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学特征论文_周建军,陈崇善

青少年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学特征论文_周建军,陈崇善

周建军 陈崇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8300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青少年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小脑半球肿瘤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在20例青少年小脑肿瘤患者中,共发现星形细胞瘤6例,髓母细胞瘤12例,室管膜瘤2例;对小脑肿瘤定位诊断时CT与MRI准确率均为100%,若鉴别诊断,特别是囊性病变,二者相比,MRI优于CT。结论:在对青少年小脑肿瘤行鉴别诊断时,CT与MRI相辅相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影像学特征;鉴别诊断;小脑肿瘤

小脑位于后颅窝内,起到协调躯体肌肉功能、维持人体平衡的作用。同时小脑也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临床诊治小脑肿瘤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青少年小脑肿瘤检查一般选用CT和MRI检查。小脑肿瘤具有发病年龄小、病情复杂、种类繁多等特点,比较常见的青少年小脑肿瘤有室管膜瘤、纤维星形细胞瘤及髓母细胞瘤等,以上肿瘤的临床特征相似,且影像学特征不显著,一定程度上增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难度[1]。本研究以收治的20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小脑半球肿瘤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CT与MRI影像学特征,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小脑半球肿瘤的青少年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5~17岁,平均年龄(10.5±1.2)岁。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程度不同的共性症状,有缓慢发生的进行性颅内高压,一侧性小脑功能障碍,如头疼、癫痫、头晕、呕吐、肢体乏力及共济失调等症状。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MRI检查,其中有8例患者行CT增强检查,12例患者行MRI增强检查。CT检查采用Rescm ex0.38T磁共振扫描仪,E lsint2400,和岛津5000CT机。MRI检查采用GE Signal 1.5磁共振扫描仪,SE序列,扫描其冠状位、横断位及矢状位,层厚5~10mm,T1WI(TR/TE=500/30 60 90 120ms),矩阵为256×256,于增强后再扫描冠状位、横断位及矢状位,静脉注射造影剂(Gd-DTPA),剂量为0.1mmol/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检查结果

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小脑肿瘤患者分别为星形细胞瘤6例,占30%,髓母细胞瘤12例,占30%,室管膜瘤2例,占10%.

2.2星形细胞瘤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共6例,且均为单发囊性;其中发生于小脑蚓部2例,小脑半球4例;形状均为类圆形,肿瘤大小(3.8~5.8)cm×(3.9~6.0)cm×(3.6~4.6)cm,采用CT扫描时均采用低密度平扫,发现稍低密度或等密度的结节及混杂密度肿物;采用MRI检查时以T2WI与T1WI高信号为主,间杂T2WI稍高信号与T1WI等或低信号壁结节及周壁混杂信号肿物;CT扫描与MRI增强均显示周壁与壁结节显著发生强化,余部分无强化。

2.3髓母细胞瘤

共12例髓母细胞瘤,且均为单发;密度及信号:稍高密度8例,T1WI呈现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稍高或等信号。采用CT扫描时发现病灶内小灶状囊变1例,MRI显示8例。CT发现斑点状钙化3例,MRI未发现。将对比剂静脉注射后,呈不均匀中度强化9例,病灶内小囊变信号未发生变化。

2.4室管膜瘤

共2例且均为单发;位于脑干1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不规则状1例,分叶状1例;MRI显示不同程度囊变2例,CT未发现;CT显示斑点状钙化2例,MRI未发现;2例肿瘤在CT平扫时呈现稍高密度或等密度,而T1WI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

3 讨论

毛细星形细胞瘤通常发生在小脑半球[2],CT表现主要为低密度,具有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壁结节及周壁混杂密度肿物,其MRI表现主要为长T1或长T2信号,周壁与壁结节呈现稍长T1稍长T2的信号。随母细胞瘤CT表现主要为>90%的中度斑片状或均匀一致性,其MRI表现主要为第四脑室中线处呈信号均匀的肿块,信号为等T1或稍长T2信号、等T2信号。室管膜瘤CT表现主要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CT表现呈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信号混杂,呈低等或略长T1、等或略长T2信号。

在临床医学上采用CT检查与MRI检查都是鉴别诊断小脑肿瘤的重要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且各有长处[3]。如CT与MRI均能在检查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时呈现小囊大结节特征,而注射对比剂后,壁结节与囊壁被显著强化,MRI能显示小囊大结节内部组成与解剖结构,优于CT,且检查室管膜瘤与髓母细胞瘤内灶状坏死情况时,MRI也显著优于CT。但在鉴别肿瘤内的钙化情况时,CT显著优于MRI。

综上所述,虽然在诊断青少年小脑肿瘤方面具有一定难度,但采用CT与MRI检查对患者年龄、瘤周水肿、发生部位及起源部位等进行认真对比鉴别,能有效的提高诊断率,便于今后的诊治及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辛雨玲,高建表,李向华等.青少年小脑肿瘤的影像学鉴别诊断[J].河北医药,2014,(5):738-739.

[2]关长群,周丽娟,杨本强等.青少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51-52.

[3]王玮,陆洲,魏龙晓等.小脑常见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与MRI鉴别诊断[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3):257-260.

论文作者:周建军,陈崇善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  ;  ;  ;  ;  ;  ;  ;  

青少年小脑肿瘤CT与MRI影像学特征论文_周建军,陈崇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