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情境”相伴论文_沈银锋

沈银锋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科学情境使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创设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内容之间距离的情境氛围,营造合适的探究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过程,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真实的科学情境”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本文就对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设情境需要采取的策略展开了初步的探讨,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创设情境;存在的问题;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情境创设开始。初中科学教学的难点在于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难以处理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然而,科学源于自然,它所研究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本身就是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所以科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情境性。在教学实践中,创设科学情境使科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创设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内容之间距离的情境氛围,营造合适的探究环境,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过程,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思维创新能力,这样可以在“真实的科学情境”中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无意识”

初中科学课堂上教师教学情境创设的“无意识”主要表现在教师没有认识到教学情境创设对科学教学的价值,进而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主动创设情境的意识;教师把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教学目标是横亘在新课改深入进行的“绊脚石”。教师为了实现教学成绩的提高会选择“简单”、“高效”的方式,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讲许多教师的教学又回到传统的道路上。

教学情境创设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活动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习惯了仅仅以知识的掌握为目标的传统教学的科学教师而言,会感到“费时”、“费力”“难以操作”“教学成效低下”。所以,教师与其“出力不讨好”的创设教学情境,不如通过反复训练的方法提升学生成绩,这样教师教学忽略情境创设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2.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虚拟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以科学的眼光组织素材,创设贴合学生认知结构和教学实际的情境。为“情境”而“情境”是许多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常存在的问题,他们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学生的视角去创设情境,使“精心”创设的情境犹如“空中楼阁”,学生可望不可及。

例如,某教师在上《地球的自转》时,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在航天飞机上,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的?学生听了问题后不知如何回答,教室是一片安静。对于教师的问题学生为何无所适从?显然,教师想要创设一个从宇宙飞船上看地球的情境。但学生有坐过宇宙飞船的吗?这样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无法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许多时候,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仅仅把情境当成一件漂亮的外衣,不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就是与教学目标和内容脱节。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环节。创设一个情境,要使得这个情境成为问题的发生地、问题解决的支撑点,而不能让情境左右教学。

3.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形式化”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科学教学情境创设成为较为“时髦”的教学方式,甚至有些地方提出“无情境不教学”的口号。教师把情境创设定位在情境多多益善,活动接连不断,达到情境百出、教学纷繁杂乱的课堂效果。许多教师不顾教学内容,不问教学目标,不问教学效果,只追求课堂多出现“情境”,使情境创设走向了“形式化”,也即教师在对教学情境创设内涵理解不够透彻情况下,盲目的创设情境,仅仅追求“形式”。课堂上学生目不暇接,疲于应付,同时学生习惯了感官刺激造成思维惰性。这样的情境不是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而是从课堂“情境创设”的需要而制定的,因此,这种情境创设是无价值的。这样创设的情境也只能是“有形无神”。

例如,某教师在引入《杠杆》一节时,选择了春运的图片和视频来引入课题,并创设了一名旅客拉着拉杆箱遇到障碍物的情境。教师的本意是利用繁忙的春运来创设情境,但事实上他展示的春运图片及视频与本课题的相关性并不大。教师大可直接抛出旅客遇到障碍物的情境,简单明了的展示课题。情境应当为课堂教学服务,其他一切流于形式的、凌驾于目标之上的情境都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副作用”的。

二、科学课堂情境创设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教育心理学家早就提出: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就是不断引导学生生疑、解疑的过程。在科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检查学生获得知识的情况,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感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的问题情境,能让课堂波澜迭起、亮点纷呈。

例如,在《电荷与电流》一节的引入时,笔者站在事先准备好的干燥的塑料泡沫上(最好厚一点的),用一只手在另一干燥的塑料泡沫上摩擦,人体就会带上电;此时用手靠近放在讲台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就会向手滚来。很多学生都瞪大了双眼,眼神中既有惊讶又有不解,难道老师真有特异功能?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的心理状态,为新课教学做好铺垫。

2.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

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联想,沟通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还能充分理解知识,让陌生的知识通过熟悉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握知识,从而使学生较快的接受知识。

例如在上《沸腾》一节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观察家里茶壶烧水的全过程。学生不解:“天天看着妈妈用茶壶烧水,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出烧水的过程。”“茶壶烧水有什么稀奇的?”学生带着满腔疑惑回家观察了。第二天科学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装冷水的茶壶坐在炉子上,茶壶外壁上的小水珠在火焰的熏烤下好久才消失;当水烧开时,茶壶盖还在不停地跳动。”另一个同学马上说:“水烧开后,从壶中冒出的‘白汽’要离开一段距离才能看见。”……看到学生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笔者很高兴,对学生说:“同学们,看来你们很好地完成了我布置的任务!你们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来进行解释。”于是学生们兴奋的投入新课的学习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采撷有价值的材料,将生活实例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3.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妙趣横生的实验现象是学生学好科学的动力。因此创设实验情境,科学本身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初中学生对于生动形象的科学实验普遍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当学生看到形式多样的实验器材、色彩缤纷的化学药品、奇妙有趣的实验现象,这些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例如,在讲“二力平衡”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在教学中,学生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条件较容易接受,但对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一条件却缺乏经验的支持。为此,在课堂上笔者请一个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按如图方式,让脚后跟紧贴着墙脚,保持腿挺直。要求学生弯腰捡起脚前的纸(要求人不能摔倒)。学生开始觉得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活动中却屡试屡败。在这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所在:在这种情况下,人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无法保持在同一直线上。而平时为什么能够非常轻松地弯腰捡起地上的东西,是因为弯腰时人的屁股往后移,腿并非处于竖直状态,这样,重力的作用线和地面支持力的作用线才得以保持在同一直线上。通过活动和分析,学生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一条件可以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4.创设故事情境,发展学生科学意识

提到听故事,相信没有一个孩子不感兴趣。在科学课堂中,若教师能恰到好处地创设故事情境,可以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无疑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最爱听故事,何不让课堂像故事一样美。故事情境,引人入胜、感染力强,使知识有亲切的人情味,变抽象的或枯燥的内容为形象生动,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呵护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

“情境”贯穿科学教学的始终,“情境”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关系到学生知识建构的有效性。一个经过精心创设,自然、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往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学生去探索这个神奇的科学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民生等.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3]杨国平.浅谈物理情景的创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5).

[4]邱长群.参与——教学情境创设的灵魂[J].化学教与学,2013(6).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中学 312000)

论文作者:沈银锋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与“情境”相伴论文_沈银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