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问题分析及建议论文_卢春雷

昌吉市三屯河流域管理处 新疆昌吉市 831100

摘要:在进行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时,需要相关人员控制各个节点。在整体建设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构建效果,还会导致后期的系统质量出现偏差。尤其是较为重要的资金投入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完善程度等等,这些内容直接关乎着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完成度。因此,本文主要就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为其构建和实际应用效果提供良好的保障,通过实例分析为系统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系统构建;应用实践;

引言

现在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都在不断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尤其是我国在全面进入高科技信息时代后,很多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各大行业中,在此背景下,水利工程也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水利行业中运用信息化技术能够更好的实现工程管理和运维发展。在罐区中实行现代化管理技术,可以更好地将实际操作和系统构建联合在一起,实现整个灌区水利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1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资金投入

在目前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资金成本的投入情况,在系统构建时,不管是大型或者小型的灌区都必须在国家财政支持的情况下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系统的初步建立,以方便后期的运用。但结合现状调查而言,很多灌区在构建过程中有许多的问题等待着相关人员的解决。由于部分资金投入力度不足,系统在应用过程中所呈现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资金无法满足实际情况需求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整个信息建设水平停滞不前,而在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实践应用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财政支持,系统的运维和后期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1.2灌区信息化建设缺乏全面规划

除去资金匮乏之外,灌区信息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全面规划制度和条约约束,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后期建设质量不达标,规划设计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在针对系统进行建设时,由于建设内容不够完善,建设标准普遍比预期目标要低,在此基础上又没有与当地的灌区信息化建设实际情况相结合,系统建设和实际地区发展就会出现很大的冲突性。另外如果当地将建设重点只放在系统的监控和监测方面,忽略了对于系统的全面规划设置,那么在没有规划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就会导致灌区覆盖范围出现一定的限制性,导致很多信息化系统的节点规划缺乏完善性,存在部分系统缺陷。

2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和实践

2.1出台符合实际要求的建设规范标准

为了更好的加强系统的构建质量,首先,政府应当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建设规范标准,在时间过程中应积极调查当地的实际信息化发展情况,并保证在建设范围内制定合理有效的针对性建设方针。另外,在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实际运维过程中,应当提出对于节点工作的规范化操作和系统科学化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具有实质意义的规章制度约束,更好的在建设过程中督促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从而在保证数据真实有效的情况下,能够大范围的被用户共享和运用起来,同时在系统安全运行情况下能够更好地突出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实践效果。

2.2加大资金投入

在系统构建以前,相关人员应当争取政府的资金投入力度,并且于市场中的企业和单位进行有机结合。此时应当明确资金投入目标,以共同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为最终目的,在政府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当不断地加强融资渠道的拓宽工作,保证系统构建时间过程中能够得到各个资本的支持和鼓励。最后在灌区信息化标准得到有力强化的同时,应当促进整个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覆盖范围扩大,提升其服务质量,推动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发展。

2.3强调运行管理建设的重要性

运行管理建设在系统构建中是不可缺少的推动因素,其不仅能够保护整体系统的可靠性,操作还能够顺利推动系统日常运维的有效性。因此,在对软件系统进行搭建处理时,应当保证该系统在后续应用过程中具有安全稳定性和保密性。后期在管理制度落实过程中,应当认真检查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情况,遵循系统运行标准,将安全隐患降低到最小。如果在系统实施运维过程中出现问题,那么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最大限度的保证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使用价值能够达到极致发挥。吃完再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应当对出现问题的地方和因素进行研发和探讨,找出问题原因并利用科学的处理方法给予解决方案。在后续延芳和开展过程中,应当攻克已有的问题,并且创造出符合系统实际运行要求的产品,从根本上杜绝系统中不利于整体运维发展的因素出现。

3关于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应用实践

3.1系统数据架构

结合实际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应用实践效果,首先,相关人员应当做好数据的架构总体建设。在基础系统的数据库要求中,其架构成分是连接整个系统运维的重点,在日常运维过程中,整个系统数据构架不仅维护着整体储存作业,还在信息化数据仓库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根据行业管理范畴,可以将应用信息系统规范到其行业标准之内进行分类处理。有了这些信息,组织机构不仅能够获得水利部门的强有力评价信息支持,才能够在推动数字化方向发展的同时,良好的储存灌区的地理属性信息。

图2系统功能应用架构

3.3关于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中的系统类别及应用实践

3.3.1灌区工情GIS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直接了当的将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工作形象的展现出来。此系统不仅能够更好的维护设施管理,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资源调度工作,达到防汛抗旱快速技术支持。在系统中设置非常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只需要通过GPS地图进行更新维护,查看到水利工程的建筑物。

3.3.2灌区测控信息管理系统

在灌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闸门远程监控、水雨情和地下水位等信息管理是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监控部分之一。为了更好的对气象和自然环境进行管理和监测,就必须在日常的测控工作中将信息进行严格的管理和审核。此时测控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将整个工作范围分为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三个方面。信息采集主要分为自动和人工录入信息采集。运输方式通过自建通信网络和共用的网络资源,能够迅速的将数据传达到相关部门,实现系统操控。

3.3.3灌区水费计收管理信息系统

灌区水费计收管理系统关乎着整个灌区的成本支出和运维。此类系统主要运用先进的传输网络方式,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采取出具库管理技术,通过对于罐区的业务和水费进行相关的收取计算工作,在统计业务流程的同时,能够极大地推进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目标。后期再进行收费业务流程时可以更好的发挥结算管理作用,如果在此过程中结算管理的对象有所差异,可以将系统分为各个子系统,再用子系统下达命令到乡村代收机构通过信息共享访问就能够完成基础数据的下载和业务的上传。此类措施不仅方便了整体水费计收管理的工作,还能够将业务流程简便化,为后期的统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时,相关部门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要求的运行标准制度,扩大融资渠道,确保良好的资金成本投入。在构建过程中提供有效的管理和制约。从而在落实系统建设有力开展的同时,保证整体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徐凌.都江堰灌区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现状及其管理平台建设构想[J].四川水利,2017,38(01):16~19.

[2]彭彦铭,程冀,廖晓芳.服务于水权转让的灌区信息化系统研究—以鄂尔多斯市南岸灌区为例[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3):53~55.

[3]杨金杰.从韩董庄引黄灌区谈加强灌区信息化管理[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18):31~32.

[4]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7年度中国水利信息化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5]蔡阳.加快水利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为发展民生水利提供支撑和保障[J].中国水利,2008(23).

作者简介:卢春雷 男

论文作者:卢春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  ;  ;  ;  ;  ;  ;  ;  

关于灌区管理信息化系统构建的问题分析及建议论文_卢春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