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中学 杜冬杨
摘要:数学是培训学生能力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改革数学教学,其着眼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显得重要。
关键词: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
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主要基础学科,改革数学教学,其着眼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学习方法上,因此,落实素质教育,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而课堂是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思维为核心,以训练为主线,遵循儿童的心理性和认识规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由单一集中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化,增强思维品质、发展智能。
1.1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是学生进行认识活动的动力之一。只有学生对所学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励学生的积极探索动机,所以教学中必须精心设疑、激疑、质疑,使学生达到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只有学生对思维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1]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节,为激发学生探求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兴趣,教学开始让学生准备好一个是3的倍数的三位数,一个不是3的倍数的多位数,然后用来“考”老师,他们每说一个数,老师就很快的说出能不能被3整除,眼见老师判断的又对又快,学生就产生了疑问,这说明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能被3整除的数与该数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的关系,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通过参与来促进思维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思维与动作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在多种感官的协同作用下,思维积极活跃。如教学“长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节课时,先让学生看、摸各种长方体模型和实物,接着引导学生对着自己糊好的长方体,动手动口数长方体的面和棱的数量,度量长方体的棱长,最后要求学生用直尺画一个长方体。通过学生这一系列的看、摸、弄、糊、数、画,使学生学得十分轻松、活泼、有趣,同时对所学的几何知识既形象又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2]这样,我们就需要了解数学实验这个新兴的数学名词。数学实验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索、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这一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始终没有逃脱应试教育的阴霾。教师中心主义和权威主义还很流行,传统的“教师负责制”教育弊端在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仍不断上演。因而教师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心安理得的“统治”着,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版教育”中“正常”的淹没。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至于学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参与了这样的富于创造意义的主动探索,使自己的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数学教育教学中,交流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都逐渐意识到数学在当今各学科中的用途急剧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学能简明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因此许多国家都将培养学生数学交流能力作为课程的重要目标。如法国数学大纲“宗旨说明”中有“发展学生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德国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活动去学习,鼓励他们应付新的情境,发扬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小组里提倡团结互助的学习风气”;英国国家课程在“成绩目标与要点”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美国在《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中提出的第8条课程标准是数学交流,指出把数学交流作为培养数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教育界,近几年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数学交流,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陈述课程目标中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由此可见国家的新课程标准是非常重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论文作者:杜冬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1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能力论文; 长方体论文; 自己的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