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成本跨国比较引发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产成本论文,农产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农产品将面临日益严峻的国际竞争压力。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产品成本则是产品价格的形成基础,因此,对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与其他国家作一横向跨国对比,对调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农业产业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总体上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水平比较高。造成高生产成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尤其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以下几项生产要素的成本构成:
1、机械。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不同,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虽然较低,但每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中机械(费用)却并不低。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地表现在小麦这一主要农产品成本,甚至超过了农业机械化大国美国。其他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中机械同国外相比则大致还处于中等水平。我们知道,机械的运用是一个边际成本递减的过程,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成本越低,其中包含的机械费用也越低。美国小麦生产机械化程度比我国高得多,但由于其生产规模大,机械生产规模效应明显,因此其单位产品的机械费用反而比我国为低。从我国这一面看,一个明显的推论是:如果生产规模能得到扩大,机械利用率大大提高,则尽管机械化程度会随之提高,但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中的机械费用却不会有大的增加,甚至反而会有所减少。这一推论在经济学上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说明(主要)是制度边界而非技术边界限制了我国农业的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易言之,只须放开农业生产规模扩张的各种制度限制(譬如土地使用权的转让限制),哪怕生产经营的机械化程度没有明显提高,整个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也会有大幅的提升,从而农村生产力和我国农业实力将实现飞跃性的发展。
当然,受地理条件限制,这一结论不适用于所有农作物,如梗稻的主要产地多为南方丘陵地带,其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因地形关系而显得困难重重;对之进行机械的跨国比较意义也不是很大。
2、活劳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达9亿,劳动力数量丰裕,劳动力使用的机会成本比其他国家低得多,照常理推断,虽然我国农业生产中活劳动投入远较国外为高,但因单位活劳动费用远为低廉,因此活劳动的成本贡献率应不会比其他国家大很多。但事实并非如此,进一步分析还可发现,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成本高于他国的主要原因正在于活劳动费用过高(如不计这一项,则我国农作物成本就要远远低于其他国家)。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农村单位劳动力的价格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低廉,——甚至未必比其他国家低廉多少;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工资也将逐步上升,受其本身刚性特点影响,这一上升将是单向式的、难以逆转的。不仅如此,由于劳动工资的增长快于劳动力投入的减少,我国活劳动的投入成本还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这样一来,我国农村经济中活劳动资源丰富的优势就转化为活劳动使用费用过高的劣势。可以预见,倘若不大规模地推行机械化改造,实现农村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农作物产品的生产成本将不会有大的降低(甚至还可能进一步升高,因为活劳动投入的增长趋势),从而在将来的国际竞争中也将处于不断加剧的劣势地位。相反,大规模机械化的推进可以在不明显提高机械费用前提下实现机械对人力的替代,从而在不大幅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因为岗位竞争的存在)的情况下大量削减劳动力数量的投入,使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获得一个大的下降。
3、成本外支出。所谓成本外支出是为我国所独有的一个费用项目,它主要包括村提留费、乡统筹费、两工支出费及其他成本外支出。有的研究者认为这一项目是造成我国农产品成本过高的关键因素之一,应予以废除。笔者并不赞同此种观点。所谓成本外支出,正体现了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性质,它是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下两权分离后利益分配的必然产物(所谓“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前者体现为农业税,后者正是以成本外支出的形式交纳的),是权利和利益相对称的体现。我国土地费用在进行统计时仅为承包费(也即与土地使用权相对应的费用),因此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时土地费用一般来看远小于其他国家,倘若将土地所有权对应的费用也纳入统计,则所谓成本外支出一项也应归入土地费用,不应单独列为一项,——在此基础上,土地费用的跨国比较才有一定的意义(国家的所有权则体现为农业税的一部分,由于税收收入无法进行针对权利的细分,因此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收益在统计上一般被忽略不计);据上表,我国的综合土地费用大概居于中等水平。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对成本外支出项目,关键不在于废除之以“减轻农民负担”,而在如何正确运用这部分公共资金,以达到“取之以农,用之于农”的效果。一个可行的办法是配合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将这部分资金用于对初级农业企业的资金注入(以股权或债权的方式),以解决产业化进程中资金原始积累不足的问题。在农业企业化改造条件还未成熟的地区,则可将这部分资金用于配合财政投资,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以上分析表明,降低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实现农村经济的机械化和规模经营转变,而这需要制度方面予以支持,因此,农村生产基层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根本性飞跃就成为必不可免并且具有相当紧迫性的战略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