上了浓重的一笔。若当年韩信为了保持自己“挺直的腰杆”,挥起手中的那把利剑,与无赖血拼到底,那么哪还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美誉呢?可见,适时的弯腰,是一种暂时的退让,只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挺立,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本质上是一种别样的“挺立”。

      改文运用事例分析、假设分析的方法,较为透彻地体现了分论点中“智慧”的内涵。

      也可以选取一优一劣两个典型文段,要求学生在比较中辨析,并把优秀段落里的方法和技能,迁移运用到另一个段落中。如此,在运用中把写作知识内化为一种能力。其间,教师的作用是:大手牵小手,不断往前走;在前后左右关照指点,面对学生尝试中的失败,创造性地生成指导。

      上面是针对写作技巧进行微格训练的常见方式,编写学案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在写作教学中,“没有完美的知识结构,只有对具体任务和问题有作用的知识内容”,而从微格训练中获得的,正是这样的真正有用的解决问题的知识。

      (三)“评析样文”板块:比较体悟,内化写作策略

      样文有直接的示范效应,挑选时要全面、有代表性,既要有个性化写作的文本,又要有规范易于模仿的文章,以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学习借鉴的目标,也可避免同年级作文写作同质化的情况。

      1.留有空白,让学生“入乎其内”

      评讲学案上的样文,只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写作结果,需要学生由果溯因,揣摩文章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有这种效果、有哪些技巧可以借鉴、这些写作技巧又是如何运用的等等。所以,评析范文不能止于“看”和“说”,一定要在评讲学案上留出空白,引导学生旁批、总评,用“写”的方式从理性层面作出评价。下面的示例,即是发现了文章的亮点后,深入分析了亮点缘何而来、“亮”在何处:

      上文论述了“弯腰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重点论证了“弯腰”作为一种策略的意义,但上文的高明之处在于,在临近结尾的时候,还阐释了“弯腰不同于屈服”的道理,把暂时的弯腰与真正的屈服进行对比,突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也就是说,写议论文,把论点中的关键词与和它相邻近的、可能会混淆的另一个概念相区别,文章的论证会更严密,文章的论述也多了一个层次。

      如果说微格训练主要着眼于局部和技能,那么,样文评析还有助于学生借助生动的个例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包括主旨的确立、结构思路的安排、材料的选择、语言的风格特点等等,所以,深度评析文章,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理法,进而形成自己的写作策略性知识。

      2.超越经验,让学生“出乎其外”

      评析例文,是为了优化学习,重构写作知识。可从两方面引导学生:一要把“他山之石”转化为自己的认知。无论是局部透视还是整体把握,都不能停留于技法操作的层面,更要关注“门道”,即跳出具体的文本提炼出共性的东西,超越经验层面去捕捉技法背后的深层原因,在发现中建构自己的写作知识体系。二要借助别人的文章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在发掘别人写作优点的同时,总结出提升自己作文的具体策略。下面两则点评即是如此:

      引用名言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古今中外,或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有的完整,有的只是一部分,但却不给人堆砌之感,主要是因为所有的引用,都用得其所。开头的引用,是为了引出论点,主体部分有的是为了帮助说理,有的本身就是论据,都不是为了引用而引用,更不是为了装点门面,这样的引用才会自然、不生硬,和文章浑然一体。

      最让人感慨的是,在别人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熟悉的故事和素材,上文中“巴黎玫瑰”的故事,苏格拉底、熊培云的话以及《麦田的守望者》的内容,我全都知道,但在作文时都没想到,还感叹没材料可用。这让我真正明白了一个道理:读书和积累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把所读的书真正消化,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作文时才能信手拈来!

      可见,学生在点评过程中获得的认识,都是在比较中体悟出来的,远胜于写作教材上那些凌空蹈虚的指导。

      (四)“升格作文”板块:循环修改,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作为一种实践性活动,关键在“做”而非“知”,学生建构写作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地支撑写作实践,因此,评讲学案还应该指导学生为作文升格,完成从认识到行为的飞跃,让每一篇作文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从作文教学的角度看,这是把直线式的“写作—讲评”的过程,变为“写作—讲评—升格”的循环式训练过程,在多次循环式的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升格作文,可以是片段的全面提升,也可以是全篇的综合提升;可以集体为一篇作文升格,也可以单独为自己的作文升格;可以利用讲评学案,在课堂上集体动手修改一篇文章,分工合作,当堂展示评议,也可以集体探讨一篇典型例文的修改策略,然后迁移运用,修改自己的作文。下面是升格前的一段文字:

      再说越王勾践,看似放下了王的尊严,弯下腰来,给吴王做马夫,仅仅是身份上的弯腰,内心仍是王的气概。卧薪尝胆,谋划着翻身一仗,风雨之后,他又挺立称王,也就是说,一时减轻了做王的负担,但心仍然是骄傲地站着,认定了自己是王,哪怕沦落为马夫,他也是属于王者的。他在弯腰中体会劳动之疾苦,暗中积蓄着能量,只是为了做一个更好的王。朱元璋从小和尚跃升为王之后,他仍是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废除丞相制,杀功臣,告诉世人,他是王,这是他专制的天下,看似行为上是个高傲的皇帝,不向世界弯腰,但他内心大概总隐藏着自己是个和尚这样的念头,反而失去了君主该有的傲气,这样弯着腰的人,注定不受欢迎。

      这段文字,从越王勾践说到朱元璋,说理分析不够集中,且朱元璋杀功臣更多的是一种巩固政权的手段;而下面升格后的这段文字,有理有据,对比鲜明,从内容到结构到语言,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弯腰也分为外表形式上的和内在心理上的,两者并不等同,性质更是差别甚大。先说外表形式上的弯腰。身弯了,但那只是给别人看的,心其实是挺立的,因为有着既定目标的支撑。弯腰是为暂避锋芒,保全实力,它是挺立的前奏,是明智的选择。就比如越王勾践,一时弯腰做马夫,但王的气概尚存,激励着他翻身做一个更好的王。这样的弯腰,哪怕沦落为卑躬屈膝的“车夫”,依然不影响日后做个真正的王者。而至于朱元璋杀掉如实画出其丑陋面貌的画师,不管这个传说真实性如何,至少折射出一个贵为王者的内心的虚弱,而这种虚弱,实质是屈服于内心的一种“弯腰”,内在心理上的弯腰,则是真正的屈服。

      准确地说,升格作文应该是带有矫正目的的一次再创造,属于“化学反应”。在这一“反应”过程中,往往会生成新的认识,把先前活动中建构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写作策略,并落实到写作实践中;而这些实践层面的知识,整合了写作的认识、理念和写作的具体技巧,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实践性知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升格作文虽说客观上拉长了写作的战线,但循环式的修改更有利于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性知识”,这一类“实践性知识”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养往往越高。

标签:;  ;  ;  

“生活本位”理念下作文评价与学习案例优化研究--以一篇材料作文为例_材料作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