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1+N”劳模帮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论文_马生芳,胡巍,马骏,林杰

供电企业“1+N”劳模帮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论文_马生芳,胡巍,马骏,林杰

马生芳 胡巍 马骏 林杰

摘要:当前,电力企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劳模先进,大力弘扬劳模崇高品质,使劳模精神成为激励广大员工投身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如何建立有效的劳模帮带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效传播了正能量,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劳模;帮带模式;实践

劳动模范是企业先进的代表,是员工的精神领袖,在供电企业,劳模犹如一面面鲜活的旗帜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展现着风采。如何发挥劳模代表的典范引领作用,使员工自觉向劳模靠齐,在企业内部形成“敬劳模、学劳模、争劳模、做劳模”的良好氛围,是引导形成员工正能量,提供促进企业发展强劲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新时期供电企业建立劳模帮带机制的重要性

(一)是实现新时期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近年来电力的发展也驶入了快速道。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广大劳模在长期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展示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忘我劳动、无私奉献、创新求实的精神,是企业各项事业的基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用劳模先进的思想、崇高的品质、精湛的技术、创新的精神,影响和带动广大员工立足本职、勇于创新、努力工作,多做贡献。建立劳模帮带机制,就是要把劳模的精神传承好、继承好,在公司上下营造众志成城、无私奉献、克难攻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新时期保持劳模先进性的客观需要

劳模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一劳永逸的。供电企业劳模先进性的保持,有赖于企业的支持与保护,同时也有赖于劳模自身的学习。截止目前,杭州供电公司拥有市级以上劳模30名,其中22名已经退休;拥有系统内劳模12名,其中4名已转岗。这些劳模在杭州电力发展的不同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实际中我们也发现,随着众多劳模退休、岗位变更等情况的增多,劳模作用持续性问题日渐凸显。换句话说,如何把原本具有优秀技能、丰富经验、高尚品德的劳模效能、作用等企业无形资产长久的保留下来,避免出现企业技能因劳模的离开而减弱的问题,是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新时期年轻员工往往理论强而技能低,更欠缺实践的机会,他们在离开校门进入企业的初级阶段,尤其需要富有经验、愿意帮带的老师傅们的帮助、培训。劳模帮带机制的建立,从管理的范畴,把劳模对青工的帮带从内容、方法等多方面予以规范,使得劳模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为劳模永葆先进性提供了平台。

(三)是集聚企业正能量的有力保证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样、多元、多变。在这样的环境下,供电企业的员工难免在思想上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个别员工身上不同程度存在价值取向偏移、思想认识模糊等问题。加强思想引导,弘扬企业正气、集聚正向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劳模帮带机制,是一个有效地载体,通过劳模与广大青年员工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提升思想素质、了解方针政策、认清形势任务、扩大知识视野、提高业务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1+N”劳模帮带模式的主要做法

劳模不仅自己要学、还要负责教,不仅自己要干、还要带领周围同志一起干,在教与学、实践与劳动中,把劳模的优秀经验、特有技能、先进方法传播给更广泛的员工,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业务能力。近年来,劳模工作室成为了弘扬劳模精神的新载体,发挥劳模作用的新途径,凝聚职工创新活力的新平台。2013年起,国网杭州供电公司依托劳模工作室建设,以“1+N”帮带模式,为劳模工作室和青年团队建设搭建了取长补短、交流感情、互惠共赢的平台。

所谓“1+N”帮带模式即:以一个劳模工作室为核心力量,帮带一个或多个基层团队的一种新型的帮带机制。根据每个劳模工作室的专业、特长,有针对性的带领青年团队、基层班组进行业务培训、岗位建功、技术革新等工作。同时,整合资源提升劳模工作室的整体实力,发挥团队的力量协助劳模工作室提升课题创新、学习新知识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充实、更新、提升劳模工作室原有水平,秉承“坚持自愿平等、互相支持、共同进步”的原则,以提高劳模工作室和基层团队的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为目标,倡导“传”出智慧、“帮”出成长、“带”出文化,营造一个“互学、互帮、互促”的良好环境,促进共同进步、实现共赢局面。

(一)抓三个环节,确保劳模帮带运作规范化

1、抓前期策划环节,锁定帮带对象。在签订计划书之前,提倡“自主结对、双向选择,推荐为辅,多方考察”,在公司范围内自愿征集报名的基础上,挑选出5家具有代表性的劳模工作室,举办“1+N”帮带结对现场签订仪式,与多家基层团队签订《劳模工作室牵手计划书》。如擅长开拓创新的工作室牵手该公司“求是鹰”团队和“80后工作室”,牵手项目主攻技术革新,牵手时限为一年,计划签订后要充分发挥劳模先进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行专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带领牵手团队成员们完成自我提升。

2、抓中期实施环节,规范帮带过程。在实施中,按照“初始沟通、深入互动、双向共赢”十二字方针,突出重点的落实帮带要求。初始沟通:劳模工作室与牵手团队充分沟通交流,以牵手团队的愿望和实际工作状态为依据,共同制定切合实际的帮带计划。牵手团队定期填写帮带活动反馈意见,方便劳模工作室了解问题,改进帮带方式,“对症下药”。深入互动:根据制定的帮带内容,签手双方有认识、有比较、有启发。不局限于单项帮带,通过帮带活动发现新问题,使劳模工作室成员及时把握需要紧贴实际,开展以问题为切入点的针对性指导活动。双向共赢:建立《“1+N”帮带成长记录》和《先进教材特色库》,记录“个性特点”、“工作成长愿望”、“工作困惑”、“结对选择”、“帮带特色”、“当前关注”等内容。已加入“1+N”帮带模式的团队和有意向加入的团队均能从中了解各个牵手团队结对情况、实时动态,进行相互选择。

3、抓末尾评估环节,实现管理闭环。根据《劳模工作室牵手计划书》实施内容,对计划实施到后半阶段的牵手团队进行项目评估。评估形式采取检查与指导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交流与考核结合,现场督察和文本总结结合,发现潜在问题,寻找闪光之处,通过评选等方式进行激励,开展“最佳拍档”、“帮带之星”、“成长之星”的评选活动。

(二)抓四类重点,确保劳模帮带覆盖全方位

按照“全方位、多维度”的要求,在公司范围着力建立立体式覆盖“传帮带”模式。

一是同专业帮带:针对劳模的专业特长,发挥优势,形成合力,实现共同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某工作室和该公司变电运检中心是牵手对象,由于专业对口,相互之间调集专业能手,形成团队优势,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将以劳模为标准的作风、技能、经验传授给员工,从而有效提高了团队整体素质水平。

二是跨专业帮带:部分劳模利用自身的品牌影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协助成员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其一工作室和团委牵手,通过与年轻团员沟通交流,协助制定学习、成才计划,用亲身经历来引导激励成员岗位建功。

三是强弱搭配帮带:部分劳模是借助自身特长,影响和带动职工开展创新工作,提升创新能力。如“发现工作室”和工区团支部是牵手对象,联手建立创新小组,以创新促进带动,以学习促创新,共同研发的2项成果已获国家专利申请受理,有效带动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四是青老结合帮带:部分劳模是利用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和先进技能,以老带新,协助新团队实现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牵手计划相互之间开展参观、座谈交流、调研等活动,协助制定发展规划和学习计划,带动成员制定创新课题10项,有效提升了工作室的整体实力。

(三)抓五项措施,确保劳模帮带实现创新性

1、带精神,帮助拔高团队综合素质。利用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牵手团队,让劳模精于钻研、恪尽职守、甘于奉献、诲人不倦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感染团队成员,协助青年员工明确个人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统筹成长规划,争做忠诚企业、无私奉献、踏实进取、勇攀高峰的劳模型员工,争做有责任、有技术、有绝活、有贡献的“四有”新型员工。

2、带专业,帮助提升团队技能水平。劳模要积极向牵手团队成员传授经验和特殊职业技能,通过实地演示、现场教学、专业讲座等形式,带领团队开展管理创新、技能竞赛,引导员工学技术、练内功、岗位建功、岗位成才。提升牵手团队成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打造牵手团队“技术王牌”,形成团队特色品牌,使帮带团队成为创新、创优、创一流典型平台。

3、带创新,帮助领跑团队变革能力。劳模要积极参与牵手团队的科技创新活动,联手建立创新小组,积极推广实施新科技、新方法,定期开展科技创新座谈会,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技能竞赛、合理化建议、QC 活动等活动,为团队出谋划策,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整体带动团队的创新能力,凝聚智慧和力量,推动公司发展。

4、带思想,帮助员工寻找企业归属感。劳模工作室成员要充分发挥典型引领和亲情感染作用。不仅在工作、学习中帮助带领团队成员不断探索进步,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关爱青年员工的成长。及时了解牵手团队成员的思想动态,心理情绪等变化,特别是对外地青工给予更多的关心,这些因素直接决定团队成员的专心程度、创造性和工作效率,成员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班组、企业的发展目标一致,就会推动企业快速进步。

5、换位带,帮助劳模迎合时代需求。劳模虽在工作业绩非常突出,但大多数劳模都只是钻于技术,不善言辞、不善表达的孺子黄牛。随着时代的进步,更需要劳模能够总结工作经验、表达自身感受,传播先进理念。要积极利用青年团队(第二工作室)的力量和基层优势来弥补劳模的个人能力(如口才、演讲、写作等),提升劳模工作室核心成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协助劳模工作室共同探索课题、攻关难题、解决问题、攻关重大课题等,达到共同进步、互惠互赢的目的。

(四)抓六大平台,确保劳模帮带基础更扎实

1、组织劳模开放式访谈,深入交流思想。采用一对一访谈形式,深入挖掘劳模先进鲜为人知的人生历程,让平日里专于工作、不善言辞的劳模先进,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他们的事迹,感召和激励广大员工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新时代劳模精神。在已举办的九期访谈活动中,17名劳模先进与1000余名员工面对面交流,深入沟通。

2、举办“道德讲堂”活动,讲述感人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让身边的榜样带领广大职工弘扬道德风尚、倡导文明新风。邀请全国劳模、杭州市道德模范、杭州好人以及杭州市技能大师等劳模先进来到“道德讲堂”,通过生动的事例,讲述热心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扬法明理、奉献爱心的事迹。通过这一载体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职工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践行社会责任。

3、与高校毕业生面对面,明确前进方向。将访谈、宣讲形式引入新进高校毕业生入职培训,为近百名新进高校毕业生举办专场活动,让他们在入职之初就体会到劳模所展现的崇高思想和可贵精神,切身感受到公司学先进、比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也让公司更了解年轻人所思所想,从心理上触动员工向劳模看齐,学习传承劳模精神,帮助他们在基层岗位上树立梦想,实现梦想。

4、加强对外发稿,拓宽宣传渠道。开展“劳模(先进)工作室”系列报道,仅在“五一”期间就于《浙江工人日报》刊发15篇宣传文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加强与外媒之间的沟通,提高对外宣传质量,树立电力工人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的良好社会形象。

5、编印《感召》丛书,提高宣传质量。记录劳模成长经历和创建劳模工作室的感悟心得,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宣传各类先进典型,用劳模先进的真实事迹感召职工、启迪职工、凝聚职工,提振精气神。

6、搭建“会客厅”,创新传播载体。以“第二工作室”为平台,由工作室成员担任采访人员,邀请身边的劳模先进、“最美电力人”等进行采访。采用面对面访谈交流形式,挖掘劳模先进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精神,大力宣传劳模先进对岗位、对企业、对社会的那种道德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员工学习劳模、扎实工作、努力拼搏,营造员工学习劳模文化,以企业梦为已任,努力追求实现员工梦、企业梦的深厚氛围。

三、“1+N”劳模帮带模式的成效

1、借力帮带模式,助推跨地区培训提质扩面。在现有的16家劳模(先进)工作中,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电缆安装与检修三大专业成为公司首批劳模培训工作站,通过培训,培养一批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技能过硬、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优秀技能人才。今年有一个工作室先后赴湖州、宁海、江西等公司进行跨地区授课,举办培训班16期,授课人数1200余人次。同时,组织同专业工作室进行现场交流互查互学,相互督促共同成长。

2、利用帮带模式,掀起群众性科技攻关热潮。在劳模工作室中大力培育“创新课题攻关难题”的文化,使劳模工作室成为群众性科技创新项目工作的领军团队,使之逐渐成为公司培养优秀人才的“孵化器”、提高创新能力的“加速器”、塑造爱岗敬业文化的“充电站”。由工作室牵头研发的技术革新项目、QC成果成绩斐然。“霞湾工作室”开发的《所用电快速外借电源箱》将在全公司推广应用,“发现工作室”的《耐张塔双分裂导线侧金具更换工具》简称翼式卡具获省公司QC项目三等奖。

3、依靠帮带模式,促进创新性成果应用推广。通过劳模的高知名度、高技能水平,和劳模工作室的高知识水平以及其品牌优势,汇集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积极分子,来共同探索创新课题、攻关难题、解决问题。近三年来,公司从65项创新获奖项目中,筛选出多个项目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广,转化为生产力,收到良好成效。利用技术创新活动,不仅培养劳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通过实际项目来进行教学,总结推广劳模先进做法,提高团队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充分发挥劳模的传帮带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发展贡献新力量。通过劳模技能的有效传授,最终打造一个提升员工岗位技能,促进员工岗位成长,实现企业梦,筑造企业梦的平台。

论文作者:马生芳,胡巍,马骏,林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  ;  ;  ;  ;  ;  ;  ;  

供电企业“1+N”劳模帮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论文_马生芳,胡巍,马骏,林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