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论文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论文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
——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

◎刘文韬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是当前备受关注的一个研究与实践领域,其一方面,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使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为文化创意产业及其经济建设注入丰富的元素。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与学习、思考,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对其非遗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进行总结、分析、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各类非遗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创意 产业融合靖江蟹黄汤包

当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经多达1300余种,靖江蟹黄汤包便是其中之一,靖江蟹黄汤包“皮薄如纸、汤足如泉、形如玉菊、味道鲜美、不烂不破”,堪称可以食用的“玉雕工艺品”。靖江蟹黄汤包的制作过程有严格要求,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环环相扣,不能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会影响汤包的质量,达不到“皮薄汤足、不破不溢、汤清不腻、口味纯正”的标准。[1]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传承靖江蟹黄汤包文化,江苏尚香食品公司历经4年时间,与全国食品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中著名的江南大学合作,攻克了汤包产业生产的四大关键技术,推进了靖江蟹黄汤包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使靖江蟹黄汤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这对全国来说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与借鉴价值。

一、文创是实现非遗转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传承中华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指明了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向路径和目的要求。祖先留下的珍贵非遗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与当代文化相通、相融,共同服务于新时代。让非遗活起来已成为非遗保护的新理念,新方式。

根据同侧椎动脉的血流方向将盗血程度区分为:无盗血为血流方向及频谱形态正常;Ⅰ期为收缩期有切迹;Ⅱ期为收缩期血流反向,舒张期血流正向;Ⅲ期为血流完全反向[7-8]。

江苏尚香食品公司以靖江蟹黄汤包的优质非遗资源开发文创产品,以社会公众需要为导向,以产品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合理利用和创新,建成国内首家以速冻汤包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并在国内首获汤包QS认证。基于此,制约靖江蟹黄汤包传承发展的难题得到解决,又扩大了靖江蟹黄汤包的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靖江蟹黄汤包,使靖江蟹黄汤包走出靖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靖江蟹黄汤包在更大范围内“火”起来,可见文化创意给非遗增添了活力,非遗与文创相结合是非遗转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非遗与文创结合是完美的双赢融合

非遗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创造形成、并世代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烙印和智慧结晶。非遗中所蕴含的精湛的传统技艺、深厚的民族思想、独特的文化基因,结合时代的要求传承创新,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化同质化时期。由于非遗是农耕文明时代的产物,虽然已经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保护与传承,但是仍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使其传承、发展遇到困难,受到制约。

江苏尚香食品公司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国内外景区开设500家汤包加盟连锁店,把尚香汤包做成具有竞争力的面点品牌及中式旅游餐饮品牌,做成靖江乃至江苏的旅游名片。如今已在国内著名景区开设了80余家“尚香汤包馆”及中式休闲快餐连锁店,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靖江蟹黄汤包的创新发展已具有相当大的产业规模,带动了为之服务的农业、养殖业、餐饮业的快速发展,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实现了靖江蟹黄汤包走出靖江,走向国内外,为更多消费者服务的愿望,进一步提升了靖江蟹黄汤包的质量和工艺水平,促进了非遗与文创的深度融合。

三、文创为非遗创新发展创造了更大平台

江苏尚香食品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组建了一支顶尖合作团队,由靖江蟹黄汤包代表性传承人、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博士生导师、高级咨询师、品牌设计师以及相关院校教授、餐饮业认定师等一批专业高级技术人员组成,围绕靖江蟹黄汤包的制作技艺、产品设计和开发、创新与转化、传承与研究、产业与规模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建立了靖江蟹黄汤包创意基地,为靖江蟹黄汤包这一非遗项目创立了更大的平台,使靖江蟹黄汤包的创新发展更加顺利。

非遗保护肩负着使中华民族的文明智慧和文化创造进一步融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历史使命,是国民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非遗资源是一座极为丰富的宝藏,合理开发利用并通过转化创新的方式,能使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既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惠民利民,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创造出大众需要和喜爱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为非遗创新发展搭建了更大平台,这个大平台是集非遗传承、设计创新、技术研发、销售体验、传习实践、投资孵化于一体的非遗创新发展平台,为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四、文创为非遗创新发展拉伸了产业链

非遗与文创的结合,互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取得了双丰收的效果。利用和开发资源,给非遗注入生机与活力。文创通过转化与创新使非遗做大、做强成为产业,形成一定规模,更能满足大众需求,使非遗进一步走进大众生活。[3]成为产业、扩大规模,必然要增加产量,要为非遗集聚人才,集聚原料,这就逐步拉伸了非遗文化产业链。提供生产保障,拉伸产业链就能带动就业,带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带动更多的人从事非遗文化产业,带动原料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江苏尚香食品公司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地方政府与非遗传承人合作交流的模式,搭建校、地合作平台,走产、学、研之路,对非遗项目的特性进行深度研究和持续设计研发,让非遗项目的个性魅力充分彰显。同时,构建非遗传承“口传心授”的新方法,由专业教师与非遗传承人共同授课,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传授技艺,呈现技艺过程、讲解要领;专业教师从理论高度讲解非遗的起源、特征、发展及其价值,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从而投身非遗传承的事业中去。

非遗若是束之高阁,走不出深闺而孤芳自赏,它将失去价值与生命力,甚至自我消亡。非遗必须适应时代需求走进大众生活,为社会及民众服务,这样才能传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非遗提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两者的融合创造了一举多得的效益。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不断涌现,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迎合年轻人的喜好,拉近了非遗与大众的距离,让传承千年的非遗逐渐活起来、火起来,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消费的升级,在特色小镇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五、非遗与文创的融合实现了一举多得的效益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前的教学设计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学习数学能为他们今后的生活提供怎样的帮助,而不是只关注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需求的分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材和现实生活等外部条件,再分析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和认知情况。从而准确地找出符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兴起,以独特的形态和运行方式影响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2]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基石和载体,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创意产业的动力源泉,提高文化竞争力。非遗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文化素材和创意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其提供了创新机制和融入现代社会的途径,从而更好地服务当代,造福于民。用丰富的创造力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非遗文化的展现形式和产品形态进行优化升级,既保留非遗文化的传统技艺精髓,也拓展非遗文化的价值和发展传承空间,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火起来,两者的结合是完美的双赢融合,相得益彰,共同发展。江苏尚香食品公司坚持靖江蟹黄汤包独特的传统工艺和汤包品质,采用高科技的手段,运用速冻技术、保鲜技术,生冻工艺和自动化生产汤包面皮的创造,彻底突破了传统蟹黄汤包制作过程对时间与空间的依赖,更方便产品运输和携带,满足全国各地的需求。两者的结合与融合让靖江蟹黄汤包大放光彩。2012年,尚香靖江蟹黄汤包被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点”。

六、文创有力支持非遗的创新和传承

江苏尚香食品公司以蟹黄汤包这一非遗项目为主要面食类商品,如今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而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靖江本市和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基地的建立和生态休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还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大批因城镇化改造而失地的农民增加了就业岗位;随着公司产业的发展又不断拉伸了农副业产品从种植、养殖、销售到粗加工和精加工整个产业链,带动了农户种植、养殖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加入,同时促进了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江苏尚香食品公司每年对螃蟹的需求是800吨,面粉3200吨,草鸡16万只,猪肉皮330余吨,还有大量的时令蔬菜,带动了4000余户农户的养殖热情,为数以千计的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条矿上食堂饲养的癞皮狗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这家伙平时本来看到我要汪汪地狂吠几声的,可是今天它却例外,它既没有叫,也没有表示出什么的不友好,反而伸着个鼻子,上上下下地嗅着就过来了。

2016年,江苏尚香食品公司在靖江美食街新建了集汤包文化、工艺展示、消费体验、特产购买为一体的旅游景点——尚香汤包文博馆,接待海内外游客8000余人,参与汤包制作传承体验的有3000余人。2018年,接待国内外旅游团30余个,汤包文博馆还开展“靖江蟹黄汤包万人传承”活动:“听一段传奇故事,擀一张面皮,拆一只螃蟹,做一只汤包,来一段汤包操”,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汤包文博馆还组织了非遗进校园活动,让非遗传承年轻化。

七、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创意创造的源泉。文化创意产业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为其提供了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靖江蟹黄汤包的制作技艺与文化创意相互融合,实现了蟹黄汤包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蟹黄汤包制作技艺的文化内涵及其价值也成为文化创意的源泉,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在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最好的例证,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值得借鉴。

由表3可看出,乳酸菌对SO2含量非常敏感,随着SO2浓度的增加,菌体存活率快速下降。正常苹-乳发酵时,SO2浓度调整为40 mg/L左右,而19株初筛菌的SO2耐受性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根据OD值计算),还有5株菌在SO2浓度为80 mg/L时,菌体吸光度值高于商业菌株(分别为SC-6、SC-9、SC-12、SC-13、SC-14),因此表明上述19株均可以耐受正常苹-乳发酵时的SO2浓度。

参考文献:

[1]陈守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设计研究[J].湖南包装,2019(02).

[2]田承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5).

[3]王惟惟.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J].大众文艺,2019(02).

(作者简介: 刘文韬,男,本科,泰州市文化馆,馆员,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刘冬杨)

标签:;  ;  ;  ;  ;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以靖江蟹黄汤包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