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德育渗透 培养感恩教育论文_林春胜

加强德育渗透 培养感恩教育论文_林春胜

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 265300

感恩意识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现在许多青少年对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同学的友情、社会的救助等麻木不仁,熟视无睹,他们普遍缺乏感恩意识。作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感恩意识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及周围的人心存感激,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一、加强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1.家庭缺乏感恩教育

在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父母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学习成绩优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现在有许多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坏习惯。父母的溺爱也使他们成了不懂感谢、不愿感激、不会感动的“冷漠一代”。父母应教育子女不能只会接受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是家庭教育的必备内容。

2.学校缺乏感恩教育

多年来,学校教育更多地是在关注升学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可以被评为校、县乃至市“三好学生”,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入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范围。学校德育落实不够,尤其是忽视感恩教育。这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这是学校德育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必须加强的重要原因。

3.社会“感恩意识”淡化

由于金钱和利益的权衡、自私与自利的贪婪不仅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蚕食着人们的良知,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北京保安员冯志飞为救一落水女子被河水吞噬,面对逝去的恩人,获救女子反问:“谁让他救我的?”重庆开县农民金有树救了19人,有的获救者不但不感恩,反而还说救人者是为了奖金……这样的环境怎能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全社会应掀起一股感恩教育的热潮,倡导、弘扬感恩文化,共同营造知恩报恩的好风气,从而使人们在感恩的氛围中共同走向和谐。

二、青少年感恩教育的举措

1.感恩教育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感恩”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仅仅从书本上学到,需要从成人社会去耳濡目染,去感受效仿。作为教师自己要有感恩意识,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和希望……教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和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教师的心存感激,往往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能让学生在今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或者走向社会的大舞台以后,特别是将来手中有了权力和资源的时候,会想到要感谢给过自己帮助的任何人,会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人和社会,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珍惜。人人学会感谢、学会关爱他人,我们这个社会就能更加和谐美好。

2.感恩教育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一方面,知恩、感恩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深化过程;另一方面,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基础上,感恩教育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不断丰富,从而使青少年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远大的理想,为将来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基础。让青少年学会感恩,要从家庭、学校开始,教育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一句谢谢,一次拥抱,一个电话,一封家书,只要举手之劳,就会让他人开心、自己快乐。

3.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首先应该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学校虽然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加强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是感恩教育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只有实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做到“三位一体”,互相衔接、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才能形成合力。

4.感恩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

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要落实在行动中。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体验,让孩子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开展感恩活动。学校可从做一些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回报。如:在父母下班回家时帮他们拿鞋子,倒杯热气腾腾的茶;在他们累时为他们揉揉肩捶捶背;大人在烧菜时,及时地送上碗碟等。另外,让学生明白,取得优异成绩是给父母最好的回报。亲情教育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缺乏任何一方的努力都会导致亲情的走样或变异,因此,学校的亲情教育应该和家庭教育配合起来,争取家长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并且,对学校布置的亲情作业,教师要与家长及时联系,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了解家长的满意程度,从而使亲情教育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林春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2月总第2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  ;  ;  ;  ;  ;  ;  ;  

加强德育渗透 培养感恩教育论文_林春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