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科学本质的实验及教学运用(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质论文,科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液压
液体的压强一直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其原因是初中生不了解它的起因,加上教学中不要求规范的受力分析方法,学生很容易把固体压强的观念套用于液体压强,从而对液体压强的大小、液体压力的方向和液压的传递缺乏正确的把握,影响了后续内容(如浮力)的学习。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液体压强的本质特性,用简易的器材设计了一组颇有创意的实验,较好地解决了液体压强的教学难点,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
1.液体压强的大小
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虽简单,但要真正理解它的内涵,透视出液体压强大小的本质,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通过定量的、直观的实验演示,定能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1)器材与装置
图7
大针筒(100mL)1支,台秤,长玻璃管,橡皮管,铁架台。
(2)设计意图
将针筒筒身用铁架台固定,活塞当作容器的底,因为受力面积不变,则当作用在活塞上的压强发生变化时就会引起台秤的读数(即活塞对测力计的压力)变化,从台秤读数可知液体对容器底(即活塞)的压力,从而根据压强定义式计算出活塞受到的压强。
(3)步骤与现象
①先用针筒抽取一定量的水,使水能充满玻璃管,按图7所示组装好器材,确保针筒能上下自由移动。
②将玻璃管从倾斜逐渐变为竖直,可以观察到台秤的读数逐渐增大。说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换用不同粗细、不同形状的玻璃管,重复上述步骤,比较深度相同时台秤的示数,探究得出液体产生的压强与容器的形状及横截面积的大小无关。我们测得的几组数据如表1:
表1
液柱高/cm0 6.5 19.5 39.0
台秤读数/g
070.0210.0425.0
2.液体压强的本质
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液重之间的关系比较抽象,形成了初中科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要让学生理解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ρgh)只与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而和容器的形状、液体的重量等无关,必须精心设计好实验。
(1)器材与装置
将3支大针筒(100mL)的底环割去,用透明塑料纸制成柱体、上大下小和上小下大的锥形容器套在大针筒上,用铁架台将针筒的筒身固定(如图8),一定要竖直,确保活塞能上下自由滑动,将活塞放置在测力计上。
图8
(2)设计意图
将活塞作为容器的底部,通过测力计的读数变化(即活塞对测力计的压力),读出液体对容器底(即活塞)的压力,从而解决不能直接测量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的难题。
(3)步骤与现象
①按图9所示组装好器材,确保针筒能上下自由移动。
图9
②当容器内无水时,通过调零,使测力计的读数为零。
③分别用大针筒向三种容器中注入水,比较注入水的质量(从大针筒的刻度上读出)与测力计的读数的关系。
从三组实验可以清楚地看到:柱形容器中的水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上大下小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小于水的重力;上小下大的容器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3.液体压强的方向
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1)器材与装置
矿泉水瓶2只,带孔橡皮塞2个,玻璃导管,橡皮导管50cm,水槽,小刀。
(2)设计意图
用小刀割去一个矿泉水瓶的底部,做成漏斗。在另一个瓶子的侧壁中上部用刀子竖直地划几条约3cm长刀痕,在刀痕处箍上一根橡皮筋,要将侧壁划透,刀片要薄。由于瓶子侧壁的缝隙非常薄,装满水时,水对瓶子侧壁的压强比较小,由于水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此时无明显的渗水现象。但瓶中的漏斗慢慢举高时,水对瓶子侧壁的压强逐渐增大。
(3)步骤与现象
如图10,用橡皮塞、导管将矿泉水瓶与漏斗进行连接,使矿泉水瓶和漏斗装满水,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此时无明显的渗水现象。将漏斗慢慢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当漏斗举高到一定高度时,只见水流从刀痕处喷射而出。漏斗举得越高,水对瓶子侧壁的压强越大,所以就可以见到刀痕处有水流喷射的现象。
图10
也可用细针在矿泉水瓶子的侧壁中上部戳上许多细孔,同理操作,开始也无水流流出,当漏斗举高到一定高度时,只见水流从细孔中喷射而出,十分美丽。
4.液体压强的传递
帕斯卡定律是流体遵从的基本规律之一:加在密闭液体的压强,能够由液体以相同的大小向各个方向传递。液体传递压强是个较为抽象的现象。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效果颇佳。
(1)实验器材与装置
大针筒和小针筒各1只、铁架台、弹簧秤2只,按图11所示进行组装。
(2)设计意图
测出大小针筒的直径与挂在大小针筒活塞上的弹簧秤拉力的大小,通过计算对应针筒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说明气体或液体能大小不变地将压强向各个方向传递。
图11
(3)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先用大针筒抽取一定量的水(不用水而直接用空气也行),将大小针筒用橡胶管连接并用细铁丝扎紧。
②将针筒都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弹簧秤分别拉大小针筒的活塞并读数,发现读数明显不同,而拉力与对应的活塞面积的比值大致相等(如图12)。
图12
③演示帕斯卡定律(液压机),也可以用如图13装置来进行。将大小针筒竖直固定,针筒内装水或直接用气体,在大活塞上放上较重的砝码,在小活塞上放上较轻的砝码,小砝码能举起大活塞上较重的砝码。并且大小针筒其上的砝码重力与针筒的横截面积的比值相等。
四、浮力
浮力的本质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压强差形成的,学生对浮力的理解偏差都由此而产生。实验是揭示科学本质的利器,它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1.浮力的测量
(1)器材与装置
弹簧秤,台秤,大小针筒各1只,铁架台,烧杯。
(2)设计意图
图13
如图14a,演示台秤读数的增加值等于弹簧秤读数的减少值,说明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对液体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
(3)步骤与现象
图14
2.浮力的本质
(1)器材与装置
弹簧秤、烧杯、台秤、针筒、水。
(2)设计意图
图15
3.物体的浮沉
取决于物体所受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1)器材与装置
用有机玻璃板制作如图16所示的容器,容器分左右两格,内装碳酸钠溶液。左边,放置一个用眼药水瓶、铁屑、胶水制成的浮沉子,使它恰好能漂浮在液面上;右边放置一个用玻璃瓶、橡胶塞制成的浮沉子(代替潜水艇),使它恰好能漂浮在液面上;容器盖板上装有分液漏斗和一个小孔(带橡胶塞)。
图16
(2)设计意图
实现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或下沉,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物体重力一定,改变浮力;二是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改变物体的自重。本实验将初中阶段的这两种方法同时展示,有利于学生通过对比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3)步骤与现象
①打开分液漏斗,缓慢滴入稀盐酸。看到左边浮沉子因减少而下沉,右边潜水艇因进入瓶内的水重增加而下沉。
②关闭分液漏斗,打开小孔的橡胶塞,左右的浮沉子或潜水艇又上浮直至漂浮在液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