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友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淄博第一中学 255200
“同学们,这是最后一节具有历史意义的历史课,三年了,不管你们喜不喜欢我,我们都将就着过来了。”下面响起了掌声,我接着说道:“我一直在思考,历史老师到底能留给学生什么?等你高考后的第二天说不定就把高中三年学过的历史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但你们永远忘不了的是这个老师的独特风格和他带给你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涵养,我想老师做到这样的份上,他也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了。”
高考前的最后一节课,我这样和我的学生调侃。三年前,还是这帮学生,还是这个教室,我让我的学生喜欢上了历史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往事历历在目,恍如隔日。
一、识庐山面目——什么是历史
历史,广义上讲,是指一切事物以往的运动发展历程,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史;狭义上讲的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简言之,历史即真实的发生了的人和事。
历史学科是人文学科的一大门类,它具有人文学科的共性,如探求人类生活的意义;追求生动性和丰富性;强调人的主观感受等,但同时,历史学科又具有自己的学科特性:
1.借鉴性。宋神宗认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其名,我想学习历史,就应以史为鉴,为现实服务,这样才能体现学习历史的意义,也才能让历史“死而复生、死去活来”。
2.阶段性。历史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阶段特征,因此我们要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和脉络。
3.事实性。历史是真实的发生了的人和事,已成为既成事实,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
4.人文性。体现在教师身上,教师在授课时在尊重事实,科学客观的基础上,可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有发挥的余地。体现在学生身上,通过学习历史,培养其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二、思学史意义——为什么学历史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要想增长智慧,提高修养,深刻认识社会,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离不开历史,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
一代伟人毛泽东,熟读《二十四史》,他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把握,对历史典故信手拈来的熟练恰切程度,令人叹为观止。“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探习史之法——怎样学历史
1.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认为要想治史必须具备“才、学、史”三方面的素质。看来只有贤人才能学习历史,其实不然,我们不是大家,人人都可以而且能够学好历史。
2.亲其师,信其道。喜欢上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他的课。
3.习史之法:读它个滴水不漏,不留死角;记它个刻骨铭心,随心所欲;听它个耳聪目明,久旱逢雨;讲它个行云流水,神采飞扬。
4.要背响历史课,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由此可见记忆是基础,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
5.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语言或者形式的转换,即使是选择题,也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综合等才能得出结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必须理解透彻基本知识点,还应该善于去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历史的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要做到阅读教材的目录及其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体现了各单元、各子目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经常浏览这些内容,对单元脉络及相互间关系了然于胸,有助于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和基本线索。
6.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利用自习和零散时间,经常复习,反复复习,达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样会记忆深刻,举一反三。
7.做好整理错题的工作,重点复习错题。建议你们把错题收集起来。没有必要把每道题誊录下来,但至少应该把学案和试卷上的错题保留和整理一下,同时要做错题分析。分析出每道题为什么错、是因为哪句话没看清楚或者哪个知识点没记牢固,而正确答案又为什么对,它的合理性在于什么。如此逐一分析之后,我们便会对错题印象深刻,而不至于只对错误选项印象深刻,等到再遇到相同知识点时也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弄明白一道错题,也就多掌握了一个甚至多个知识点,查漏补缺,也就可以做到了。
8.做好考后总结。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心灵的窗户,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者。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要记住,在丰富扎实的知识储备之上,加上灵活仔细的审题和规范的书写和表达,此乃成功之道。
给学生不一样的感觉,学生会爱上我们的历史课的。
论文作者:王凡友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子目论文; 知识点论文; 分数论文; 老师论文; 线索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2月总第3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