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急诊科
【摘 要】目的:对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制定可靠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统计针刺伤发生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结果:该组护士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中患者较多导致工作过于繁忙所占比例最高,为4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依次是护士对针刺伤的认知不足、未能规范使用防护器具、护士操作不熟练或违反了正规流程及其他原因。该组护士发生针刺伤后最为常见的处理方法为将损伤部位的血液挤出,占79.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以此是使用肥皂水将伤口冲洗干净、使用碘酊对伤口消毒包扎、接受系统检查与治疗、不予理睬或未接受治疗。结论:通过完善护士发生针刺伤原因的分析,加强急诊护士对职业安全知识的掌握度,并建立完善的预防针刺伤发生的对策。
【关键词】急诊;护士;锐器伤;防护对策
急诊科作为抢救急危重症以及静脉输液治疗的重要科室,负责处理各类紧急的事件,也是诸多不同种类细菌的集散地,为高位风险的科室。急诊科内的护士易经血液传播疾病,最为常见的职业暴露途径为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原因是急诊科的护士在操作过程中需与多种操作器械相接处,比较常见的急诊器械包括各种类型的注射器针头或者是玻璃瓶等,而遭到此类锐器损伤后则易引起皮肤深部出血[1-2]。据研究报道指出,在发生锐器伤后,护士可感染血源性感染等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感染包括HIV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等,对护士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3]。因此,采取对于急诊护士采取积极可靠的预防对策至关重要。现我院针对急诊护士的针刺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护对策,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急诊护士锐器伤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接受调查的护士共98名,其中女性90名,男性8名,年龄在27至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2.2)岁,工作时间在1至20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为(12.5±2.8)年,学历:大专学历50名,本科学历40名。
1.2调查方法
调查并统计该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原因、原因及在发生锐器伤后采取的措施,其中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不足、护士操作不熟练或违反了正规流程、患者较多导致工作过于繁忙、未能规范使用防护器具等。在发生锐器伤后主要采取的常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将损伤部位的血液挤出、使用肥皂水将伤口冲洗干净、使用碘酊对伤口消毒包扎、接受系统检查与治疗、不予理睬或未接受治疗。
1.3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该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统计
该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中患者较多导致工作过于繁忙所占比例最高,为47.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依次是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不足、未能规范使用防护器具、护士操作不熟练或违反了正规流程及其他原因。见表1。
表1 该组护士发生锐器伤的主要原因统计
3讨论
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组护士发发生锐器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护士对锐器伤的认知不足、护士操作不熟练或违反了正规流程、患者较多导致工作过于繁忙、未能规范使用防护器具等,其中患者较多导致工作过于繁忙所占比例最高,占47.96%。而在发生锐器伤后主要采取的常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将损伤部位的血液挤出、使用肥皂水将伤口冲洗干净、使用碘酊对伤口消毒包扎、接受系统检查与治疗、不予理睬或未接受治疗,其中最为常见的处理方法为将损伤部位的血液挤出,占79.59%。
结果可见,部分护士仍尚未掌握妥善有效的预防对策,在发生锐器伤后仍无法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法,且存在诸多的缺陷,据此制定以下可靠的防护对策:⑴院内组织护士集体学习锐器伤相关的防护知识,并通过制定防护对策或进行专题讲座等对急诊护士给予系统培训,同时进行定期的考核[4]。⑵由工作经验较丰富,资历较深的护士向工作经验较少,资历较低的护士讲解锐器伤发生的防护对策,明确规范操作,指导其掌握正确的急诊相关操作技术及护理技巧。另外对急诊科室内较为常见的意外给予预估,准备好处理措施,同时加强急诊护士对新型业务无技术的学习,熟悉主治医生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减少锐器伤的发生。⑶急诊护士加强对患者的访视工作,并对护士的个体病情给予妥善的评估,明确患者病毒携带情况,并做好相应的防护对策,对可疑病例做好记录并引起重视[5]。尤其是对于部分存在急诊躁动或者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可给予适当的约束,达到帮助镇静的目的,对于不配合操作的患者而言,极度需要注意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必须在同事的协调帮助下完成相应的操作。⑷急诊科护士对急诊科常见病的相关器械做好妥善整理,避免在急诊治疗开始后出现慌乱,同时加强对相关器械的规范化管理等[6]。另外,在急诊治疗操作期间为患者行静脉滴注时避免触碰到针尖,摆放好缝针的部位,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同时建立护士佩戴双层手套尽可能的减少因锐器伤造成的感染。⑸急诊护士避免用手直接与针尖接触,禁止用手将针头与注射器分离,禁止使用双手回套针头帽,禁止不配带手套携带裸露的针头等锐器[7-8]。除了上述几类常见的预防对策外,我院结合以往研究发现了利用改良的医用器具可能有效的减少护士与病人分泌物以及针头的接触,提倡使用安全型留置针能够成为避免发生锐器伤的一项有效的手段,但大部分的改良器械在国外虽然得到了相关的应用,但在国内的有关使用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急诊科护士出现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对于护士而言需要完善并提高自身防护意识的同事,通过完善护士发生锐器伤原因的分析,加强急诊护士对职业安全知识的掌握度,并建立完善的预防锐器伤发生的对策,从而确保急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操作安全性,避免血源性感染的发生。
创新小发明 针对我科是锐器刺伤高发科室,由橡皮泥的特性受到启发,我科开展了用橡皮泥做成防针刺伤的小用具,用高3cm,直径为5cm的圆形橡皮泥盒做成防针刺伤用具,在拔针、抽血、使用留置针退出无保护性针芯后,立即将针刺入橡皮泥内,操作完毕后,将各类针头送入锐器盒内,可以有效防止针刺伤。有血迹的橡皮泥及时更换,无明显血迹的每天更换,每天在外包装上标注开启时间,橡皮泥成本低廉,每天的费用在0.5元左右,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大大降低了针刺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魏群,韩红艳.急诊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当代护士旬刊,2017,(5):184-186.
[2]朱琴,崔秋霞,顾艳荭,等.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急诊科护理人员锐器伤防范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5):10-11.
[3]闫清秀.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6):737-738.
[4]胡小艳,刘朝晖,夏苏. 医院工作人员针刺伤的调查分析与防护措施[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0(3):190-191.
[5]封秀琴,方萍萍,张波,等.我国三级甲等医院急诊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4):90-91.
[6]周芬,陈阳,李玲.急诊病房低年资护士的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旬刊,2017,(5):178-180.
[7]尹运冬,梁静.儿科医务人员锐器伤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5):39-40.
[8]孙晓玲,苏涛,李奇峰,等.医务人员锐器伤相关因素调查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20):4753-4754.
论文作者:许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9
标签:护士论文; 急诊论文; 发生论文; 针刺论文; 对策论文; 防护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